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010-04-22 05:34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向 桦

【摘要】抽象艺术源于西方,谈中国当代的抽象艺术不可回避的要提及西方抽象艺术,在跟随西方步伐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抽象艺术诞生与发展的环境,并结合好自身本土文化的特点,融会贯通继续推进。

【关键词】西方抽象艺术;上海抽象艺术;八五美术新潮

抽象艺术即非具象艺术,最早见于康定斯基的作品。抽象艺术受到野兽派、立体派等反传统艺术影响而来。20世纪抽象艺术已不再只是做为写实风格的对立面而存在。具象、抽象及叙述性的内容,已在西方抽象表现的发展中得到认可。继康丁斯基、蒙德里安视觉美学探索的架构之后,「抽象」一词的意涵,艺术家们在美术史的演绎中,将其推向社会学、艺术史等各个层面,使其呈现的可能性更为宽广。抽象艺术源于西方,谈到中国当代的抽象艺术,那不可避免地要从西方抽象艺术谈起。

一、西方抽象主义的背景和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抽象”一词:“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在绘画中,抽象是相对具象而言。抽象绘画是西方现代艺术逐步发展演变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史从塞尚开始。[1]在塞尚之后的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绘画中,再现性因素进一步退到次要地位,它们注重的是通过简化的形象和强烈的色彩表现画家强烈的或快乐或痛苦的激情。立体主义者更加肆无忌惮地肢解了自然的形象,它们的画面是支离破碎的自然外在形象的“零件”的重新拼合。就这样,通过将自然物象简化、分解和重构,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具象因素越来越少,终于在1910年左右,一种完全独立于自然之外的抽象主艺术瓜熟蒂落,宣告诞生。

由于是从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演变而来,并且强调抽象形式的移情作用,康定斯基被称为抒情抽象派。与之对应,另一类从立体主义过渡而来,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几何抽象派,则更带有纯粹的数学研究性质。①蒙德里安写道:“在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的背后,存在着亘古不变的纯粹真实。因此,人们必须把自然的形态改变成为它的纯粹和恒定的状态。”他还相信,宇宙万物的结构都是按照数学的原则建立的。经过长期探索,蒙德里安最终找到了一种非常精确的由水平线、垂直线、三种彩色(红黄蓝)和三种非彩色(黑白灰)共八种基本元素组成的绘画公式,即格状结构。通过结构比例和色彩搭配的变化,他使这一绘画公式产生了无数和谐的变体。俄罗斯人马列维奇也是抽象主义的开拓者,他将立体主义的几何结构、未来主义的动力感和俄罗斯人的宗教观念融为一体,创立了一种自称为“至上主义”的极度简化的几何抽象风格。

二、中国的抽象主义

(一)中国抽象艺术的早期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几乎每10年就会有一次巨大的变动,对思想、学术、文艺的积累和传承造成了消极影响,抽象艺术在中国大陆的学术线索也一再中断。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大陆文化艺术界对抽象艺术才又开始了重新的认识。但由于极左思想的顽固遗存,抽象艺术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被批判为“资产阶级的腐朽、反动艺术形式”。从事形式主义探索,作品中带有抽象意味的艺术家也遭到责难与打击。这一时期,吴大羽、吴冠中等老一辈艺术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85新潮”的到来,使抽象艺术的实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经调查发现现在许多45-50岁左右的知名前卫艺术家在当时都有过短暂的、耐人寻味的“抽象时期”。可见,抽象艺术在当时被他们当作反叛与颠覆僵化艺术体制的工具,这一时期的抽象创作大多数是短暂的、策略性的。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还是可以从三个例子看出官方艺术机构对抽象艺术给予的肯定:一、旅法华人抽象艺术家②赵无极被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邀请客座执教;二、西班牙抽象艺术家塔皮埃斯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三、周长江的抽象作品在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

