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婀鹂
“妈妈,薯片让悠悠给吃了。”女儿童童很轻松地告诉我,满不在乎自己的损失。“妈妈,玩具让乐乐给弄坏了,我告诉老师了,可老师没听见。”被我训斥过几次后,童童很策略地回答我。
童童老实单纯,按理说值得表扬,但身为她的妈妈,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如今的女孩哪个不是伶牙俐齿的?我的“乖乖女”分明要受欺负嘛!童童真的越来越让我担心,她胆子越来越小,被“教育”多次后,已经熟知我的处事套路,尽量说些“告诉老师了”等之类堵住我嘴的话,我知道其实她是宁可忍气吞声,也不愿意向老师反映真实的情况。
真别说,有一天老师倒是真的主动找我说明情况:童童被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咬伤了!
她稚嫩苍白的小脸有两排清晰的牙齿伤痕,还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似乎犯错误的人是她,小声地对我说着:“对不起,妈妈……”我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呢?我哪里教育得不对呢?看来“打不起躲得起”的招数也失灵了。我决定使用最后一招,就是教唆童童:“别人打你你就打他!老师批评你,让她找妈妈!”结果,得到“最高圣旨”的童童变得更让人心疼了,夜里说梦话:“晓晓你别打我!”晓晓就是咬伤过她的孩子。
“睡吧!睡吧!妈妈去打晓晓!”听到我的保证,童童才沉沉睡去。童童的状况真的让我寝食难安了。于是我决定向一位资深家庭教育老师求教。听完情况后,她问了我几个问题。
问题一:你是不是喜欢给孩子买一些很时髦的、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吃或玩的东西?我答:“是啊!”我对童童确实是有求必应。老师接着分析:这些东西可能是使孩子受欺负的最初原因,童童的“露富”会引来其他小朋友“想要”的冲动。孩子小,表达的方式很直接,有的孩子可能会强硬地抢夺。被抢的孩子有的会反击;也有的孩子会很怕这样的“暴力”,显得软弱好欺负,比如童童。
问题二:当知道孩子受到欺负时,你是不是恨不能去帮孩子去处理问题呢?我又如实答:“是啊!很心疼,有时真想替女儿去教训那小家伙。但不能那样做,只好教唆女儿去还手……”老师接着分析,如果父母处理方式不当,就会夸大孩子受到欺负的心理感受,等于强化孩子的受伤心理,加深对“暴力”的恐惧;也有的孩子听信父母的,学会“以暴制暴”。童童属于前者。
不想与小朋友争夺的童童,在“没用、胆小”之类的负面信息的影响下,“懦弱”性格表现得更明显,最终导致她成为了更多小朋友的施暴对象,也就出现了我最担心,又确实发生的现象:大家都喜欢欺负童童。老师的分析为我拨开迷雾,可是童童现在已经成这样的情况了,怎么做才能改善呢?
我心急地向老师讨建议。老师认为,父母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间的“不公平”,不再训斥心情已经很沮丧的孩子,可以对孩子说:“童童真的好棒,一般的孩子做不到你这样,懂得团结友爱。”这样,孩子会感到快乐,坦然地接纳自己,对处事充满自信心。接下来,让孩子明白宽以待人的尺度,教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拒绝他人的不合理要求。父母可以先在家里帮孩子做些小练习,遇到问题时,让孩子大声地说“不”;与幼儿园的老师常沟通,得到老师的配合,让孩子顺利地养成维护自己需求的习惯。父母还要注意,应向孩子传授委婉拒绝他人的说话技巧,使孩子既能维护到自己的利益,又能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孩子对来要东西的小朋友说:“我正用着呢,等会再说吧!”以上的几点建议看似解决不了孩子在外面受气的问题,其实对孩子将来的社交能力的影响意义深远。
老师最后还提醒了我一点,就是化感性的心疼为理性的疏导。即使孩子真的受到伤害,父母一定要冷静处理,以安慰孩子为主,不要在孩子的心理阴影上再涂抹浓重的一笔。心疼孩子是每位父母都会有的直接反应,而如果真正的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疏导孩子遇到的问题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才会让孩子拥有保持健康、快乐、阳光的心态。
(编辑/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