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言铭
“产业链”的投资思路很多创投公司都在强调,这种操作思路可以把行业吃透、市场做大,也更容易帮助被投企业更快成长,但要做好,却并非容易。
华威国际在大陆创投圈并不属于那种红得发紫的类型,给人的感觉比较冷静和低调。然而,由于其定位非常清晰,专注于成长、快速与科技相关的项目,是典型的风险基金,备受科技型企业关注。
华威国际(The CID Group)1998年在台湾设立,便迅速发展成为总部在亚洲设立的私有产权企业之一。华威国际的投资聚焦在台湾、大陆、香港和美国,迅速编织自己强有力的地方知识和网络。
2004年罗文倩(Lisa Lo)加入华威国际并开始负责中国直接投资团队的组建,2004年设立北京办公室,2005年又设立于上海。罗文倩目前担任华威国际的董事兼合伙人,负责拟订及执行相关策略。目前华威国际在北京、上海、台北和硅谷有4个办公室,包括和上海交大合作成立的产业研究院在内,公司员工在90人左右。
在此之前,罗文倩在美国硅谷设立中华开发工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华开发工业银行美国投资管理公司工作5年,该机构管理1.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北美的科技项目。罗文倩负责投资和融资的同时还出任多家被投资公司的董事。
在4月初的一个上午,记者来到了国贸写字楼,与罗文倩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罗文倩很亲和也很谦逊。用她自己的话说,如同华威国际一样“温和”。她一直强调他们只是财务投资,并不会控股也不会强迫要求被投企业“听自己的”。他们试图与创业者们站在一起,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和知识共同开创企业新篇章。
柔,增值服务
“我们比较温和,不是教,不会指出‘你应该那样做,不应该那样做。” 罗文倩如此给华威国际的增值服务添加注脚。她还指出,以人数来算,华威国际一个基金有10个合伙人、20个投资人、40人的分析队伍。这个团队能够把外界资源带进来,帮助它们定制行业报告,获取资源,诸如招聘和内部管理也都会做。
罗文倩把投资看成是“入伙”,她说:“对于创业者来说,我们拿着资金入伙,创业者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找彼此价值观一致的。”
针对目前市场流行的一种潮流,一些本土的咨询管理公司也开始做投资,一些投资公司也成立咨询管理专业部门。罗文倩认为,既然叫风险基金,那投的时候,还是有风险。咨询能力是投资人和风投基金应该具备的能力,应该能够提供企业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建议或咨询方案。至于要不要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或一个机构还可以商榷,很可能内化到合伙人身上。
管理咨询公司开始做投资也不是坏事,对创业环境有大的改善。此前他们一直教人游泳,现在自己则下来游泳。不过,实战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竞争,我们不会太当心,每个公司有不同的能力,很多项目也在选择资本,不同形态的机构寻找不同的项目。
罗文倩强调,华威国际70%以上的项目是主导投资,一般不会考虑跟投。“当然,选择新的基金形式,我们可以和机构一起合作,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也有可能这一轮没有投到,等下轮,我们再进入,此时这家公司更需要我们的资源。”
刚,投资原则
罗文倩告诉记者,他们把除了半导体、IT之外的归类于传统行业,华威国际目前所投资的传统行业,实际上在运营上也使用了高科技手段,只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传统形式。
她说,华威国际对高科技行业投资有很长历史了,诸如平面显示器、移动、光碟以及与IT相关的行业建立了几个产业链。这就是华威国际过去一直强调的风格“产业链”投资。“在方向上做一个面状的投资,最起码也是线状的投资。当看准了一个行业或项目时,我们能够在行业的上下游找到相关的公司,能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在教育、企业服务等领域也是按“产业链”的投资思路操作。
事实上,“产业链”的投资思路很多创投公司都在强调,这种操作思路可以把行业吃透、市场做大,也更容易帮助被投企业更快成长。此外,创投公司很可能还会成为行业整合的推动者。
“但是,这种操作也是有前提的。比如说半导体、IT产业,你要有一个大的系统厂商。投资关键零部件企业,你要帮它找到第一个客户,销售和设计符合市场要求的产品。”华威国际的董事兼合伙人罗文倩说,“我们要在下游找到一个系统厂商,希望它能够跟我们一起投资,成为股东或大客户。产业链投资,如果没有下游的系统厂商,很难成功。华威国际过去在台湾带了很多公司上市,跟华硕合作过,一起成功投资过很多厂商。”
另外像教育行业,是面向个人的行业。在这样的传统行业讲所谓的“产业链”投资,又不一样。罗文倩说:“传统行业,投资的第一个案子非常重要。一定要能够做大的,一定要有管理全国市场的能力,管理能力决定企业能做多大。”
国内教育的产业是没有整合过的。华威国际投资的安博,在罗文倩看来,这是一个平台型的投资。“教育覆盖比较广,细分涉及到各个行业,投资安博对我们投资其他教育行业就会有帮助。在面对这些个人作为客户的行业时,我们会先投一个比较大的项目,再去投其他项目。”
那么类似安博这个案子,你们会否主动去促使这个行业内的两家公司合并呢?
