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娜.马丁 梁新亮
烦恼常常无中生有
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在我的作业本上用红笔写了行恐怖的大字:“到办公室见我!”是不是我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老师要狠狠惩罚我?我很害怕,为安全起见,我在家里赖了一周,骗妈妈说自己肚子疼,不能去学校。我脑子里畏惧与担心排山倒海袭来,自己把自己吓坏了。最后,妈妈强行把我送回了学校。
来到教室,只见老师笑脸相迎,和颜悦色地告诉我做数学题时要注意解题格式。原来是芝麻大的事儿呀!我却为此担忧了一周,急得身上都长出了湿疹。过度担心有什么用?这件小事给我上了一课。可是,现实生活中,焦虑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焦虑会导致失眠,让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子里什么都想,其实什么也想不出。
38%的人每天都焦虑
奥黛丽·赫本主演过的影片《蒂凡尼早餐》中,该片作者通过赫本之口谈到了焦虑:“焦虑是很折磨人的,焦虑令你恐惧,令你手心冒汗。有时候,你自己都说不出为什么如此焦虑,只是隐约觉得坏事要发生。到底什么坏事要发生呢?却又说不出来。”
研究表明,38%的人每天都焦虑。有时,焦虑确确实实有其存在的原因,比如物价上涨了、减薪了、下岗裁员了等等。但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杞人忧天。那些让人焦虑的事多数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在这些还没影儿的“假想敌”面前,我们既不能战斗又无法逃跑,所以如同深陷恐怖片中,感到无能为力。
那些整日焦虑的人认为,对坏事情多一份未雨绸缪的设想,可以阻止其发生,殊不知焦虑除了让内心受煎熬,对改变现实也没有任何用处。
告别焦虑
心理学家艾德·科夫教授在其新书《停止焦虑》中阐明,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逐渐告别焦虑。
每天留出“焦虑时间”
首先,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好好焦虑一番,白天晚上各一次。这种留出时间“默读焦虑”之法旨在不让你整日整夜地忧心忡忡。“该法之妙就在于使你意识到整天胡思乱想其实非常讨厌。”科夫解释道,“知道它讨厌后,就不会在温暖的被窝里忧心忡忡。你不必完全终止焦虑,而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只在规定的时间内焦虑,其他时间啥也不想。”
科夫建议,给白天留一个15分钟的焦虑时段,在这期间放任心思,把值得担心的事情都想个遍。我亲身试了试,觉得特爽——爽就爽在给了自己一个“干坏事”的正当理由。因为人们觉得焦虑不好,所以平时都不愿承认自己常常焦虑。可是,如果在15分钟的特许焦虑时段以外,还是会感到焦虑,该怎么办?用10分钟的时间回忆些轻松又生动的事,把焦虑的思绪转移开。
尽快转移注意力
如何从焦虑中走出来呢?科夫支了一招:若是陷入胡思乱想的思维迷宫中,不妨出去走一走,冲冲凉或看会儿书。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好友倾诉。因为好友了解你,不但能帮你找出解决之道,还能跟你天南地北地聊一番。神聊过后,你不免会对自己的小题大做忍俊不禁。
驱走焦虑,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事物上。以散步举例,走路时减慢速度,以平时一半的速度慢慢前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躯上,并放松肩膀和下巴等部位。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事物上,比如树、云朵、动物、房屋等。假如焦虑的念头爬上心头,赶快看看身边事物,学会放手,让自己暂时沉浸于自然之美中。
此外,平时使用的语言也能造成焦虑。科夫说:“人们常常说,‘我必须要完成这件事‘我不得不完成这件事‘我应该完成这件事等。这种措词是自我施压,让自己头疼。”措辞上也要注意别跟自己较劲。
把最怕的事想透彻
人的担心,要么是为未知的将来而不安,要么是为已成历史的过去而懊悔。
对那些懊悔过去的人,科夫建议其列个清单:列举一下现在发生的事,越详细越好;再列举一下陈年旧事,比如当时怎么说、怎么想、心里什么感受、别人怎么说等。把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写一写有什么感想,再写写若以后发生类似的事该怎么做。
扪心自问,过去的事情真的对现在造成了很坏影响吗?你能改写过去吗?“人无完人,都会犯错。”科夫说,“只要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就好。”
对那些为将来而诚惶诚恐的人,科夫建议其大胆设想,设想最害怕的事儿一旦变成现实会怎样——当时怎样,一年之后又会怎样……想象得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写下来。“很多人会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担忧某些事,并认为担忧的事一旦发生就会末日到来。但实际上,这类人往往能很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与困苦。”科夫说,担忧的事发生后,当事人反而会有种看破一切的顿悟感。
我有个朋友,39岁时与丈夫分手了。曾经患得患失的她反而觉得“突然间,什么都不担心了,什么也不值得担心了”。“担心有什么用?担心能阻止厄运吗?整天小心翼翼,人就能幸福,就能长生不老吗?”她说得多好!如果想和焦虑说再见,就请牢牢记住这句话。
(摘自《都市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