(二)中国抽象艺术的当代现状

1、上海抽象艺术的发展

谈中国的抽象艺术,上海抽象艺术是不可避免的。“八五美术新潮”的出现,在文化批判的层面表现出它的当代性和前卫性,以1985年为分水岭,上海抽象艺术也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受到“左”倾教条思想束缚,“抽象艺术”在当时主要是以“西方现代艺术”和“资产阶级腐朽艺术”的一个代名词出现的,也是这一时期艺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于1979年和1980年吴冠中分别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和《关于抽象美》两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有关形式、抽象、美感等问题的论战。其意义已远超了关于形式美和抽象美的学术范围,而上升为在中国能否发生一场真正的现代艺术运动。

吴大羽,中国第一代油画先驱,中国抽象艺术的垦荒者。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大羽一直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他一生所关注的是,如何极大地发挥油画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如何将中国传统艺术运用线的能力,特别是中国写意观念与手法运用于油画中。他沉醉于自己的色彩世界中,沉醉于写意和抽象的表现语言中,是一位真正的油画形式语言探索的先驱者。

1979年初,12位画家在上海黄埔区少年宫以自发筹展形式,以“探索、创新、争鸣”为宗旨举办“上海十二人画展”,这个画展它所倡导的探索性绘画实践,以及借鉴包括表现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在内的西方现代流派影响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并且这个展览比“八五美术新潮”要早整整6年。

(2)第二阶段

“八五美术新潮”为上海抽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背景,推动了上海以抽象艺术为主体的当代艺术群体的形成。1986年4月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是上海第一次现代艺术盛会,它作为先导,在很短一段时间内紧接其后在上海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如“黑白黑画展”(1986.5)、“上海非具象画展”(1986.5)、“海平线画展”(1986.6)、“画展I”(1986.6)、“86凹凸展”(1986.11)、“上海绘画·蜕变中的中国艺术”(1987.4)、“今日艺术展”(1988.4)等。这些展览不仅显示出上海艺术走向多元、观念不断更新的强劲势头,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在主体意识中趋于强化的良好态势。

周长江在现代上海抽象艺术运动中有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他不仅是上海惟一一位在长达20年时间里一如既往坚持以著名的“互补”系列为创作母题的抽象艺术探索者,而且1989年,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周长江的抽象作品《互补系列NO.120》获得银奖。它是一个标志,自此抽象艺术进入了国家的主流艺术的殿堂。

自1990年代以来的上海抽象艺术运动与1980年代下半期还是有某种区别的。1980年代下半期上海的抽象艺术家们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书写自己的人文价值,而1990年代以后的上海抽象艺术则更多地从艺术本体,从视觉语言和形式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理想及历史功能,将重点转移至自我的滋养、语言的建构,思考能力的恢复以及文化态度、价值归属的重建。正如栗宪庭所说:“区别于‘85美术新潮'的静悄悄的新潮,不单是古典风,它还有上海一些几乎不大参展的抽象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视视觉语言和方式的探索。”

(3)上海的抽象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上海抽象艺术在中国是非主流而边缘的,但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却是重大的。从艺术学术的层面看,它的存在与发展连接并建立起了一个东、西方艺术能够自由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充满各种现实主义艺术潮流的国度里,上海抽象艺术是一种有益的多元补充,也是体现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一个方面;上海抽象艺术是一种无畏的艺术精神的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文化建立关系提供了经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2、中国的抽象主义是非主流艺术

抽象艺术作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形式,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美术界受到热烈的欢迎,由此许多艺术家开始了抽象的探索之路。但抽象艺术在我国却只能处于边缘化状态,这是必然的,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看,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近二十年来的艺术思潮以关注社会现实为主:从早期的星星美术开始,到关注权力的政治波普,嘲讽现实的玩世现实主义以及艳俗艺术等,这些艺术思潮与运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企图和中国美术的各种现实主义特征。因此,抽象艺术作为人与社会的另一种精神需求,必然不可能成为此刻中国社会的需要。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讲,抽象艺术在中国面临着文化上的不适应。尽管西方抽象艺术与东方在本质精神上有许多共同点,但抽象艺术在西方还可以讲是都市文化与个性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当代自由个性张扬的人文主义时代的标志。然而,中国当时是一个以农民文化意识为主体的国家。这种文化上的差距必然使抽象艺术在中国“水土”不服。当时,中国处于经济繁荣的起步阶段,必然也是只关注与追求事物外在变化的时代,理想与精神应该讲并不是此时人们的主要需求与追求——人们变得愈来愈贪婪物质与追求务实。因此,具有现实主义内涵的艺术才是这个时代中国艺术的宠儿。

