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辉
长期存在的“市场煤、计划电”两套价格体系的矛盾,由于今年的西南大旱逐渐激化。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发电企业会不会因为成本考量制造一场电荒,充满未定之数。
4月22日,国家能源委员会自成立以来,首次召开全体会议。会议重申加强煤电油运供需衔接工作。这无疑也是--对五大电力集团集体上书国务院要求上调电价传言的+侧面回应。
进入4月以来,有关五大电力集团再度陷入行业性亏损,并联合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调电价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发改委否认了这一消息,但一时间,有关电价上涨的讨论仍甚嚣尘上。
“今年2月,电力行业再度陷入行业亏损。电力企业现在负债率已经高达80%以上,如果不上调电价,负债率必然继续上升,两年就资不抵债了。”中国价格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成章表示,“如果电力企业持续亏损,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贷款给五大电力集团的银行就会有压力。”
在3月27日中电联举办的2010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表示,目前中央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80%,今年2月份又出现全行业的亏损,如果金融政策再紧缩,不少电力央企将面临比较大的经营风险。
自从电力企业因煤荒和电荒匆忙接受了2010年的电煤涨价合同后,电力企业就一直在为煤电联动、上调电价一事奔走。
发电企业的苦日子?
2010年对电力企业来说注定是个灾年。年初,电煤合同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大大压缩了五大发电企业的盈利空间。西南地区大早,对五大发电企业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与此同时,国际煤企也趁火打劫,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这进一步加剧了电力系统亏损程度和亏损范围。
西南大旱和煤矿事故的频频发生,水电发电不足造成南方局部地区电力供求缺口拉大,为保障电力供应,电力集团必须开足马力。然而,日益上涨的煤价让火电企业越生产越亏损,越来越高的企业负债率,也让“年年呼喊亏损,日思夜想电价涨”的发电企业再次有了联名上书求电价涨价的好机会。一直在为电价上涨而努力的电企终于等到了绝佳机会。“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来价格飙涨的电煤合同已经导致了火电企业的整体亏损,西南地区的大旱又导致局部地区水电全线亏损,同时还在进一步恶化火电的经营状况。今年电力系统可能会全面亏损。”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
夏季用电高峰即将到来,而从目前的旱情看,水电短期内难以恢复,必将影响到今年夏季用电。发电企业的苦日子势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电价上涨在发电企业看来,刻不容缓。“电力公司会希望在6、7月份提价,因为之后是用电高峰。”林伯强表示,今年电力系统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很小,现在只寄希望于政府小幅度上调电价,使发电企业维持生存。“煤价可能还会上涨,除了干旱导致水电大幅度停工,火电需求剧增引发的煤炭市场淡季不淡,近期两大煤炭企业的大事故,必然将引发政府新一轮的煤炭整顿,煤炭供求关系将进一步紧张。”
中电联预计2010年全国电力消费增长将高于2009年。今年1—2月份的用电量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6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2010年全国社会用电量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总趋势,上半年增速将超过10%,下半年才能逐步回落。
在虧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五大电企作为肩负国内主要发电任务的大型国企,即使因煤价过高亏损,也不会贸然大面积停机。政府不会任由电力企业亏损倒闭是电力行业圈内的共识,如果能呼吁动政府择机启动煤电联动,上调电价固然最好,如若不能,五大电力巨头也会从政府手中讨来财政补贴的。
事实上国家能源局早就采纳以五大电力企业为首的主要电力公司和相关电力协会的意见,试图将进口煤作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的重要替代,来缓解国内煤炭紧张的形势。“一季度中国海外煤炭进口量是同期的4倍还多,这也正是为什么一季度秦皇岛煤价一直起不来的原因。”朱成章介绍,在煤电的利益博弈中,主体不单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背后深层次还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2010年的煤炭紧张,显然会对决策层产生逼宫之势,而且目前国内各种资源类价格改革都已经有所推进,预计电价改革在今年内也会有实质性进展。”
