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计划与美国民意

2010-05-30 07:38:44龚小夏
南风窗 2010年5期
关键词:蓝领民主党法案

龚小夏

奥巴马在经济衰退中近乎偏执地去推行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政策,这在美国的蓝领阶级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弹。而碳减排法案的具体内容被民众了解得越多,就越被看作是一种不公平的重新分配财富的方式。

2009年10月下旬,弗吉尼亚州的州长和议会选举正进入紧张的最后阶段,奥巴马总统在选举中两次跨过波托马克河,来到这里为民主党的候选人克瑞格·迪兹助选。可是奥巴马前脚刚走,迪兹后脚跟着播出了一个电视广告,广告上一位中年蓝领工人说:“我认识克瑞格·迪兹,他反对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法案。他不会做出任何有害于这里人民的事。”其实就在这年的4月份,迪兹还公开地表示将全面支持有奥巴马总统背书的这一法案。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迪兹的转变也反映了美国政治气候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变化。不久前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85%的美国人认为改善经济是政府的头等大事,只有12%的人将制止全球变暖放在第一位;46%的人担心碳减排计划将损害经济,相对只有38%的人认为该计划将推动经济发展,另外还有17%的人干脆觉得这个计划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也就是说,大多数的美国人并不支持碳减排计划。相应之下,表示不相信全球变暖是人类行为造成这一学术界主流理论的人也越来越多。

一年多以前,当奥巴马政府上台的时候,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Cap and Trade)是政府立法的几个主要项目之一。但是一年过去之后,这项计划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众议院虽然通过了有关的法案,但是计划却在参院搁浅。该法案不仅遭到40名共和党参议员的一致反对,而且一些来自比较保守地区的民主党参议员也表示不赞同,使得参院无法达到将法案列入议程的票数。奥巴马总统虽然在国情咨文中表示依然会推动碳减排立法,可是国会的反应却相当冷淡。这里面的直接原因,就是来自选民的压力。在2009年几次重要的选举中,共和党大获全胜,包括最近斯科特·布朗赢得马萨诸塞州去世的参议员肯尼迪坐了48年的席位,令许多在今年11月份面临中期选举挑战的民主党议员忐忑不安,不断遭到民众抵制的碳减排法案也因此更难被列入立法议程。

问题在于,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抵制这个计划呢?在国际媒体——包括中国媒体——的报道中,舆论几乎一面倒支持碳减排计划,使得外界无从深入了解美国民意变化的原因。本文的目的,就是从这一角度来探讨碳减排法案以及更广义的全球变暖理论在美国民间遇到的挑战。

蓝领阶级对民主党社会政策的质疑

共和党的黑马布朗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选举中获胜之后,一些敏感的政治观察人士立即指出:这是一场蓝领阶级对精英阶层的胜利。的确,在竞选最后的几天里面,当地的媒体不断报告说,小城镇、乡村地区到处都是支持布朗的标语和口号,人们奔走相告,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投票。而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所在的剑桥市,为民主党候选人摇旗呐喊的活动却很少见到。即便历来是民主党票仓的工会,其会员也有49%投了共和党,只有46%投给了工会大力支持的民主党候选人。最后,虽然剑桥和波士顿这样的城市像往常一样以大比例投给了民主党(剑桥88%是该党的选票),但终究还是抵挡不住来自小城镇的潮水一般的选票,使得民主党失去了爱德华·肯尼迪稳坐了48年的参议院席位。

美国的蓝领阶级或者中下工薪阶层对民主党左翼的社会政策从来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而左翼上层的知识和经济精英也很轻视普通的劳动阶层,特别是小城镇和乡村地区的白人(“白色垃圾”是对他们通常的叫法)。在竞选总统期间,奥巴马在旧金山一次内部的筹款会中批评这类选民,说这些小镇上的人由于经济上的失意而感到痛苦嫉妒,因此只好转而将生活意义寄托到枪支、宗教这些问题上,并且去打击那些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也就是移民。这番话在2008年竞选的时候曾经引起轩然大波,并且导致奥巴马在初选中失去蓝领大州宾夕法尼亚。

