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

2010-04-22 05:34史英杰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记者摄像机

【摘要】记者对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要时刻推陈出新,力求使观众看到的新闻不再枯燥。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对电视会议新闻的报道进行分类、采写、拍摄以及剪辑。

【关键词】记者;电视会议新闻;电视画面;摄像机

“新闻作品必定是枯燥的”,这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只不过没有用文字专门表述而已。如果说这能算得上是一条“规律”的话,那么会议新闻就更加枯燥了。如何能让观众感到枯燥的新闻不再枯燥,是我们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 会议新闻不能只有会议的成分,还要有会议以外的新闻

会议新闻的价值就在于,一方面能给观众提供某些方面的信息,这是一般新闻都具备的。另一方面,观众能从中得到某些“题外话”或者领悟到“新感觉”,关键是如何能让观众找到这种“题外话”、“新感觉”。

现今各种会议大体有:政府工作会、行业工作会、理论研讨会、新闻发布会、经验交流会、年终总结表彰会、各种报告会、汇报会、鉴定会、座谈会、现场会、动员会等等,每天的新闻媒介中会议新闻都占有一定比例。据统计,中央电视台每年播发的新闻中,会议新闻就占7.8%,可见,在有“会海”之称的我国,会议新闻不可小视。

有人把会议采访当成最为简单、最为轻松的一件事,认为稿子在材料上划划,镜头在人群中扫扫就行,后期剪辑也是随意拼凑就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会议新闻把握的如何,直接能反映出记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会议新闻中可以包括任何一种新闻类别,它不仅是单一的动态消息类,还可以转化为政治类、典型类等等。跳出会议之外,写得精彩纷呈的,不乏其例。比如,曾获得普利策新闻报道奖的《关于公共关系的一次秘密会议》。这则新闻没有直接介入会议内容,而是先铺垫了大量有关会议召开的背景与热点问题,以吸引读者兴趣。接着进入会议内容后,也不是平平地叙述会议的内容,而是通过与会者的对话、表情、举止、会议室的整个氛围等详尽地报道了这次会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会议报道大多是事先没有准备,案头工作也就无法在之前进行,所以 ,在会上“抓”新闻要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会议都是给记者发一些有关会议材料,基本没有时间采访有关人员,这就要求记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并很快地掌握会议的中心议题以及会议所涉及到的深层次内容。有人写会议稿往往脱离不了时间、地点、人物等新闻要素,形式上也只是程序化的排列,大体是按照会议议程来写。而有的记者却能抛开单一的会议议程,更多的是思考会议本身所包含的深刻东西,例如一些人们关注的且急需了解的以及为社会提供有益价值的内容。

应该多说一句的是,时政会议新闻不同于一般会议新闻,它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意识。比如,一些重大政治会议中出现某某领导人物,就要求记者不仅把握好会议的中心议题,还要搞清楚有关人物的排列次序,讲话要点等等。电视画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如景别的大小、时间的长短、镜头推、拉、摇、移等的运用,都需要严谨把握。

二、 电视记者在报道会议时不能忘记自己的“武器”

电视记者不同于报社、电台记者,他不但要在文字上做好文章,还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特殊功能来。摄像机就是超越其他新闻媒介的神秘武器。然而能够用好它,着实很难。因为摄像机虽是武器,也可能“杂乱无章”。

会议新闻的镜头多是些“人头像”,虽然有景别的变化,却也非常枯燥。想让会议新闻中的镜头吸引人,让人看着舒服自然,确实不易。笔者认为,一些有碍大雅的人物表情镜头要回避,一些大特写或者是快推、拉、摇、移等动感强烈的镜头要免用;一些仰拍或者是过于俯拍的镜头用时要注意尺度。特殊环境要适当调整机器的位置,不能造成特殊效果,尽量归其自然。

电视新闻应当以平视角度的镜头为主,这样给观众的感觉比较舒服,视觉效果好,顺乎自然状态,对会议报道的纪实性和庄重性能够起到弥补作用。推拉镜头在会议新闻中尽量少用,以免给人以繁杂动感或者眼花缭乱的感觉。记者要做到心中有数,什么场合用什么镜头,用在何时,用在何人身上,都在有说法。比如,某领导要做重要讲话,用一个推镜头就显得庄重、恰当;而为了表现台下人群的认真,如果从一个用心记笔记人的笔上把镜头拉出来,这个镜头就能较好地展现这一情景。会议新闻的镜头也应该考虑到画面的构图与美感,如果会议的内容原本就很枯燥,画面再很随便,那么观众的收看兴趣还会有吗?他们只能在换频道上寻找乐趣了。

值得一提的是,电视会议新闻往往涉及到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台下的听众两个部分,所以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避免“跳轴”的问题,这也是被许多记者常常所忽视的。有的对此不甚了解,把拍回来的镜头简单地拼凑在一块就算完事,从会议新闻画面的剪辑上,记者的基本功完全可见一斑。不注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跳越轴线去衔接镜头,给观众的感觉就会是稀里糊涂,搞不清台上的人在对谁讲话,这种现象有时候在中央一级的新闻中也出现过,所以说剪辑这类新闻要十分小心。

三、 会议新闻要时刻想到推陈出新

一般来说,电视会议新闻因其时效性强,影响面广,都会被编排在当期节目的前几条位置上。大多又是上级部门指令性工作,不管拍的怎样,写的如何,都要按时播出。因而,许多记者对于会议新闻常常采取把领导讲话,时间地点、会议宗旨等弄明白,不出毛病就行的思想定势,一般不会下功夫去理睬它,更少有人专门去研究它。会议新闻也是新闻的一种,并且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本该采编得更好一些,才能对得住记者身上的“责任”二字。但是,电视记者也有难言之苦。比方说,上级部门指派的会议报道,往往不派车去接记者,写稿或拍片的时候也基本没人主动介绍或帮助,造成很大困难,记者们都认为,这是一件费劲没利的差事。然而,作为一名记者,起码的道德观念与思想水准要求我们必须上乘而完美地完成好。在写法上尽量摆脱如今大多依附的流水式、排列式等布局,形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独具匠心,只要能反映好会议的宗旨,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自然灵活、让人信服耐看的会议新闻是能受到观众喜欢的。

作者简介:史英杰(1971--)男,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记者摄像机
用迷你摄像机代替眼球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及倾听技巧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影像创新:新型摄像机和成像器
高清新阵营
看透佳能心FS11摄像机构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