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会若干成功比赛案例的心理启示

2010-05-16 12:48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张忠秋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4期
关键词:孙杨运动员心理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张忠秋

精彩、难忘的广州亚运会已圆满落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作为一名运动心理工作者,回首亚运赛场上体育健儿勇于拼搏、敢于挑战的精神风貌,无不被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精彩的比赛心理表现所吸引,且深受启发。

一、核心队员的“精神领袖”心理效应可点燃全队比赛激情

广州亚运会上,中国队在“三大球”中获得男篮、女篮和女排金牌。但令国人回味的是男篮和女排比赛过程的艰难和金牌的来之不易,尤其是男篮的王治郅和女排的周苏红两位老将,正是他(她)们在比赛关键时刻起到的“精神领袖”作用,才扭转比赛不利形势,并最终夺取金牌。

当赛后记者问周苏红 “第5局13∶14落后,你站在发球线上时想什么?” 她回答:“在场上时是忘我的,这时根本不会想到其他,怎么说呢,对于我来说是可以压住节奏的。”周苏红参加过3届亚运会和2届奥运会,大赛经验丰富,再加上她本人打过主攻、自由人以及接应二传等位置,使得周苏红技术全面,造就了她在赛场上 “能压得住比赛节奏的本领”,使比赛转变为有利于我方的局面。

赛后当记者问王治郅:“什么样的运动员能成为一支球队的灵魂和精神领袖?”,他的回答是 “这个运动员在球队中能起到表率作用,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能提升队伍的凝聚力。也就是说,这个人不仅是一名有天赋、能力极强的运动员,还应该是整支球队的兴奋剂和粘合剂。”

广州亚运会男篮颁奖时,中国男篮其他队员对王治郅 “顶礼膜拜”是对他已成为目前这支中国男篮队伍“精神领袖”的鲜活证明。分析像王治郅这样的核心队员的“精神领袖”作用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王治郅对篮球的挚爱,并且有非常认真的人生态度,做事讲究坚持。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14岁的王治郅就成为八一队的主力中锋,性格内向的他做事踏踏实实。在王治郅看来,打球是一种快乐。他从七八岁进体校开始,到现在20多年。作为一名老将,每次都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但他热爱篮球。

其次,王治郅为人正直,责任心非常强。他在球队的地位相当高,其他队员对他很尊重,姚明曾对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说:“在男篮队伍中,最值得尊敬的就是王治郅,他的领袖地位无可替代。”王治郅为人正直,有责任心,敢于承担重大比赛任务,并且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核心队员的作用,稳定军心。事实证明,王治郅在球场上时,其他年轻队员发挥得更加出色,他起到了一名核心队员的作用,并带领球队获得了金牌。

第三,王治郅意志非常坚强。作为一名从小就在军队打球的老队员,每次训练和比赛都要忍受伤痛的折磨,训练和比赛后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治疗。广州亚运会48h内打3场激烈比赛,且每场比赛都有优异表现,在与韩国队决赛第4节离比赛还有46s结束时,补进刘炜上篮未进的球,充分说明王治郅的坚持和韧性。赛后接受新浪和广东体育《冠军面对面》专访时,王治郅提到:“我们经历这些历史瞬间,或者很多事情之后,其实就是坚持,因为对于篮球的坚持,不要轻易放弃,让你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逆境的时候会觉得很多东西也是很美好的,在顺境或顺利的时候,想想过去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心态会稍微平和一些。”

第四,王治郅本人的精神领袖作用。正是王治郅的回归,使得中国男篮队有了“主心骨”,队伍空前团结。男篮队长刘炜在接受网易采访时也说过,这届国家队是他入国家队以来最团结、凝聚力最强的一支国家队。赛场上的团结奋战以及赛后出现的“膜拜”都充分证明,这届男篮是一支有凝聚力、有全队公认核心的极具战斗力的团队。

二、实力派选手做好适应主场心理效应准备定会精彩发挥

2010年11月21日晚进行的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林丹以2∶1击败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摘得金牌,完成了其职业生涯中的 “大满贯”——集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苏迪曼杯、全英赛、亚锦赛、亚运会冠军于一身。

