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与水:水者,万物之本原也

2010-05-18 08:55:44靳怀堾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12期
关键词:水地本原管仲

文/靳怀堾 编辑/任 红

中华传统文化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先秦诸子中,管子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立德立言,而是他的立功——他以“春秋第一相”的身份载入史册,他又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春秋第一霸”而威震华夏。

至于立德,在我们看来,管仲是个小节上有不少污点的人,做人方面很难成为正人君子的楷模,但崇尚“内圣外王”的孔子却说:“微管仲,吾将披发左衽矣。”言下之意,若没有管仲“尊王攘夷”的贡献,华夏早就亡于异族。

至于立言,管仲一生似乎都在忙于行政、军事和改革,没工夫著书立说,但世间却有一部《管子》流传至今。据考证,该书成于战国初期至西汉初期,由管仲学派的传人集纳而成,最后由刘向定著,计86篇,亡佚10篇。

《管子》是一部丛集诸说、包罗万象、宏博精深的奇书,书中关于“哲学之水”、“人性之水”、“治国理政之水”的论述,堪称洋洋大观。

万物之本原

水是造物主赐予我们这个星球最宝贵的物质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世间万物生机勃发的景象。《管子》中便体现了水生万物的朴素唯物观: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正。具者,水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

——《水地》

大意是:万物间谁能包罗万象?非水莫属。万物生存皆赖于水。水是万物的始祖、根本和源头,是各种生命的根底。就这样,管子把自然之水上升为哲学之水。

《管子》还说:

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万物莫不尽其机,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水地》

大意是:水无处不在,它存于一切之中。万物全赖水的滋养。因为有水,才有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管子》还说: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水地》

这些都陆续被现代科学证实。

人类的孕育与水密不可分,人类的生存更离不开水。水是维系人类繁衍生息极为重要的物质资源保障。《管子》说:

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

——《禁藏》

水造就性情

《管子》不但认为水是孕育生命万物的本原,还把水当成形成万物特征的基因。《水地》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为此,作者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河湖水质情况与国民的体貌、性情、道德进行了描述,颇能让后人联想到丹纳著名的《艺术哲学》。

夫齐之水遒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而果敢。越之水浊重而自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晋之水枯旱而浑,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沉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简易而好正。

可能是受《管子》的影响,在《吕氏春秋》、《淮南子·地形训》、《汉书·地理志》以及《世说新语·言语》、《水经注》等典籍中,都有与《管子》类似的言论。如《世说新语·言语》载:“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而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渫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

事实上,受地理、气候影响,水在时空分布是不同的。因而,水对人们所给予的恩泽与灾难也不同。这也必然造成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形成相异的习俗和价值文化观念。

但凡事并不绝对。比如我们今日提到江南,眼前往往会浮现出灵山秀水、吴侬软语、才子佳人等词汇。但先秦时期,这里弥漫着尚武好斗之风,“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西晋永嘉之乱,北方中原文化涌入,“敏于习文,疏于用武”之风日盛,江南亦褪去荆蛮之气,变身江南文薮。

以水喻德 以水喻政

和先秦诸子相似,《管子》也喜欢以水喻德。

故曰水具材也,何以知其然也?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视之黑而白,精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水地》

遍观世间万物,只有水材美兼备。水柔软而清澈,能洗去人身上的污秽,这是水的仁德;水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是白色的,这是水的诚实;计量水不必用“概”(一种刮平斗斛的器具),流到平衡水就停止,这是水的道义;人都愿往高处走,水独流向低处流,这是水的谦卑。谦卑是“道”寄寓的地方,是王天下者的器量,而水就聚集在那里。

《管子》依据水的不同功能和属性,以德赋之,实与道家“上善若水”和儒者“水者,君子比德焉”相似。《管子》盛赞水具有的“仁德”、“诚实”、“道义”、“谦卑”等品德,主旨是规劝人们要向水学习,效法水的无私善行,从而达到善美兼备的境界。这于道家、儒家的观点有点不谋而合。

这让我不禁怀疑上述观点根本不是管子的思想。管子治国,一向采用的都是法家那一套。管子的时代是春秋初期,老子、孔子都还没出生,自然也没有什么道家、儒家思想。这显然是“管仲学派”传人的演绎。

《管子》甚至提出了以依水性而治世的观点:

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民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告人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水地》

圣人君子欲治世理民,匡正世风,一定要先搞清楚当地的水情,因为:水纯洁,人心就公正;水清澈,民心就平易。人心公正,愿景就不会污染;人心平易,行为就不会邪恶。因此,圣人治世理民,不用逐个告诫,也不用诸户劝说,重在了解水性。

在以水喻政方面,《管子》同样有许多精辟的阐述:

下令于流水之原(源),使居于不争之官(职业)……下令于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也……令顺民心,则威令行。

——《牧民》

天下道其道则至,不道其道则不至也。夫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也。

——《君臣下》

“渝黔生物基因库”——原始生态保护完好的,重庆黑山谷自然生态风景区。 摄影/刘智勇

治人如治水潦,养人如养六畜,用人如用草木。居身论道行理,则群臣服教,百吏严断,莫敢开私焉。

——《七法》

《管子·七法》指出,治国治军必须掌握好七条基本原则,即则(寻求规律)、象(了解情况)、法(掌握标准)、化(施行教化)、决塞(善于权衡)、心术(把握思想)、计数(精于计算),合称“七法”。而所谓“决塞”,即“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对于“决塞”的含义,《管子》做出了如是解释:

民迂则流之,民流通则迂之。决之则行,塞之则止。唯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不明于决塞,而趋众移民,犹使水逆流。

——《七法》

百姓过于迂曲保守就要去疏导,百姓过于活跃开放就要适度限制。对待百姓,就如同对待流水,开塞使之流通,堵塞使之止滞。只有明君圣主,才精通这种统治的艺术。不善此道的统治者,肆意地改变民意,就好像令河水倒流一样。

由是观之,《管子》提出所谓的“决塞”之道,明显受到了水之利害并存、能行能止、能上能下等特性的启示。同时,我们也看到,2000多年前先贤们在治国理民、处理矛盾方面提出的策略透出的理性光辉。

猜你喜欢
水地本原管仲
Calibr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cattering model for simulating vortex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driven by Laguerre-Gaussian beam with nonzer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施氮水平对水地覆膜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管仲买鹿
趣味(语文)(2020年9期)2020-06-09 05:30:42
本原Heronian三角形的一个注记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会宁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引进试验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31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中华诗词(2017年10期)2017-04-18 11:55:24
今日聚集让新闻回归本原
第四节水地源热泵机组市场分析
机电信息(2015年4期)2015-12-19 08: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