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徘徊于易燃边缘

2010-05-14 17:16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2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公共建筑恶性

董 涛

大中型城市里的商业楼宇和公共设施大多光鲜亮丽,然而华丽的外表却遮掩不了它们的脆弱。在国内建筑安全专家的眼中,现在大多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都处在“易燃”的边缘。

尽管尚没有行政或研究机构在重点城市进行过有效的公共建筑安全性调查,但行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大城市中经常被忽视的建筑内部火灾防护,是现代城市安全系统中间最薄弱的一环。

“城市中人员密集的建筑物,易燃物、火源的管理和人员疏散都是安全问题的主要任务。现在主动防护做不好,消灭灾害的功能又不起作用,事故难免出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劳动安全卫生研究所所长、赵江平副教授说。

专家认为,现今公共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消防设施的利用程度低。每个城市均有大量老化建筑物,虽然其中都安装防排烟、自动洒水和疏散指示系统,但把这些关键的设施单纯交给业主和商铺管理,难免被他们忽略。

“业主只关心有没有安全设施,不问具体使用。一旦失火,如果公共建筑内部的消防功能失效,即便全城布满消防队,也没任何作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工程物理系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袁宏永教授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袁宏永认为,国内的消防部队工作值得肯定,均能在报警后5分钟到达现场。然而,火灾到达旺盛期的前3分钟最为重要,如果错过了从建筑内部灭火的时机,恶性火灾几乎无法避免。

“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公共场所火灾防治没出大问题,主要就是依靠内部消防设施起作用。”袁教授补充道。

近年来,国内主要恶性火灾的起源,也多在建筑内部。

2005年6月10日发生在广东汕头华南宾馆造成31人死亡、21人受伤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经查是房屋吊顶电线短路故障致燃。2007年12月12日,施工队擅自拆除消防设施之后,便发生了21人死亡的浙江温州温富大厦火灾。2008年9月20日,广东深圳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舞台燃放烟火引燃顶棚,由于上逃生通道狭窄等因素,44人命丧黄泉。

截至11月9日,吉林商业大厦的火灾原因尚未确定,但这座23年楼龄的老式商业建筑中的电路老化问题,已被高度怀疑是火灾的主要成因,死亡19人的恶性火灾很可能源于“人祸”。

恶性火灾发生后的头几天,人人自危,但时间久了,安全设施又会再被忽略。

“据我所知,类似吉林这次的火灾,或多或少都有人为的具体错误,但看样子,这种火灾的警示作用充其量是让人紧张了一阵,过一段时间又会回到老样子。”袁宏永教授说。

清华大学环境与工程系副教授马金认为,在施工和业主经营环节,公共建筑也经常出现漏洞。而要减少恶性火灾的发生,在加强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完好度的同时,也十分有必要提高业主和使用者对安全设施的使用水平。

“公共场所出现很多灾难的隐患,主要原因就是国民整体对火灾等灾害的防治意识比较差。”袁宏永表示。他介绍说,在香港、东京等楼宇和人员密集的地区,防灾演练每周都在进行。而且这些演练不流于形式,有关部门还会利用演练的机会,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度和潜在的火灾源头。

“公共设施属于公共的事,政府不能侥幸依靠建筑业主的自觉,行政部门要加大预防工作。”赵江平副教授说。

他认为,现今城市中的公共建筑的“弱点”在于人员意识、设施安全和监管能力等方面,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让城市预防恶性火灾的检查难以推进。

“通常,一座公共建筑在接受严格的消防部门验收时均能通过,这是应该的。但验收后的实际使用中,业主或商户经常私自改变铺位和设施结构,破坏消防设施、阻碍逃生通道不说,还有可能损坏易燃的电路系统。”赵教授最后说。★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公共建筑恶性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运维分析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生活中常见固定消防设施在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基于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问题的有关思考
关于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探讨
浅谈建筑消防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论如何加强建筑物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