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艳,韦衡秋,李向真,宁余音,黄雪霞,王兴丽,皮大鸿,潘东洪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是确保病人治疗乃至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因大量失血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及穿刺成功后容易出现输液渗漏需要重新穿刺是临床护理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因病情危重需要紧急输液、输血及静脉采血进行临床检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因血容量不足、静脉血管充盈不良,采用常规的单止血带结扎法静脉血管充盈度往往很不理想。因此,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为6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不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输液时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建立静脉通道,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消化内科、肝病科上消化道大出血、静脉血管充盈不良、需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的60例病人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每例病人穿刺2次。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出血量及原因等方面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例
1.2 方法
1.2.1 材料选择 两组均采用同-厂生产的乳胶止血带,均为首次使用的止血带。取长度为30 cm~35 cm、管腔内径为0.5 cm,外径为0.7 cm的止血带进行操作。
1.2.2 实验方法 两组病人取平卧位,均采用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在被选静脉离穿刺点上方20 cm处先扎l根止血带,待15 s后,再在10 cm处扎l根止血带,操作者用左右手将以肢体部位3/4到l/2周长为长度的止血带拉长结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1];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用同样的方法在被选静脉穿刺上方6 cm处扎1根止血带。两组均在结扎60 s后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
1.2.3 评价标准 穿刺一次成功为穿刺成功,其余均为失败。统计两种止血带结扎法对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影响以及对静脉重新穿刺率影响。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分析及χ2检验。
2.1 两组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间静脉重新穿刺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静脉重新穿刺率比较 例次(%)
静脉血管充盈度是静脉穿刺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静脉血管充盈度受止血带结扎的数量、张力、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止血带的松紧度是保证静脉血管充盈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良好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则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2]。沈晓署等[3]研究止血带结扎的距离,发现扎止血带的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 cm~15 cm为最佳,并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吕艳[4]研究发现在被选静脉上方20 cm、10 cm各扎1根止血带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止血带压力要适宜,要求只阻断静脉回流,不阻断动脉回流,以增加局部血液使静脉充分显露,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松紧度将从肢体任意部位3/4~1/2周长为长度的止血带拉长扎于该处,远端浅静脉充盈取得满意的效果[1]。上消化道大出血其静脉血管充盈度不良是由于大量失血造成血容量不足,中心静脉压下降,加之外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而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用相应延长结扎止血带时间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6]。研究表明,扎止血带40 s~120 s进行静脉穿刺为最佳穿刺时间[5]。因此,结扎止血带时在保持一定的压力及相应延长止血带结扎时间等提高静脉血管充盈度的情况下,对因上消化道大出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末梢静脉充盈度不良的病人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建立静脉通道,由于双止血带结扎法可较大面积阻断外周静脉血流,同时双止血带结扎起到双重阻断静脉血流作用,使局部血管压力增高,增加静脉血管的血容量,避免针头与血管壁的直接摩擦,从而减少针头刺破血管及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发生液体渗漏需要重新穿刺,为病人的治疗与抢救赢得时间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此法操作简单易行,便捷有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1]刘连祥.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松紧度[J].中华护理杂志,1989,24(7):411.
[2]杨水秀,雷丹红,李会玲.新扎止血带法在老年病人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09,7(1A):23-24.
[3]沈晓署,唐廖飞.术中输血的几个问题及处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4):20.
[4]吕艳.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3,9(10):785-786.
[5]李曼玲.扎止血带时间长短对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1,15(3):168-169.
[6]汪晓风.两种扎止血带法对休克病人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08,6(10B):2666-2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