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翔 (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 北京 100080)
单脐动脉是常见的脐血管畸形。正常的胎儿脐带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若脐带中只有一条脐动脉时被称为单脐动脉。单脐动脉常合并胎儿多种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故被称为单脐动脉综合征。其形成是在胚胎阶段脐血管形成时其中一条脐血管发育不全或继发闭锁、体蒂原始尿囊动脉持续存在。
我院自 2007-07-01~2009-12-31共分娩单脐动脉新生儿 100例,通过对其妊娠结局的分析,旨在探讨单脐动脉胎儿与结构异常的关系,为产前咨询及分娩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2007-07-01~2009-12-31住院分娩数共 31 315例,其中单脐动脉 100例。将单脐动脉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我院分娩总数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单脐动脉组患者年龄 20-37岁,平均年龄(28.69±3.58)岁,其中≥35岁 6例;首次被诊断为单脐动脉的孕周为 16-41周,平均(27.78±5.90)周可确诊。男婴 51例(51%),女婴 49例(49%)。其中初产妇 96例(96%),经产妇 4例(4%);分娩孕周31+5-41+2周。所有单脐动脉病例均否认遗传病史,否认早期有病毒感染史,否认毒物接触史。
1.2 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彩色超声经腹于脐带的游离段或近胎儿段横切面探查,如果在膀胱一侧仅显示一条脐动脉,则诊断单脐动脉。产后均检查脐带横切面,确诊单脐动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χ2),各指标数据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脐动脉发生情况 所有住院分娩病例中单脐动脉发生率为 0.32%(100/31 315);其中足月产84例,早产 16例;出生体重 1 000-4 020 g;足月新生儿平均体重(3 099±373)g;身长(49.68±1.24)cm。
2.2 新生儿畸形 100例单脐动脉中,共有新生儿结构畸形 8例:心血管畸形 2例,泌尿系统畸形 3例,消化系统畸形 2例,多指畸形 1例。男女各 4例。
2.3 并发胎死宫内 单脐动脉并发胎死宫内共 4例。其中 3例合并脐带其他异常如脐带扭转、脐带绕颈 3周绕身 2周、脐带过长,另 1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
2.4 其他产科并发症 单脐动脉合并其他产科并发症共66例。其中妊娠高血压疾病 9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 4例、轻度子痫前期 2例、重度子痫前期 3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共 6例(其中妊娠期糖耐量受损 4例、妊娠期糖尿病 2例);胎盘异常 8例(其中胎盘粘连 6例,包括球拍状胎盘及副胎盘各 1例、帆状胎盘 2例)、前置胎盘 5例;脐带其他异常 16例(含脐带绕颈 16例、脐带扭转 9例、脐带真结 1例、脐带过长 6例、脐带过短 2例);羊水量异常 13例(羊水过少 12例、羊水过多 1例);胎儿窘迫 11例;产后出血 3例;胎盘早剥 1例;高龄初产 4例。
2.5 单脐动脉与同期分娩者的比较 将同期本院分娩总数设为对照组,共 31 315例。其中早产1 873例(5.98%),剖宫产 14 691例(46.91%)、胎儿生长受限 394例(1.26%)、新生儿畸形 1 015例(3.24%)、胎死宫内 47例(0.15%)。
对于以上单脐动脉组与对照组进行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胎儿生长受限率、畸形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等方面的统计学分析(见表1)。
表1 单脐动脉与同期分娩产妇高危因素比较 例(%)
在单脐动脉组中,除外胎死宫内引起的早产后,两组早产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其中 7例自娩(含 2例胎死宫内,1例孕 31+周因单脐动脉、羊水过少患者及家属放弃胎儿行晚孕引产),其余 9例均因其他原因而行剖宫产术。
单脐动脉组剖宫产率明显增高,其中以单脐动脉为指征行剖宫产 25例,占该组病例的 34.25%。
在对分娩时间对比后发现,单脐动脉组的早产率明显增高。单脐动脉早产组中除 2例因胎死宫内、1例放弃胎儿行晚孕引产外,其余早产均有相关产科原因。如上所述,在除外以上 3例病例后再次分析却发现,早产率并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单脐动脉并不增加新生儿的早产率,并不影响分娩时机的选择。原因可能是单脐动脉虽影响脐血循环,但如为不伴有畸形的单纯性单脐动脉,仍可维持妊娠至足月。
而对于单脐动脉组剖宫产率的分析发现,单脐动脉组剖宫产率明显偏高。因为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营养与氧气交换的重要通道,进入产程之后宫缩会降低胎儿的宫内储备,导致胎儿窘迫,而单脐动脉为脐带异常之一,产程中更易出现胎儿窘迫。所以,虽然单脐动脉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剖宫产指征,但在单脐动脉的产科处理方面,多数愿意采用剖宫产方式结束分娩,从而导致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因此,如何认识单脐动脉及其可能伴随的畸形,如何把握其产程中的观察并适当干预,无疑是产科处理中最为棘手的事情。但目前的数据尚不能提供有效结论。笔者认为,随着对于单脐动脉研究的深入,产科处理会逐渐变得更加科学。