人们经常说,美国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而小城镇的蓝领阶级正是其基本群众。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蓝领阶级对共和党政府失去了信心,并希望有一个关系与大资本不那么密切的新政府来推动改善他们的就业和其他生活条件,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支持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个国家的制度和政策走向。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多数人尽管将选票投给了奥巴马,却并不支持奥巴马和民主党左翼全面改造社会的计划。

可惜,奥巴马似乎误读了2008年大选中人民给出的信息。他以及一批崇拜他的左翼知识精英觉得,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上台标志着美国已经从中间偏右转为中间偏左。奥巴马执政一年多来,在经济衰退中近乎偏执地去推行一系列大规模的社会改造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医疗改革与碳减排立法。这已经在美国的民众——特别是蓝领阶级——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弹。2009年11月选举中共和党在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大胜以及今年初在马萨诸塞州参议员补选中出人意料的胜出,都是这种反弹的结果。

谁来担负碳排放税

对碳减排法案出现的抵制,主要是因为人们感觉到该法案将妨碍美国经济的复苏。碳减排法案的具体内容被民众了解得越多,就越被看作是一种不公平的重新分配财富的方式。其实,在布什政府的时代,碳减排立法的公众支持率比今日高。究其原因,在于布什政府反对就碳排放实行大幅度限制,使得碳减排不能提上立法日程。当时的舆论,多认为布什政府漠视环境事务,公众对碳减排的支持主要是出于对政府的不满,而不是对减排本身有多少具体的了解。

到了奥巴马执政的时代,大规模的碳减排被提上了日程。当过去的概念有可能成为政策的时候,人们就都要开始计算自己的钱包了。不算则已,一算之下,蓝领阶级就有了点上当的感觉。虽然政府再三强调说,碳减排——或者被反对者称为“碳税”——针对的只是“污染者”(也就是企业)而不是普通个人,但是谁都知道,企业的税收最后是要以增加价格特别是能源价格、削减就业特别是工业就业等方式摊派到普通人身上的。国会的预算办公室做了个估计,如果要将美国的碳排放量减少15%,收入最低的两成人平均将要多交3.3%的收入税,收入顶端的20%只要多交1.7%的税。

碳排放税的不公平在地区差异上更能体现出来,那些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州和煤炭产地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像俄亥俄州,能源84%靠煤,印第安纳、密苏里、新墨西哥、宾夕法尼亚、西弗吉尼亚、怀俄明这些能源生产或工业能源高消耗州都要首当其冲。对比一下在碳减排中代价付得多与少的州,可以揣摩出这些州的议员们在碳减排问题上投票的大致走向。

2005年人均碳排放量(吨)最高的10个州依次为:怀俄明(154.4),南达科他,

阿拉斯加,西弗吉尼亚,蒙大拿,路易斯安那,印第安纳,内布拉斯加,肯塔基,爱荷华(41.7);最低的10个州:罗德岛(12.1),纽约,加利福尼亚,佛蒙特,康涅狄格,马萨诸塞,俄勒冈,华盛顿,佛罗里达,新泽西(16.6)。

显而易见的是,按照目前计划的碳减排模式,工业州、能源州以及那里的人民将负担起碳减排的主要费用。可是这些年来,那里的人民已经被经济转型、贸易逆差、金融危机等等一系列变化冲击得不轻。那些地区以蓝领工人和中下层工薪阶级为主的选民,自然会对碳减排产生疑虑。这也构成了最近半年多以来影响巨大的所谓“新茶党运动”的背景声音之一。

选民的意志很快便反映到了立法议程上。以来自工业州密歇根的斯塔宾诺为首的15名参院民主党人已经组成了一个团体,要求“保护美国所有地区的消费者和工人不遭到过分的困难”,也就是说,如果要他们投票赞成碳减排法案,他们将要求联邦政府给予自己的地区或者是以长时间的豁免,或者是以大量的补贴。这些民主党议员与他们的共和党同事一起,在参议院中形成了阻挠碳减排法案通过的决定性力量。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出了个“气候门”事件。