在亚运赛场上,林丹激情四射,充分展现了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虽然他承受着很大的夺金压力,但在比赛中专心致志,认真打好每一个球,充分利用主场观众对自己比赛的兴奋性调动条件将自己的竞技潜能充分释放。根据心理学中的“逆转理论”,运动员对参加比赛的渴望程度对其比赛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运动员处于非常愿意和主动向往比赛过程的竞争刺激的心理状态,其比赛兴奋唤醒水平与其比赛发挥成正比,即越兴奋,越发挥。反之,当运动员处于不愿意并有意躲避比赛过程的竞争刺激的心理状态,其比赛兴奋唤醒水平与其比赛发挥成反比,即越“兴奋”,越紧张失常。事实证明,林丹对广州亚运会决赛的积极、主动欲望,加之利用主场比赛时观众对其的情绪激活,使其比赛表现达到了享受的最佳心理状态,并完全把主场压力转化成自己挑战对手、夺取胜利的能量和动力来源,在此心态下夺取佳绩,实乃情理之中。

林丹曾在北京奥运会夺冠后表述过他对积极适应主场比赛心理效应的认识和体会:“奥运会夺冠改变了我,2008年经历了很多事情,我在很大压力下在家门口拿到金牌。那之后我突然觉得很多事情可以用更好的方式把它处理得更好一些,我觉得这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亚运会前林丹曾表示:自己也非常期待亚运会,因为是在广州举行,在家门口举行。赛后李永波主教练接受腾讯采访时说:“男子单打总被看作是世纪大战,每一个人都期待林丹有一个好的表现。林丹是个非常能够承受压力的队员,越是压力大的时候,越能爆发出一种能量,驱使他取得好的成绩。”

三、对运动员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有助于提高其大赛决战时的心理发挥水平

广州亚运会韩国射箭队包揽了全部金牌,其中男队实现亚运“八连冠”,女队多次卫冕。是什么让韩国射箭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现今,在重大比赛中像射箭类项目的运动员在技战术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胜利的天平往往会向那些具备良好心理能力储备的选手倾斜。尤其是在决赛那种高度紧张应激情形下,运动员往往会感觉到无形的心理压力,能不能承受这种不可避免的压力,或者说能不能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心理承受能力或抗压能力越强,越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韩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金炳贤曾指导奥运会射箭双冠王金京郁和举重冠军张美兰夺冠。他认为,顶级运动员的水平差距不大,奖牌的颜色由心态决定。

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运动员。大赛中比赛结果看似水到渠成,其实是有着艰辛的付出和准备过程。韩国射箭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严格的技战术训练外,还有计划地在日常训练中开展针对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特殊心理训练。

首先,韩国射箭队有着辉煌的历史战绩,这无形中对韩国队的年轻队员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即“我们是世界上最强的队伍”,促进了韩国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发挥。

其次,韩国射箭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国内各个年龄段都有完善的比赛机制,为各个年龄段的选手参与比赛竞争提供了舞台。经过无数次激烈竞争的磨练,运动员的比赛承受能力日益增强。韩国射箭男队年仅18岁的小将金优镇在夺得男团冠军后坦言:“比赛虽然很紧张,但我就知道我们能够反败为胜。”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其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信心。

另外,韩国射箭队的教练员和管理者都有一种意识,即要想在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赢得胜利,必须注重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保证运动员遇到比赛应激压力情况下不出现失误。韩国射箭队实施的“练胆”训练可谓独树一帜,运动员从小就要经受“练胆”的考验,蹦极、10m跳水、越野行军等对韩国箭手运动员来说都是“小儿科”,甚至有关报道揭示,韩国射箭队还曾有意识地让教练员站在靶子旁边给运动员营造心理压力训练。为了备战重大比赛,韩国射箭队还有意安排运动员前往部队,真枪实弹地坐上装甲车开枪练胆。广州亚运会女子射箭团体和个人2枚金牌得主尹玉姬认为:“韩国射箭能够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兴盛,要归功于队员们强大的心理素质。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不容易,这对我们其实也具有挑战性,我们会更加努力地锻炼心理素质。”这就是韩国射箭队屡屡在比赛压力面前化险为夷、赢得比赛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专注于比赛过程,年轻选手同样可以彰显超人霸气

