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泉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50)
船体放样课程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学习船舶制造与维修的专业课程。船体放样课程是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船体构件加工装配工作项目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船体建造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船体构件加工装配的专业知识学习领域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以船体放样与号料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特点,采用船体放样相关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领域、知识点、技能点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等工作项目来组织教学。
本课程设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按船体建造放样过程中各工艺阶段的工艺项目任务来设置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项目导向主要包括船体手工放样和船体数学放样2个主要项目,见表1。
船体手工放样项目:根据《船体结构与制图》书中提供的150吨冷藏船的主尺度、型值表以及其它有关尺寸,教师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在一体化教室的图板上完成150吨冷藏船基线、格子线和轮廓线以及型线等手工放样的训练内容。
表1 船体手工放样和船体数学放样项目
船体数学放样项目:根据150t冷藏船主尺度、型植表和其它已知条件进行该船体的型线放样,使用HD2005软件和TRIBON系统进行三向交互光顺:定义型线、编辑型值表等数学放样的内容。
在一体化教室里,教师教授必备的实用知识,结合造船工艺流程中的船体放样内容进行演示,师生互动共同答疑解惑,然后立即转入实际操作,由学生亲自动手,在电脑上或者图板上进行放样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实际操作之后进行回顾与总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师边讲课,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基地船体放样实训室和造船生产设计实训室,采取教学做一体化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船体放样课程教学形式要求以“教学做一体”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表征和运行方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场所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动态的教室”与“开放的实验室”二者的优势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为此需要将设备、仪器及教室联合在一起建设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室,在这种教学模下,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这种职业环境中,经历真刀真枪的操练,职业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充分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高职课程教学的新理念。
学生学业评价采取多元化方式,即采用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试以及对学生在各阶段完成的项目任务的进行评分,按合理的比例综合评定课程成绩的方法,见表2。
表2 评价系统
“船体放样”课程2008年9月开始建设,2009年上半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0年3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1)参照造船技术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生产状况并结合学院教学资源条件进行精心挑选和组织训练项目,使教学过程即学习情境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或者模拟一致。
(2)本课程以船体放样的工艺流程为主线,以其主要放样环节为主项目,再选取各放样环节中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子项目来整合教学内容,内容体系的层次递进关系符合船体建造的内在规律。
(3)课程的内容体系与钢质船体建造的实际工艺过程完全一致,并按实际船体放样的工艺流程构成训练项目系列。
(4)按照工艺流程完成课程的全部项目任务则可获得船体放样全过程的“系统化技能训练”、“系统化知识学习”以及“素质养成锻炼”。
(5)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获得与实际生产岗位要求相同的职业能力训练,实训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过渡。
(6)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步骤自主完成,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咨询和示范作用。
(7)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转变。学生在完成整个课程系列项目任务之后,能获得复合技能的训练以及对钢质船体建造过程的系统认识,实现从“新手”到“职业能手”的转变。
1 盛正发.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探析[J].现代教育管理,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