再者,从审美的角度看,抽象艺术在中国也同样面临尴尬。作为一种更关注艺术本体精神的艺术形式,抽象艺术的视觉语言在表达上看似随意,其实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因此,它在中国当代艺术之列处于边缘的状态也是必然的。

三、中国抽象艺术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的现实困境

抽象艺术不是一个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的流派,抽象其实是人类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语言,只要人类社会还在演进和发展,这种语言就不会消亡,相反,在设计意识至上的信息和网络时代,抽象艺术可能会获得空前的发展空间。

坚持抽象道路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当下的中国抽象艺术探索仅仅是起步,对形式的探索和实验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还十分有限。其实,抽象的世界要远比具象的世界宽广,形式语言的自由度和可能性也更大,但宽广不等于没有界限,自由也并不等于没有难度。

(二)观念探索的视觉依据

观念性的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作的视野还不够开阔,选择的手段也还比较有限。另外,所谓的观念性抽象并不只是“极简”或“极繁”,风格上的“单纯”也绝不能与“简单”划等号,“抽象艺术”的边界其实非常宽广,但迄今为止的中国大陆抽象艺术所涉及的领域还仅仅局限于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的范围之内,抽象风格的摄影作品仅有少量的零星个案,而抽象的录像、电影与表演等形式的作品尚未出现。

(三)商业化与庸俗化的危险

在抽象艺术逐步进入市场,进而成为中产阶级的趣味所在和消费重点以后,抽象艺术将会渐渐面对被市场异化的命运。因为抽象艺术对现代社会的家居环境具备理想的装饰功能,已经成名的许多抽象艺术家们由于既定风格的作品长期畅销,从而产生不求进取、消极守成的趋势也应该是不难理解的了。

四、未来:“中国抽象”

尽管抽象艺术并非源于中国,尽管中国并没有抽象艺术的传统,但由于传统审美意识中积淀着对抽象美感的欣赏经验,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认识和领悟抽象艺术精髓的能力是优秀的,并且是可以传承与发展的。

在西方各国艺术界对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日渐忽视,成熟的画家、雕塑家开始稀缺的年代,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崛起,自1990年初以来,已经有数十位艺术家先后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艺术大展,一批又一批走出学院的青年也源源不断地加入到这个队列中来,中国的抽象画家和雕塑家们在国际空间中仍大有可为。另外,中国的影像艺术家们一旦携本土文化的底蕴涉足抽象,也一定会令国际艺术界为之惊艳。

在内外环境已趋成熟的今天,建立成熟的“中国抽象”艺术体系已经有必要成为当代艺术家们的话题。“中国抽象”不是符号与口号的机械堆砌,更不是“唐人街文化”的异国卖弄,“中国抽象” 应当渗透着本土文明的内在思辨,应当表达出华夏民族的审美情怀。以宏大的人文背景为依托,以丰富的视觉样式为依据,“中国抽象”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形式感与观念性并重的途径,也应当是“中国抽象”的必由之路。

总结:

文章通过对抽象艺术总的情况进行概述,重点对中国抽当代抽象艺术的早期发展、现当代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对未来中国抽象艺术的展望。总之,“中国抽象”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形式感与观念性并重的途径是“中国抽象”的必由之路。并与本土文明的巧妙融合具有长远的深度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原著(美)H.H.阿纳森 .《西方现代艺术史》[M] .第1版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1986年12月

[2]马永建著.《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M] .第1版.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