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收支方面分析汇率政策的选择

2010-04-29 00:44
国际商务财会 2010年8期
关键词:出口商品本币国际收支

楼 屹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特别是经常账户的可维持性,是开放经济外部均衡的内在要求,也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不仅关系着我国汇率政策的正确评价,更可以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分析

汇率对国际收支影响的主要理论有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这些理论虽然认为汇率贬值改善外贸平衡的条件相当复杂,但基本上认为汇率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一)弹性论

通过汇率水平调整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基础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理论。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运用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和供求弹性分析方法,研究一定条件下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并由此开创了弹性论,弹性论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

1.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基于当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均为无穷大时,本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主要取决于4个弹性:出口商品需求弹性 、进口商品需求弹性 、出口商品供给弹性 以及进口商品供给弹性 。因此,在国民收入不变、贸易品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前提下,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即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出口额、抑制进口额,从而改善贸易收支。

然而,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还应考虑产品内分工时中间投入产品的边际产出。当中间投入品边际产出大于零,则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影响不大。

2.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对于进、出口供给弹性并非无穷大的情况,马歇尔—勒纳条件不再适用。因为通常出口增加后,出口商品的国内供给价格会上升;进口增加之后,出口商品的外国供给价格也会上升。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认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是:

但该理论忽略了国民收入等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对贸易收支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吸收论

米德与亚历山大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吸收论,认为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贬值对收入的影响、收入变化对吸收的影响以及贬值对自主性吸收的影响。贸易收支盈余是吸收小于收入的表现,而赤字是吸收大于收入的表现。因此,当贬值能相对于吸收提高收入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

(三)总结与分析

作为开放经济中的核心经济变量,汇率的波动对于一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一国经常账户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收支状况,与宏观经济外部均衡的实现密切相关。

首先,在国际贸易中,汇率执行着重要的价格转换职能,不同货币价格间的比较与联系得以实现。如果该国的出口商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要求,当汇率变动时,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和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也将随之变动。因此,一般认为,当需要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时,应该选择汇率贬值的政策来改善贸易收支;当需要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时,应该选择汇率升值的政策。

其次,以外币衡量的出口商品价格和以本币衡量的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又会引起需求的变动,进而导致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从宏观上,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的变化最终将改变该国的经常账户收支情况;从微观上,汇率波动会改变进出口企业成本、利润的核算。

最后,汇率的变动也会引起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从而引起一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的变化。因此,当一国实行汇率升值的政策时,则会形成大量抛售外汇、抢购本币的现象,使资本流入增加,这与本币升值后资本流出增加的结果相反。

二、汇率政策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实施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突出。2000~2009年均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而且顺差额逐年增加。同时我国外汇储备量也迅速增长,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呈现出加速升值,除2005、2006年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略有减少之外,贸易顺差的状况不仅未减少反而加速增长。那么,汇率政策对我国国际收支是否具有有效的调节作用呢?下面笔者对汇率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为了改善进出口贸易收支而实施的人民币贬值的汇率政策是卓有成效的。几次较大幅度的汇率贬值,都明显减少了赤字或增加了盈余。由于中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显然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此保证了人民币贬值政策的有效性。可以预测,中国对商品的供求弹性不会改变太大,所以这种外汇政策不失为管理进出口贸易的一种良策。

其次,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对出口贸易的压力可能会很大,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口增长的良好势头。因此,中国的汇率政策应该尽可能地在短期内维持原来汇率水平的稳定。在中国目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政策通过扩大出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调节内外部经济均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稳定的汇率政策增加了出口,稳定了外商的预期,进而促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基于贸易平衡的传统思路,单纯把贸易收支平衡而不是整个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汇率政策目标,在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向集约型转化的背景下,已日益暴露其局限性。

三、我国汇率政策的选择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不断调整是必然的。在调整中,汇率政策选择的方向和时机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汇率政策调整的成败。

一方面,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速度与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使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国际化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在制定汇率政策时,要兼顾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前景,适当考虑将来人民币作为主要区域主导货币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保持区域内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作为汇率政策的目标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不断增加,资本流动规模和结构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日益显著。我国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种向出口倾斜政策的负面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出口倾斜政策使我国保持了长期的贸易顺差,增大了货币升值的压力,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部分丧失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在人民币汇率政策改革中,应把汇率政策的目标由贸易平衡扩大到国际收支总量及结构的平衡。

我们也应该看到,汇率政策的选择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不是有益无弊。尽管有时汇率政策的调节效果比较明显,但与此同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因此,只有发挥各种政策的协调作用,汇率政策的调节效果才会明显。

猜你喜欢
出口商品本币国际收支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国际收支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国际收支分析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