谢奕秋
有过汶川震后救援直观体验的中国人,会对海地震后盗贼四起的无政府状态感到吃惊。有人在惊讶于海地与同处一岛的邻国多米尼加没有建交的同时,质疑中国为何要帮助这个台湾的“邦交国”。也有人为海地总统府的垮塌“叫好”,认为没有浪费公帑在楼堂馆所上面。
种种误会和质疑,源自对海地国情的缺乏了解。很多人从1790年黑人起义或1804年独立建国那里追溯海地的历史。其实,在哥伦布发现海地之前,阿拉瓦克人部落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只不过由于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的影响,这些印第安人才在岛上绝迹。而那些被贩运来充当苦力的非洲黑人,在赶跑拿破仑军队后,却也将这个国家自我孤立起来。
海地在被法国殖民的一个多世纪里,物产丰盛、贸易发达,是远比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重要的法属殖民地。但是在成为拉美独立先锋后,海地出人出枪,到处“输出革命”,就如同卡斯特罗革命后的古巴,从而与列强交恶;加上起义期间破坏了北部平原的灌溉系统,独立后又将有规模效应的甘蔗园分田到户,海地经济一落千丈。随着政局动荡,独裁者不断被推翻,到1915年美国入侵前,海地共换了近90位统治者。曾经的加勒比海强国一去不复返。
接受华盛顿统治期间,海地原本希望像夏威夷或邻近的波多黎各一样加入美国,不料美国人很快离开。国家落入杜瓦利埃家族之手,一沉寂就是30年,直到1988年首次民主选举。选举救不了这个文盲率近八成的国家,阿里斯蒂德几上几下,最后还是被叛军赶出国。
被内乱戳得千疮百孔的海地,从此进入联合国维和时代。在联合国名义下,中国第一支维和警察防暴队于2004年9月开赴海地;迄今已派出8批,每批125人,由各省公安厅轮派。在联合国稳定特派团(联海团)的支持下,海地前总统普雷瓦尔梅开二度,搭建起一个仰赖国外援助的草台班子,任期至2011年;全世界的NGO也蜂拥而至海地,经营起各自的良心港湾。但这样的蒸蒸日上景象,却被袭击200万人首都的浅源7.3级地震洗劫一空。
“1.12”地震也逃不了“七分天灾,三分人祸”的批评。美国专家两年前就曾拉响地震预警,建议海地政府加固房屋,特别是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可惜海地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近两三个世纪以来,海地首都太子港规模急剧扩张,新移民们无心修筑稳固的房屋。由于混凝土和钢材昂贵,一些承包商偷工减料,全国六成建筑是“豆腐渣”。地震一来,议会大厦塌了,税务大楼倒了,很多学校和医院倾覆,街头死伤枕藉……在联海团总部5层楼内遇难的,不仅有8名中国警界精英,还包括联海团的一、二把手。
太子港瞬间落入死神之手,可能高达50万人死亡的预测震惊全球。这之前,2004年印度洋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或失踪,2005年南亚地震造成约7.5万人死亡,2008年缅甸风灾造成逾13.8万人死亡或失踪,同年汶川地震造成逾8.7万人死亡或失踪。但上述灾难都发生在人口密集的亚洲。如果总人口不到900万的海地打破上述纪录,不啻于国际救援的失败。
灾难救援无国界。处于芭蕉园断裂带北郡的太子港陷落,平行断裂带上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心有戚戚焉。美国招呼之下,多米尼加立马开放边界,接纳伤员,储备国际救援物资,召开海地重建峰会预备会,从中看不出该国曾因被海地残酷统治而耿耿于怀的样子。
作为继美国、冰岛和法国之后第四支到达现场的国际救援队伍,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包括台湾搜救队在内的43支国际搜救队伍,共计1739名救援队人员,日夜奋战,才从瓦砾废墟中救出120多人。随着时间推移,饮用水、食品分配和医疗救援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而美军为了撤出大约4.5万名美侨而霸住太子港机场,阻挠别国飞机起降的做法引来批评。
但海地的长远威胁并非“二次救灾”,而是政局失控。鉴于海地政府已经瘫痪,美国利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之地利向海地集结1.5万名军人,用来震慑海地农村的武装叛乱和城内的饥民暴动。在这方面,希拉里国务卿有关在海地“长期维和”的表态,要比查韦斯总统的指责更能得到喝彩。而塞内加尔总统欢迎海地人回非洲“寻根”之说,更是给这个“相当可能”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国家一线希望,尽管海地人最想移民的是只有一个半小时空中航程的美国。
对于与海地并无多少利益交集的中国人来说,先期援助海地的3000万元物资,比起2004年海啸后援助印尼的2亿元物资,其实并不逊色。而白宫承诺给海地的1亿美元紧急援助,却是其援助四川金额的200倍。这一反差,或许可以用美国对于长期不当干涉海地内政的负疚感和中国对于台湾“邦交国”的统战攻势来解释。目前,已有台湾人在海地接受大陆领事服务。
作为地球上唯一通过黑奴革命建立的黑人国家以及联合國51个创始国之一,海地能否转危为安,不仅是美国、巴西、塞内加尔等国关心的事,也是所有不希望看到海地变成索马里那样失败国家的地球人所关心的。海地,从它以赤贫震痛人心的那刻起,已经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