电价循环怪圈
中国电价似乎走在一个怪圈里,最终都要传导到最末稍,让全体老百姓埋单。
中国电价上涨势头在1980年代就已开始。过去20多年内,中国的电价改革先后经历了还本付息电价、燃运加价、经营期电价、标杆电价、竞价上网、煤电联动等诸多政策。
林伯强介绍,20年前,中国的电价不高,这主要与政府对电力、煤炭严格控制有关。此后,对电价开始执行8年的“煤运加价”,电价基本以每年2分钱的价格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煤运加价”形成的电价甚至由25到26种成分构成。
2003年之后,中国电价将调价频率加快,煤价、电价轮番上涨。之所以电价涨声一片,主要是2004年施行煤电联动机制之后,一定程度上为煤炭和电力提供了一个涨价预期。在中国市场煤、计划电这一价格传导模型面前,煤炭和电力这对冤家几乎每年都会从订货会的酒桌吵到发改委的办公桌。迫使国家发改委2009年底从煤炭订货会上抽身,但是市场对于煤电联动的憧憬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去年11月在电价上调通气会上表示,2008年8月20日没有调整销售电价,主要是由于当时通胀压力较大,且金融危机已经给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是这直接导致两大电网公司出现亏损。
直到去年11月,国家发改委宣布自当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暂不调整居民电价,未来居民用电将逐步推行阶梯式递增电价,用电越多,电价越高。当时上调的背景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CPI持续下降。但是今年CPI已经由负转正,并且有通胀的压力。
国家早前定下年内通胀增长于3%以内的目标,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CPI按年增长2.4%,与当局目标相距不远,海关的数据亦显示,中国在3月份贸易逆差72.4亿美元,是70个月以来的首次,进口更同比急增66%,而进口价格亦录得显著增长,令进口通胀压力加大。
由于银根仍相对宽松,流动性充裕,当局又未拟对银根实行全面收紧,以扶助经济稳定增长,这都在加深通胀预期管理的难度,并为煤电联动设下障碍。
按照政府的设想,煤电联动机制可以将高涨的煤价顺加到电价,然而,中国的现实却难以随时调整销售电价。出于对通胀、社会稳定以及影响电力企业竞争力的考虑,国家一直对电价调整持谨慎态度。
“不提高电价,发电企业只能去寻求政府财政补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只有把全社会的神经都叫唤起来,政府才可能在上涨电价与加大财政补贴蛋糕之间做权衡,发电企业自身只会承担‘名义亏损,因为中国的大部分发电企业基本上是国资,发‘政治电。”林宝强笑言,如果中国的发电企业真到了过不下去,在管理成本和员工福利上动刀子,那时候再谈“市场电”更合适。电力系统内存在利益切分空间
随着各方对今夏陷入电荒的担忧,发
电厂与电网之间的利益之争也公开化。
电网公司的盈利空间正是来自于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差价。除了平时的价差,在电价上涨的同时,电网还跟着分到一杯羹。令发电企业感到苦恼的是,其向电网企业售电只能按照物价部门的批复价格执行,而且这个批复价格很难变动。往往发电企业成本提高了很多,批复价格仍未变化,与市场存在脱节。
“虽然可以向物价部门申请涨价,但这个时候物价部门都比较小心,毕竟入网价格间接涉及老百姓利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咨询专家、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介绍,在发电企业按照批复价格销售给电网的同时,电网则根据用户不同需求进行销售。工商业及其它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居民分时用电等等,增加收入的渠道和形式。
“要调整这一利益分配,不能一个饿死,一个肥死。”而这显然并非易事。事实上,自从2002年,原国家电力公司分拆为两大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之后,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分开核算,这种矛盾就已经显现。由于电网的自然垄断特性,这让发电企业别无选择,这似乎是个无奈的死结。理顺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的目标早就提出来了,但至今没有太大进展——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早就明确提出要尽快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有利于促进电网健康发展的输、配电价格机制,销售电价要反映资源状况和电力供求关系,并逐步与上网电价实现联动。
显然,发电企业和电网合作下的利益纠葛还会持续下去,“但愿早日理顺这种价格关系。”周天勇表示,现在直供电模式由于发电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已经远远不如开始时积极。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