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
前一段时间,几乎各大媒体都以欢呼雀跃的心情发布了一条消息: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GDP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相关部门的官员也来表态,以示谦虚。在我看来,这场小闹剧无非是一次无聊的自慰。
按世界统一的标准,计算GDP的时间是一年,而不是一个季度。尽管各国都计算并发布各个季度的GDP,但作为评价宏观经济和进行比较的标准,从不用季度GDP,而是用年度GDP,各个季度的GDP差异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在一年之中,由于各个季度不同因素的影响,季度GDP并没有什么比较的意义。当然,欢呼的媒体也发出了预测,以两国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中国全年GDP超过日本应该没有悬念。
的确,我们这些年经济发展相当迅速,年度GDP超过日本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即使我们的年GDP超过了日本,能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仅要重视增长率,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而且更要重视增长质量,让GDP在变大的同时变轻,这包括GDP的结构组成,也包括我们如何看待GDP。
首先我们来看看GDP的构成。一个国家经济的发达程度应该看服务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格林斯潘有一句名言:“随着GDP不断增加,GDP也越来越轻。”这就是说,物质产品在GDP中占的比例越来越低,无重量的服务业在GDP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经济进步的标志。日本的服务业在GDP中占到了三分之二,而我们的服务业只在GDP中占三分之一。GDP赶上并超过日本,经济发展的水平远远未达到。就物质产品而言,构成日本GDP的许多产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品牌,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我们的许多产品仅仅是低成本、低价格的低档制成品,其间的差距也不是短期内可以弥补的。
其次,我们来看看为GDP所付出的代价。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型国家,因此一直注意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日本一直是世界上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按单位GDP的资源消耗来看,日本的效率是我们的4倍以上,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以大量的资源消耗而换来的GDP的增长,即使超过日本,又有什么意义呢?日本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国,所以关注环境保护,尽管经济一直处于世界第二,但环境保护得相当好,我们的GDP却是靠严重的环境代价实现的,一些地方,本着“宁可毒死,不能穷死”的原则,引进并发展高污染行业,这样带来的GDP增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短期看经济增长了,但环境遭到破坏所欠下的债,子孙后代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即使我们的GDP超过了日本,GDP质量的差距也不是一个数字可以代表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人均GDP的差距。一个有20口人的家庭年收入为2万元,一个只有两口人的家庭收入1.5万元,能说前者比后者富吗?我们的人口是日本人口的10倍左右,GDP超过日本又能说明什么呢?我们总爱讲GDP,而不讲人均GDP,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鸵鸟政策。中国有这么多人口,GDP应该高,这很正常,正如一个人口庞大的家庭,总收入多很正常一样,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为一个季度的GDP超过日本而沾沾自喜,这反映了国人对GDP的盲目崇拜。我觉得,这些年的“唯GDP论”害了中国。GDP并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的福利才是我们的目标。在“唯GDP论”的指导下,我们忽略了或放慢了增长方式的转型,没有从投入型经济转变为技术进步型经济;我们也忽略了资源的节约与环境保护;我们还忽略了社会的和谐,由追求GDP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与社会冲突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我们为GDP还放弃了精神道德的追求,除了GDP,我们似乎什么也没有了。总之,我们为GDP放弃的东西太多了,甚至有点不值得。
技术进步、节约减排、社会和谐、精神文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我们也认识到了,各级领导的讲话也是经常强调的,但为什么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肯放弃对GDP的追求。在许多官员看来,其他都是软的,只有GDP是硬的。这一次为一个季度的GDP超过日本而欢呼,而不为其他众多指标远远低于日本而自省,正反映出“唯GDP论”的指导思想在作祟。
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和富裕水平的,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还远远不如日本,富裕程度也不如日本,仅仅是一个季度的GDP比日本略高一点,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记得前外交官吴健民先生曾强调,我们经济上成大国了,公民也应该有大国心态,宽容而不浮躁。这次为一个季度的GDP超过日本就沾沾自喜,正是浮躁心态的再现。世界上没有人把这当回事,我们却自得其乐,你觉得有意思吗?★
(作者为清华大学EMBA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