在本届亚运会引人关注的男子1 500m自由泳决赛中,19岁的中国小将孙杨自始至终领先,以14min35s43打破了张琳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14min45s84的亚洲纪录,并且这一成绩距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创造的世界纪录仅差0.87s。奥运冠军朴泰桓卫冕失败落后孙杨26.29s获得亚军。孙杨的成功是实力的展现,也是心理能力的展现。

首先,孙杨能对自己的参赛角色正确定位。当记者问及“他与张琳和朴泰恒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他回答“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年轻,在比赛中没有压力。”他之所以在比赛中没有压力,是因为他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 “冲击对手”,他没有包袱,没有负担,只是一心向前冲。运动员参赛角色的定位分为“夺”和“保”。“夺”是将自己放在低处,向高者冲击,“夺”者的心态纯净而集中,没有对比赛结果产生过高的期望和压力,只将冲击对手作为自己的目标。

其次,孙杨有自己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在比赛中孙杨将注意集中于自身(主体定向)、集中于正在进行的比赛(当前定向)和比赛的过程(过程定向)。当记者问及“丹尼斯的弟子哈克特创造的世界纪录已经保持了9年,而你作为他的弟子是否有信心打破这项纪录?”时,孙杨回答“这个我并没有去想,目前想到的还是先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是孙杨给自己的承诺,也是给自己的目标。“做好自己”能够将注意集中于自身,不过多地关注对手或环境中的无关因素。“控制自己所能控制的,让不能控制的顺其自然。”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不受比赛中各种因素的干扰,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1 500m自由泳决赛前,孙杨刚刚在200m、400m自由泳比赛中输给了对手朴泰恒。1 500m决赛孙杨再次面对朴泰恒,他没有畏惧,没有去想前两天的失利,很自信地说“自己在长距离上有优势”。正是做到了 “关注当前”,孙杨最终战胜了朴泰恒。

第三,孙杨在训练和比赛中做到了注意力集中,心无旁骛。孙杨在平时训练中,目标明确,专心努力。当记者问及“你现在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喜欢的女明星?”时,孙杨回答“没有女朋友,平时训练太忙了,也没考虑过这些;我也没有喜欢的女明星,因为我很少看电影和电视。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上去,以后再想这些。”孙杨的专心和刻苦是他获得成功的保证,也是他日后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基础。

第四,孙杨性格率真,充满霸气。孙杨的教练吴志根在多年前就断言,孙杨的天赋和条件能够让他成为世界顶级选手。孙杨的师姐、前世界冠军杨雨对他的评价是:不仅是条件,孙杨的性格和气质也让他拥有一般运动员没有的霸气和心态。性格率真、自信而充满霸气,这种性格为孙杨成为未来中国泳坛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基础。

五、落后项目认真做好参赛心理准备一定会实现成绩突破

广州亚运会高尔夫项目比赛中,14岁的中国高尔夫球选手阎菁与并列第2位的韩国选手金祉希进行了加洞赛的较量,在经过殊死搏斗后成功地“虎口夺食”,拿下了广州亚运会高尔夫球女子个人项目银牌。这枚宝贵的银牌实现了中国高尔夫球在女子个人项目上奖牌零的突破。中国女队超越1994年广岛亚运会团体铜牌成绩,也拿到了1枚银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世界球王班·侯根说:“打高尔夫球,80%靠心理,20%靠体力(挥杆)。”高尔夫比赛需要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且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高尔夫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天气的变化、球场上时刻变化的刺激因素、比赛节奏的把握、重压之下如何打球,生气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等,都是管理自己心理活动的方面。由于高尔夫项目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在比赛中克服心理波动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将每个环节程序化,按部就班,以我为主,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序化参赛心理准备。