对于单脐动脉是否容易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目前的报道多有争议。我们的研究发现,单脐动脉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脐动脉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几率明显增高。原因可能是,单脐动脉为脐血管畸形,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及营养及氧分的供应,从而更易引起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与报道一致[1]。对于单脐动脉与小于胎龄儿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显示两者之间有相关性。单纯性单脐动脉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小于脐动脉正常的新生儿,而且这些孩子需要特护的时间也明显较长,所以有单脐动脉的病人要注意胎儿生长受限及低出生体重可能。但也有观点认为:单脐动脉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并无关联[2]。该研究还发现,单脐动脉多合并有胎儿或新生儿畸形,从而被称为单脐动脉综合征。我们的研究显示,100例单脐动脉中有 8例出现新生儿结构畸形,不伴有畸形的单脐动脉即单纯性单脐动脉虽占大多数(92%),但是,将该组与同期分娩的全部病例中畸形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脐动脉更容易合并新生儿畸形,这对于孕期筛查胎儿畸形有明确指导意义,国内外研究均对此进行了多方研究,结果多有差异[3,4],这可能与分娩量、病理检查、基因分析等有关系。
对于胎死宫内,多年来研究较多,然而单脐动脉合并胎死宫内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分娩的其他病例。研究显示,单脐动脉胎儿围生儿死亡率为 4.9%,比正常高 5倍[5]。但有学者认为单脐动脉围生儿高死亡率可能归因于合并的畸形和(或)染色体异常,而单纯性单脐动脉并不会导致围生儿死亡率增加[6]。多数认为与胎儿窘迫有密切关系,这无疑对孕期产科观察与处理增加了难度,如何监测胎儿生长与胎盘功能,如何发现胎儿窘迫,如何有效控制胎死宫内的发生,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会逐步明确。
综上所述,合并有单脐动脉的妊娠无疑为高危妊娠,因此,应加强单脐动脉妊娠的管理,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并除外胎儿畸形,加强对孕妇的宣教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宫内异常,产程中注意观察胎儿胎心变化,及时终止妊娠避免出现围生儿死亡。
此外,研究显示,单脐动脉的病理学研究支持慢性胎盘功能不全。单脐动脉慢性绒毛成熟与分化被阻滞。慢性绒毛发育不全阻碍了晚期绒毛的代偿性血管而出现代偿性改变以及细胞滋养层更为明显的微囊性改变[7]。因此,以上研究仅仅是临床总结,还需要病理学及基因学、遗传学研究进一步支持以更多地了解单脐动脉,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
[1] Mu SC,Lin CH,Chen YL,et al.The perinatal outcomes of asymptomatic isolated single umbilical artery in full-term neonates[J].Pediatr Neonatol,2008,49(6):230-233.
[2] AgataW,Aleksander I,Małgorzata OA,et al.Single umbilical artery: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fetus[J]?Ginekol Pol,2007,78(11):869-872.
[3] Dane B,Dane C,Kiray M,et al.Fetuses with single umbilical artery:analysis of 45 cases[J].Clin Exp Obstet Gynecol,2009,36(2):116-119.
[4] 王欣,王清,吴青青,等.37例单脐动脉胎儿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6):443-444.
[5] GornallAS,Kurinczuk JJ,Konje JC.Antenatal detection ofa single umbilical artery:does itmatter[J]?Prenat Diagn,2003,23(2):117-123.
[6] Persutte WH,Hobbins J.Single umbilical artery:a clinical enigma in modern prenatal diagnosi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1995,6(3):216-229.
[7] Rogozhin DV,Milovanov AP.Path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placentas with the single umbilical artery and a study of follow-upsof these babies[J].Arkh Patol,2007,69(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