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陵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我现在都是看人文类的书,例如《知音》、《故事会》……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此语出自一位名叫罗玉凤的姑娘之口。罗玉凤身高1米46,其貌不扬,但她自信“有才”,广发传单征婚,而且男友条件是“必须为清华北大硕士,经济学专业,有国际视野,身高1米76到1米83”。
■罗玉凤的囧语——
1.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有征服世界的欲望。
2.男人过了三十岁就没看点了。
3.他太老了,而且身高也不够,他也不可能是北大清华,更不可能是经济学专业,我不会选他。
4.这个标准不高,这个标准很低。
5.看到其他女的就他妈花痴一样。
6.过了三十岁自己滚蛋。
症状类似“自大妄想”
有网友为她的囧语所雷倒,惊呼,她是不是有心理毛病?心理学家认为她有妄想症。
妄想症中,有“自大妄想型”,即:妄想自己具有至高无上的才能、洞察力、价值、势力、知识、身份等等。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病人会刻意改变生活方式来迎合妄想,变得奢侈、傲慢、狂热起来。
罗玉凤,大专文凭,身高一米四六,泡眼,蒜鼻,大嘴;曾在老家某小学做了两年老师,老师们对她的印象,只是比较干净而已;现在上海一超市做收银员工作,月收入不过千余元。离开重庆前曾谈过4次恋爱,没有具体进展,都不了了之。
她高调征婚的结果如何呢?有人研究其征婚标准后得出结论:全国达标者不足百人,但罗玉凤认为中国没有外国有,“奥巴马符合我的征婚标准。”
她真堪称“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当有记者问:“你的条件如此而已,为何提出这么高的征婚条件?”她总是冷冷地哼一声,不屑一顾,或者说:“如果爱因斯坦(原话如此)不发明电灯,也总会有人发明电灯,但没有人能超过我!你问如何评价我自己?待我死后,自有评说!”
如此“凤姐”,是否真患上了“自大妄想症”?
征婚策划想博眼球
现在有人站出来承认:这一切都是我们幕后策划炒作的。
某网络营销策划机构发起人孙先生介绍,2009年罗玉凤通过某网络营销机构官方网站联系到他,要求帮助她炒作出名。
在了解到罗玉凤的实际情况之后,孙先生策划出了如此“征婚事件”。因为罗玉凤学历与工作平平淡淡,长相也不怎样。所以,她只能像芙蓉姐姐那样,通过“自信”来博得网友的信赖。孙先生便为她开出了让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条件,以此来吸引大众对“罗玉凤征婚要求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的关注。
罗玉凤出名的目的是什么呢?据孙先生介绍,罗玉凤不甘于生活现状,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此看来,罗玉凤患的应该不是“自大妄想症”,而是患上了“成功饥渴症”。
浮躁社会流行“饥渴症”
何为“成功饥渴症”?这是当代青年渴望成功心理在职场中的负面表现,是一种以功利心、物质欲主导的赌博成长观,患者极度崇尚金钱,关注物质,他们忧虑前途,想改变现状,却怠于学习;他们缺乏耐心,不愿踏实地做一件事,而是极力地去寻找“财富速成班”。
一位青年在网上这样说:“我不想体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创业生活。炒股吧,现在的股市又不敢进。思量了几天,有一天我路过一个彩票亭,想起有人一下子买了5万元的彩票中了头奖,头脑一热,将手上所有的钱买了彩票。结果,颗粒无收!”
还有一位说:“你无法明白,穷女孩的青春会如何窘迫,甚至会为一条心仪的裙子省上一个月的早餐钱。‘灰姑娘的故事,让我明白‘爱情,还可以换来别的筹码。为此,我开始有目的地接近一个省委官员的公子。我顺着他,让他开心,非常关心他。我的确也喜欢他,喜欢送他来上学的那辆黑色奥迪,喜欢他让众人都点头哈腰的身份,喜欢他能让我少奋斗20年的家庭背景。为此,别无所长的我拿出了100%的真诚,圣诞节那天,我送给他一个超贵的笔记本,是我当了半年家教挣的钱买的。我知道他不稀罕什么,但是他会稀罕我的这份用心!”
当今青年人中,“成功饥渴症”患者大有人在。
凤姐是“贫二代”的代表
为出名,罗玉凤用“出位言论”,雷到“天崩地裂”、“瞠目结舌”,此举超越了以上所有的“成功饥渴症”的同龄人,她为何会这样?从心理学上分析,这和其经历有关。
罗玉凤,綦江赶水镇人,7岁时父母离了婚;到上海后,为了找工作,曾经投出了一万多份简历。“我反复跳槽,也反复找工作,在对所有的公司了解后,从高到低地选择公司”,几乎各行各业她都试过;工作稳定后,打算结婚,但却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她可以说是“贫二代”的典型代表。
贫二代,是指那些尚没有致富的人的子女。社会贫富差异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冲击,他们渴望优裕的生活,非常想改变自身命运,但是父辈贫穷,无法真正帮助到他们。他们渴望的生活与现实反差太大,所以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非常规手段一夜成名或暴富,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罗玉凤通过炒作“爆红网络”,只是其中较典型的方式而已。
时代造成“成功饥渴”
当代青年多有“成功饥渴”,这是社会巨变投放在他们身上的折射。
自从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以来,技术、观念、信息更新的速度早已超过前人的想像。正是这种“时不我待”的环境,给了现在的年轻人“饥渴成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产生生存、发展、成功的压力。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富人、年轻的行业领航人、新的高知群,让其他那些更多的普通年轻人,看到了成功的实例,燃起强烈的成功欲望。
“成功饥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心理学家认为,不是看他“饥渴”的程度,而是看他是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渴望的体验上。人不能只顾着体验“饥渴”,而是应该把饥渴转化为追求学业、知识、职场发展的动力,促成自己成功理想的实现。
而罗玉凤却是只停留在体验上了,她缺的是“踏实追求成功”的学习。她说自己9岁起博览群书,但却不知道发明电灯的并非是爱因斯坦,而是爱迪生;她开口闭口说鲁迅,却不知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是鲁迅说的,而是但丁说的;她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古汉语,但接受采访时,时不时“洒脱”地蹦出“他妈的”、“滚蛋”,毫无文人的韵味和气质。
这样为出名而“炒作”,能成功吗?且不说被策划的网络红人,都免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而对罗玉凤的策划呢?策划人竟为了自己出名,拿她的缺点说事,通过“强烈反差”,将其缺陷放大,这样她是出名了,但对其改变命运有何帮助?
学学苏珊老大妈
那普通人就无法改变命运了吗?有,最好的榜样是2009年红爆全球的苏珊大妈。
47岁的无业大妈苏珊·波伊儿满脸皱纹,头发蓬乱,水桶腰,穿着打扮一看就是来自社会底层。当她大大咧咧地走上著名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舞台时,观众和评委差点发出嘲笑的嘘声,没有一个人看好她。
但是,当她“目中无人”地唱起《我曾有梦》,天籁之音意外地从她的口中传出,那一刻,整个世界为之屏息;那一刻,她爆发出巨星的光芒。很多人都被感动得流泪。
苏珊本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苏珊说:“我早就预料到人们看到我的外表会有些鄙视,但我决定让他们刮目相看。在《英国达人》之前,我一直没有合适机会。你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她的传奇,象征了在这个网络化和公民化的世界里,如果你的确有真才实学,即使你是一个小人物,也有可能得到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