首先,积极主动开展和落实程序化参赛。参赛过程的程序化是通过探寻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向参赛状态合理转移的过程而建立的参赛模式,可视为对运动员参赛过程的优化。这种优化不仅为运动员参赛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模式,也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赛前树立自信心。在竞技体育比赛中都存在结构明确并具有相对时期稳定性的比赛程序。在以往奥运会比赛中,我国跳水队等优秀运动队就是通过建立和实施明确有效的参赛程序化系统而收到了良好成效。

其次,制定出行为和心理的程序化参赛模式。高尔夫行为和心理程序化参赛方案的制定充分考虑了比赛的客观规律和项目特征,促进参赛环节向着有序高效的目标发展,努力取得最优的参赛效益。制定方案需根据高尔夫运动特点、动作结构和能量代谢特点、技术特点、比赛规则等,充分调动运动员的最大能力和一切有利因素,积极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充分发挥。

再次,通过建立和实施个性化参赛方案增强可操作性,并得到队员的信任,增强自信心。程序化参赛作为参赛平台,它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参赛的运作和竞赛结果。所以,参赛程序的制定要通过科学、民主的渠道和机制进行,以确保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在参赛方案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练员、运动员和科医人员等的经验、理性思维与创造能力,要特别注意发挥运动员主体的积极作用,增强其对参赛方案的信任感,并转化为运动员参赛行动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方案的执行力和运行效率,实现参赛目标效益的最优化。

在此次亚运会女子高尔夫球比赛过程中,心理专家帮助中国女子高尔夫球队实施的行为和心理的程序化参赛方案得到了运动员的充分信任。领队和教练员在整个过程中的认可和支持使得参赛工作紧张有序、忙而不乱,使运动员、教练员对比赛各个环节的把握愈加精确,失误率降至最低,这也是我国高尔夫这一相对落后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原因之一。

六、耐心、及时地做好综合心理应激恢复工作,逆境运动员依然可以重回竞技巅峰

亚运现象一:在广州亚运赛场上,中国女子体操队以优异的发挥夺得亚运会金牌,成就“十连冠”伟业。谁能相信,就在1个月前的荷兰体操世锦赛上,同样一只队伍失误连连,仅获女团铜牌、女子全能和平衡木2个单项银牌,这是中国女子体操队自2003年世锦赛以来的最差战绩。鹿特丹世锦赛的败绩,让外界对亚运会赛前的国家女子体操队产生不少质疑,甚至体操队内部,运动员也发出不自信的声音。然而队员们没有时间慢慢疗伤,备战广州亚运会是又一次巨大考验。亚运会的金牌大满贯,让我们看到,不到1个月时间,中国女子体操队已经从巨大的失败阴影中恢复过来。如此快速的心理应激恢复如何做到?

亚运现象二:亚洲“飞人”刘翔涅磐回归。2008年的北京“鸟巢”体育场,在奥运会男子110m栏比赛前的最后时刻,刘翔因伤退赛,让很多人失望不已。随后两年时间,刘翔艰苦地跟伤病斗争,默默训练,低调参赛。曾经一年参加二三十场比赛,自信满满、高调豪言的“大男孩”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10年11月24日广州亚运会男子110m栏的赛场上,刘翔以13s09的成绩再次站在冠军领奖台上,实现自己亚运会男子110m栏“三连冠”。刘翔在赛后表示:“我师傅对我很有信心,我也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我比较清楚自己的状态,今天跑出13s09,这个成绩比我预期的还要快一点。亚运会是自己期待的比赛,但这也是为明年、后年的世锦赛和奥运会做准备。这两年我参加了许多比赛,我不怕任何比赛,我会尽力弥补,让自己更成熟。”13s09,刘翔跑出了近3年来个人的最好成绩,虽然没有跑进13s内,但纵观亚运赛场,没有强敌环伺,且刘翔赛前真正投入训练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成绩足以成为他重返巅峰状态的起点。“哪天把世界纪录抢回来,我才算是彻底康复了”,脱衣庆祝、跳上奖台、对着镜头做鬼脸,这一连串的小动作都预示着,从前那个具有王者气质的“飞人”刘翔从伤病阴影中走出来了。刘翔如此实现了心理应激恢复,对我们有何启示?