“气候门”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展开之前几天,有消息透露,一大批在全球变暖研究领域里的顶尖科学家之间的数千份电子邮件和内部文件,被来自俄罗斯的黑客盗窃并公之于众。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一批长期以来在世界上主导了“人类活动导致全球环境变暖”理论的科学家刻意地操纵数据,在研究中只选择那些有利于自己假设的数据,而故意抛弃甚至隐瞒了不利的证明。这个事件被人们称作“气候门”。

气候变化本来是学术界和上层知识精英中讨论的一个研究课题,前副总统戈尔一部电影,将它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从学术讨论变成政治问题的副作用永远是,不同的声音往往因此而在大众媒体中受到压制。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并且有可能在近期给地球文明带来灭顶之灾——这种新的世界末日论调不但在学术界中是压倒性的主流,而且成了西方各国政府立法的依据。各大国际组织的环境部门也完全由相信这种说法的人把持,使得挑战的人们难得找到说话的空间。

随着“气候门”事件的扩大,越来越多类似的事件被揭露出来。其中最典型的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工作小组(IPCC)的报告曾经宣称,到2035年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将会全部融化,巴西的热带雨林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这些说法曾经在世界上引起过轰动甚至一定程度的恐慌。最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IPCC也不得不承认错误。

过去这些年来很少为公众听到的质疑全球变暖理论的科学家们的声音,最近也逐渐开始被人听到。他们的主要论点是,在工业化社会甚至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地球的气候就一直在冷暖之间不断变化。影响地球气候温度的,主要是太阳黑子的活动;而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因素,则是海洋气温、火山等大自然现象。从历史记录上看,地球气候升高在先,二氧化碳增加在后,所以声称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地球变暖是没有根据的。

如果说,民众开始日益不相信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说法的话,他们对于采用华尔街模式来进行的“碳交易”就更是抱怀疑态度。

无中生有的碳交易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华尔街在美国普通人的心目中成为一个肮脏的词汇。金融界牟取天文数字暴利的种种做法,被媒体报道得淋漓尽致。在交易所那些神秘的金融专业面纱被揭开之后,人们开始对华尔街式的“空手套白狼”的交易产生了高度的警惕。碳排放交易在许多人听起来,像是一次比华尔街交易更加充满欺诈的买空卖空。因为股票交易毕竟有公司的资产为基础,碳交易则是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市场,交易的基础是由政府制定出来的“污染权”。

事实上,华尔街对碳交易的前景已经表示了高度的兴奋。2009年,美国的大金融与能源公司在休斯敦、华盛顿、西雅图等地召开了多次有关碳排放交易的大型会议。碳交易被认为是互联网之后又一大新的交易市场,交易额将以万亿美元来计算。

对于美国许多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他们不寒而栗的前景。这意味着他们生活中的一切——从呼出的二氧化碳到家庭照明取暖到汽车燃油—都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与大资本交易牟利的对象。政府现在开始要管制高燃油的汽车,很快也会涉及其它的家庭能源。谁知道会不会到了哪一天,大块头的人会因为呼出了更多的二氧化碳而被多征税—_这不是说笑话,因为欧洲已经有人提出要对胖子征更高的税收。

碳交易的推广,在意识形态上越过了美国人的底线。

碳减排法案的前景

美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虽然作出了减少碳排放并出资千亿美元来帮助世界减排的允诺,但是根据美国的法律,行政部门的国际承诺如果没有国会的通过则无法落实。签署一个国际条约必须有参议院2/3多数票——67票——的批准,有关碳减排的法律也需要60票同意才能进入立法程序。在目前的民意状况下,参议院要通过行政部门建议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到11月份中期选举之后,如果共和党能够在参众两院赢得更多的票数,大规模碳减排的立法大概就胎死腹中了。

猜你喜欢
蓝领民主党法案
报告:中国蓝领群体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Industrial Revolution
美国禁止询问犯罪记录法案的立法与实践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18
王建清为蓝领代言
中国工运(2018年3期)2018-06-07 06:22:46
郭锐20年磨炼成“蓝领状元"
中国工运(2018年3期)2018-06-07 06:17:56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人民周刊(2016年13期)2016-07-25 15:16:19
蓝领“高薪”背后的尴尬
时代风采(2016年10期)2016-07-21 15:07:34
日本强推新安保法案说明了什么
学习月刊(2015年19期)2015-07-09 03: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