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薇
城市智慧之马尔默
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特意将一座“未来展望镜”搬到了上海世博会。这个有着望远镜外观的“未来展望镜”共有三座,原本安置在马尔默街头。上下左右移动镜头,你可能会看到一座巨大的吊重机——代表着马尔默曾经辉煌的造船业;撒满阳光的海边大道——展示着马尔默今天的绿色生态;甚至,还有寓意未来的虚构图片。
“未来展望镜”被安置在展区一片木质甲板上。甲板背景是一面马尔默海景公寓的画墙,甲板下流水淙淙。坐在主办方特意放置的藤椅上,便仿佛置身于这个海边小城。
一个木质地形模型,展示着马尔默的结构和特征;一处文字影像的主题展示区,5月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所有这些,浓缩在马尔默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第四联合案例馆、共320平方米的展区里。
马尔默参展的主题是“将可持续变为现实”,介绍马尔默是如何从一个工业城市迅速转身成为一个知识型城市,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为了说明这一过程,展览将焦点集中于马尔默一个特殊区域的发展——西港新城(Vӓstra Hamnen)。这个地区曾是一个造船厂,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居住区,而这种变化正是基于绿色区域、交通、垃圾循环利用、能源和城市规划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这里没有任何新奇的技术,没有令人生畏的门槛,只有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坚定执行
马尔默西港新城的地标曾是一座巨大的考库姆起重机。这座建造于1974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机,代表着西港新城造船业的辉煌时期。
19世纪前,西港新城还是一片海湾,后来成吨的垃圾倾入海水中,逐渐把海湾夷为平地。1870年,一个叫考库姆(F. H. Kockum)的人买下了西港1219平方公里的土地,3年后,考库姆造船厂的第一艘轮船下水了。随后,西港造船业持续发展,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鼎盛,最多时曾容纳6000名工人。接着,萨博汽车厂又在这里盖起了汽车组装车间。
在“黑铁时代”的工业期,马尔默并不是一个宜居之地,这里只有糟糕的环境和局促的水泥房屋。
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造船业全面衰退,大批企业从西港区撤走,工人失业,城市萧条,一直以造船及汽车等为支柱产业的老工业城市马尔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你处于谷底的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向上走。”马尔默案例馆的参展专员珍妮弗.伦哈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明日之城的质量宪章
1995年,马尔默成功争取到首届“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的举办权。在与其他十几个欧洲城市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正是马尔默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全新发展方向:将废弃的工业码头打造成新的生态住宅区。
马尔默将这个新的生态住宅区定名为“明日之城”,又名Bo01社区。在瑞典语中,“Bo”是生活、居住的意思,“Bo01”是指生活在2001年,也就是举办首届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那一年。
取得博览会主办权后,马尔默市政府在西港海边划出一片空地,聘请20多家建筑公司、30家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设计、建设“明日之城”。马尔默市与开发商、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联合拟定了一个Bo01生活品质方案,规定该方案直接受约于开发商与马尔默市政府签订的土地转让协议。这意味着,各开发商均接受方案中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也成为他们在项目中应履行的义务。
比如,“质量宪章”,严格规定Bo01内的住房,每平方米一年的能源使用及消耗不能超过105千瓦;而在2000年,瑞典家庭每平方米一年能源使用消耗水平都远远高于这个数目,达到了175千瓦。
马尔默要求所有开发商从楼面设计、建材选择,以及户内电器的配套上都力求实现能源效率高、日常能耗少。于是,有开发商放弃了传统的水泥建材,采用了压型钢板等外部绝缘性好的材料;而在建筑内部,可调式通风系统、有可调式温控阀的高效暖气片、节能灯具、空心砖墙及复合墙体技术等被广泛采用。
甚至还有“绿色补偿”机制,要求所有因建筑施工而损失的绿化必须100%恢复。为此,马尔默奥古斯腾堡地区开始推广铺设绿色屋顶,不但帮助房屋保温,节省了能源消耗,还吸收了一半以上的雨水,减轻了城市排水压力。
此外,每个庭院还必须至少建造10个“绿色一角”,比如,特别设置的动物住宅区,供蝙蝠栖息的巢箱,为鸭子搭建的窝,还有野蜂、刺猬的住所。另外,还要种植能够分泌大量花蜜的植物,或是建造乡村风格的花园。
在Bo01中,绿色花园设置坐椅阳棚,邀请居民们坐下聊天;特别设计的野炊场,由松软、起伏的坡地形成自然舒适的斜靠背供人们仰靠;三个海边码头连接着75米长的游步道:所有细节,以增进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为前提设计。
2001年,首届“欧洲城市住宅博览会”成功举办,占地约30公顷,可容纳1000户居民的住宅综合区Bo01还荣获了欧盟的“推广可再生能源奖”。Bo01在博览会结束后继续建设,直到2005年完全峻工。马尔默市政府随即启动了紧邻Bo01的二期、三期工程,持续开发西港新城。
细致的垃圾分类回收
每到周末,马尔默通往郊外垃圾处理厂的道路常常车满为患,世博工作人员奥桑女士清楚记得,“从五六岁起,父母便常着带着旧家具等大件垃圾,特意开车到垃圾处理厂付费处理”。
担任世博马尔默展区讲解员的中国留学生高天,曾因马尔默街道上绿颜色的垃圾桶而暗暗吃惊。每个桶里通常有八个小格,标有报纸、纸板、金属、玻璃、塑料、残余垃圾和有机废物等。更细致的分类垃圾桶,甚至达到16个小格。
别小看了这些像邮筒一样的垃圾桶。它们的下面是四通八达的真空管道,垃圾投掷完毕时便自动关闭管道封口。随后,垃圾将被抽往位于市郊的储藏罐,再由专业运输车送至处理场。
如果丢的是有机垃圾,过程则要复杂一些,你必须先用一把钥匙打开绿色管道的锁——这是为了早期有机垃圾常常混杂着其他垃圾、利用率不高而想出的解决办法。
垃圾分类处理的真空管道,甚至直接接进了Bo01部分住宅的厨房。没吃完的剩菜剩饭,可以直接通过厨房水槽下面的管道,经过碾压装置变成流质,随后进入生物燃气加工厂。
这些生活垃圾和其他废弃物成为重要的生物能来源,阳光、风和水也是这里能源生成的基本要素。来自小区以北的一个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再加上安装在小区屋顶和墙面上的太阳能板、借助热泵提取的地热,到目前为止,Bo01社区已经实现了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
5公里以下,开车是可耻的
马尔默市民莱斯.强生(Lasse Jonsson)免费获得了一辆自行车,可他“感觉很复杂”——这是他在一项“可笑的汽车出行”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奖品,而得奖原因是,他每天开车到离家150米远的公司上班。
比赛是由他所在的街道和公园部门主办的,旨在倡导自行车这种更健康节能的出行方式。赢得这辆自行车后,莱斯.强生渐渐喜欢上了它。
小城马尔默,修建了400公里的自行车道。而在Bo01,很多街道呈葫芦型,入口狭窄,走进才更开阔,驾驶汽车反而有着诸多不便,正是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马尔默案例馆项目经理莫妮卡.曼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马尔默一直着力向市民宣扬的观念是,“5公里以下,开车是可耻的”。为此,政府部门还在兴建附加免费擦车、维修等服务的自行车停车场。
政府还为市民提供更多乘坐公共汽车的便利。
在马尔默市市长艾欧码.瑞帕鲁看来,“自行车是马尔默未来交通工具的最好选择”。调查显示,与2003年相比,目前用自行车及公共汽车出行的市民增加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