随着当今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竞技竞争越来越激烈,优秀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的训练周期缩短,比赛次数增加,训练时间相对减少,因而如何使他们从大赛、伤病后的各种情绪状态中走出来,迅速、积极投入训练和比赛,是广大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当运动员比赛中未能发挥自己应有的竞技水平而导致失败或遭遇严重伤病时,常常会表现出两种心态:一种是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怨天尤人,畏缩不前,对生活和训练丧失信心,对周围人产生攻击心理,加之社会舆论的压力,苦不堪言。在体操世锦赛中,何可欣由于之前受伤的经历,对于受伤动作存在畏惧心理,不自信造成动作失误,而接着上场的队友,由于她的失误,造成精神紧张,继而又出现失误,这些都是典型消极影响。

另一种表现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然后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迅速走出,摒弃一切不利因素,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谋求更大的胜利。广州亚运会上中国女子体操队的迅速恢复和“飞人”刘翔的强势回归,都为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对运动员心理应激的恢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其一,首先要对运动员受挫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诊断,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诱因;接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调整方案。当运动员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时,教练员要及时采取言语或行为刺激,打破其刚形成的不良心理定势。中国女子体操队主教练陆善真针对体操运动员对伤病敏感的心理,在运动员受伤后,淡化受伤动作的危险性,转移运动员注意点;孙海平教练则通过自然引导的方式,对刘翔进行强度突破的训练,让其认识到能力和伤病的关系其实并不大,从而不再对伤病那么敏感。另外,队医、随队科研人员,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淡化伤病的影响力,从而降低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其二,变换生活节奏,转移训练环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外在因素来转移和减弱运动员的紧张情绪,降低敏感水平,让运动员从应激经历中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刘翔因伤退赛后,离开舆论中心点,远赴美国进行疗伤恢复训练,新环境对他重新体验比赛训练情景、找回失落的情绪体验起到莫大的调节作用。

其三,引导运动员正确看待成败,激发运动员适宜的比赛动机。陆善真教练在吸取2008年奥运会 “保金”失败的教训之后,认识到了“夺金”心态的重要性。“勇于面对失败,赢得起也输得起,是一种成熟心态的体现,是对科学规律的深刻认识,是为创新、攀登世界竞技高峰奠定的一个良好基础,是遵循客观规律、鼓励更多的人去探索、创造的前提条件。”对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来说,越早经历失败就越早暴露问题,也就越早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

其四,用宽容和谐的训练和比赛环境来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运动员的关注集中在赛场上。在商业活动、媒体资讯无孔不入的今天,一些优秀运动员成功后被有意或无意地包装成“战无不胜,天下无敌”的形象,引发无数追捧;一旦失败,又被众人质疑、问责,甚至抛弃。这样的社会环境压力会导致运动员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心理承受更多不必要的压力。女子体操运动员普遍年龄偏低,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可能出现一些较片面的想法或做法。陆善真教练号召教练员正确把握年轻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以宽容的心态积极引导,让运动员在掌声中成熟,在质疑中思考,采用以鼓励为主导的心理沟通和培养方式,使运动员成为主动、欣悦的训练个体。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达到最佳的合作状态,定能创造佳绩。已经历过鲜花、掌声、质疑、奚落的刘翔,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和比赛上,将外界的干扰隔离出去,为优异成绩创建了一个和谐的环境。此外,也可采用调节生理疲劳,加强营养补充,加大社会支持等措施,对运动员心理应激进行积极调节。

总之,优秀运动员赛后应激恢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赛后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恢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新一轮训练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教练员和相关体育工作者在赛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运动员心理应激恢复调整方案,并付诸有效实施,可积极预防和避免一些运动员在遭遇比赛挫折后一蹶不振,从而科学、高效地促进和加快运动员的心理能量恢复水平,为其尽早摆脱逆境,再创新的辉煌,实现新的突破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孙杨运动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去旅行
心理小测试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心理感受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孙杨夺冠
孙杨的“反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