“这种合作的机会,我们不是主要的推动者。如果说有这个机会,对双方来说有利的话,我们会搭建一个平台,由两边的创业者决定。合并之利大于弊,我们会在中间扮演一个中间角色。事实上,我们在选每一个项目时,都会希望这个项目能单独做大。但是,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特定的形势下,便会有这种情况。”
我们会发现,华威国际在投资案子数量上并不是很多,一年也就4、5个。罗文倩这样解释:“这个数量正好合适,我们算过的。投资案件数比较少,必须保证要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很多事情。案子太多,公司也不能完全消化。基金规模变大了,我们投资的案件还会是这么多,只是金额会拉高。”
她补充说,一个2亿美元规模的基金,投资会是15-20家,到了4亿美金,也还是这么多家。华威国际希望在每个案子上花到足够的时间。“条件好的项目比较少,属于资金追逐项目。好不容易才选择到一家企业,我们当然希望好好的把公司做好。我们把资源放进去,和团队一起好好的把项目做大。”
那么华威国际选择目标案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呢?罗文倩说,主要看它的管理能力,了解它的需求,看帮不帮得上忙。不主要看收入,也没有注定说是早中后期,关键还是成长性。“不过,我们每一笔投下去在1000—1500万美金,有的2000—3000万美金,甚至更多。如果收入太少的话,也不想占很大的比例。”
技术应用有很大机会
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说法,在近几年,中国很少会有原创的技术诞生。果真如此,中国创业者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生长在台湾、在美国硅谷呆过多年的罗文倩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就看全球,我们看看美国,就拿半导体行业来说,近几年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突破。相反,制造方向朝着越来越来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整个技术的本身,表现在应用方面IC越来越小,单位的成本越来越低。实际上,整个形势是怎么样?没有什么应用需要这种技术。有没有更好的应用来发挥这种技术?”
“再举一个例子,3G的频宽还没有填满,就又要说4G了。有一些行业是技术跑在了应用的前面。就全球来讲,技术开发到了一定的程度,发展便会停滞一段时间。接下来应用要追上来,否则技术对使用者是没有意义的。”
罗文倩认为,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比如,电子技术的发展已经跑到应用的前面了。对于创业者来说,是怎么去找到应用,适应技术发展。这也是中国的机会所在。这是值得努力的方向,也是华威国际在看的方面。
对于中国和全球来说,需要用技术来解决问题的主要是节能和环保。现在来讲,很多节能环保更需要革新性的技术。这方面,中国和世界都在一个起跑点上。而以半导体技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中国慢了几拍,应该把新的应用在大的市场发挥出来。
罗文倩还指出,国内情况和美国处于不同阶段,投资机会也不同。“目前,国内属于民生消费需求增长的阶段,与国外成熟的商业化很久的市场相比,它们已经过了这个阶段,而国内的品牌才刚开始萌芽。这些方面还有蛮多的机会,除了传统的高科技之外,其他行业也在观察中。”
“在美国,创业者会慢慢地退出管理团队,这个模式国外很流行,创业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大。在东方,很多创业者没法把它跟公司分开。在东方这个社会,创业者的命运和公司的命运是捆绑在一起的。选对了一个人,那就能做成功。”
华威国际通常会对很多行业的研究做深做透,然后对认定的行业投资,不会放过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