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政 李舒燕 周庆玲 罗红英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职业能力[1]的意见,职业教育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必须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反映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比普通高等教育更需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教育类型,这也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2]。要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学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措施,要按照职业学习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在引进先进理念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将中国企业的热切期待转化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原动力。
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根据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学科课程,代之以与企业实践密切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3]。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因为在当今生产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技术过程和职业活动的结合,人类的认识只能以整体化的形式进行,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也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另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按照通过职业行动获得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的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学习专业理论,这更适合职业教育的特色。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其学习内容的重点必须是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包含技术、社会、环境等与工作过程有关的方方面面[4],因此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必须满足以下要求[5]:能将职业工作的内容在主观上作为一个整体化行为并付诸实施;在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中,统筹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各课程目标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相符合;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重构学习领域;要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从行业发展和目前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析,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召开专业研讨会,和企业专家一起分析讨论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能力,经过统计汇总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能力,经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所需能力的归纳总结,确定本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如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内燃机方向)专业具体从事的就业岗位如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表2 。
表1 就业岗位
表2 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教学目标是在强调职业技能的同时,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及新知识传播的及时有效性,理论知识要与时俱进,并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强调应用、力求创新,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以增强理论教学的力度,提高理论教学的实用效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从高职教育现状来看,课程设置应趋向综合化、技能化,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且注意应用能力的培养。
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首要前提,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结构和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按照专业技能的要求与课程的对应关系,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每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都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使课程服务于能力培养,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领域与以往的修订有较大的区别,重构不是将某几门课程的删减或补充,更不是课程学时数的简单调整,而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学习领域的重大改革。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在课程设计中,按照工作过程要求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重新序化课程内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课程改革关键是课程内容要体现工作任务,课程开发途径是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具有职业性。课程的改革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而且在教学形式方面也反映在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上,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主线,把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实现教学过程开放性,比如增加校外实训的学时数、在校外实践的时间与企业生产时间相吻合等,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综合化,把单纯的课堂教学向立体化教学转变。
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
将教学手段改革与学习领域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职业学习的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更重视学习的外在结果,把传统的应做什么改变为会做什么,同时更加强调道德行为和态度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困难条件下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企业所强调的。行动导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管理式学习,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学习领域要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教材的编写与选用都要以教学目的为前提,力求达到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用、适用的理论教学内容必须与市场行业岗位人才知识需求同步。要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如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内燃机)专业的《船舶内燃机装配调试》教材,是根据船舶柴油机制造厂的柴油机装配调试岗位和船舶修理厂的船舶柴油机修理岗位的能力需求,与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编写的行业特色教材,书中按照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突出能力培养的理念,打破原先的知识体系,以6300C型柴油机、5S60MC-C 型柴油机和6RTA48T-B 型柴油机三种典型的船舶柴油机实际装配与调试的工作任务形成工作项目,如项目二的编排顺序[6]:
项目二5S60MC-C 型柴油机装配与调试
活动一5S60MC-C 型柴油机主要部件预装
任务一:掌握5S60MC-C 型柴油机技术条件
任务二:5S60MC-C 型柴油机机架预装
任务三:5S60MC-C 型柴油机缸体总成预装
任务四:5S60MC-C 型柴油机排气阀总成及气缸盖组件的预装
任务五:5S60MC-C 型柴油机活塞组件的预装
任务六:5S60MC-C 型柴油机连杆总成预装
任务七:5S60MC-C 型柴油机曲轴总成的预装
任务八:5S60MC-C 型柴油机凸轮轴总成的预装
任务九:5S60MC-C 型柴油机燃油泵及排气阀传动机构的预装
活动二5S60MC-C 型柴油机总装
任务一:5S60MC-C 型柴油机机座安装及三大件定位
任务二:5S60MC-C 型柴油机曲轴、推力轴承和盘车机安装
任务三:5S60MC-C 型柴油机机架总成和连杆总成安装
任务四:5S60MC-C 型柴油机气缸体总成和贯穿螺栓总成安装
任务五:5S60MC-C 型柴油机活塞组件安装
任务六:5S60MC-C 型柴油机气缸盖总成、排气总管及增压器安装
任务七:5S60MC-C 型柴油机凸轮轴及传动机构、燃排机构安装
任务八:5S60MC-C 型柴油机完整性安装
技能型专业一般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技术。为了确保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有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作保证,要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实训场所,针对不同课程的特色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采取边讲授、边演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生动,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件
2 路海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 ].理论界,2007(5)
3 杜立文,杨中强,宋士清.高校制定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 陈 文.合理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3)
5 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 ].中国大学教育,2009(3)
6 黄 政.船舶柴油机装配与调试 [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