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角度浅析《我的兄弟叫顺溜》热播原因

2010-04-22 05:34
文学与艺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电视剧受众

张 兰

【摘要】26集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没有地毯式轰炸的炒作,却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本文从受众角度分析了该剧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受众;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培养理论

26集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以下简称《顺溜》)是王宝强与张国强继《士兵突击》之后的又一次“强强联合”,它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猎户的儿子顺溜,从一个平民百姓成为一名新四军的专业狙击手,和司令员陈大雷称兄道弟,并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建立功勋的故事,塑造了一群极富个性与感染力的当代军人形象。没有地毯式轰炸的炒作,但《顺溜》在开播当天,便创下了央视今年的开播记录:第一天收视率5.41%,已是不俗,而第三集达到了8.28%,第五集高达8.33%。这样的开端,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其他央视热播剧。随着该剧的继续播放,这种华丽没有高开低走,相反,《顺溜》在整个故事播放期间,始终保持着高收视,更是在最后一集,高达12.11%的收视,给《顺溜》划下了完美句号。

《顺溜》满足了普通受众的收视需求

《顺溜》对受众给予了充分尊重,使观众在观看中得到了一种心理的愉悦和满足。

《顺溜》符合观众的贴近心理。与以往红色题材戏中的概念化、高大全的形象相比,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军人形象相比,《顺溜》中的人物无疑更加真实可亲。从傻根到许三多,王宝强演绎的都是“倔驴”形象,此次顺溜彻底颠覆了他以往傻乎乎的形象,成了一个集智慧、机灵、纯朴、仁义并懂得感恩的神枪手,是个既憨厚又单纯、既执着又有射击天分的另类士兵。而陈大雷同样也不是个模式化的领导,而是个平民司令,他有暴跳如雷的脾气,有飞扬跋扈的个性,同时也幽默风趣。观众惊奇地发现,英雄在荧屏上同样也可以变得如此“好玩与可爱”,这种接近性成为《顺溜》的一大优势。

《顺溜》符合观众的求真心理。《顺溜》的真摒弃了过去影视剧“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理念和非“孬”即“好”的使人物性格扁平化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减少事件发展过程中刻意安排的“巧合”,在自然平淡中展现人性的本来面貌。顺溜拥有一种人枪合一的、令敌人惧怕的单兵战斗力,但“很多时候,他就像华东平原上疯狂的野草,始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这样一个屡立战功的传奇英雄,编导者并没有把顺溜的言行提升到一般影视作品惯常的高度,相反,无论是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还是在相对和平的日常训练与部队生活中,顺溜都是一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普通战士。尽管在顺溜周围,总有领导和战友各具特色的教育和帮助,但顺溜的成长,并没有如战友期待和观众想象的那样立竿见影。也就是说,顺溜是一个将传奇性与原生态较好地结合在一起的英雄,其作战能力与独特性情,为电视剧叙事带来了难得的张力;其成长历程与最终命运,也是这部作品能够自始至终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撇开恢宏的战争场面,《顺溜》剩下的是一个“情”字,顺溜和陈大雷坚定的友情、和荷花懵懂的爱情、和姐姐无私的亲情,深深感染了观众。正如导演花箐所说,《顺溜》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清新自然。

《顺溜》满足了观众的娱乐心理。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娱乐产品, 寓教于乐是文学艺术教化社会的基本路径,《顺溜》亦然。《顺溜》绝对算不上一部可以被反复考究的细腻大作,但它是用近乎小品风格的演绎来讲述故事,是个好玩的剧,有趣的剧,悲壮的剧,为此,它成了千篇一律红色剧中另类小品,观众就是像看一部小品一样去欣赏和玩味,人们可以从中找出大量的爆笑场景,三营长一出场就调动了观众的笑神经,开篇的经典台词“天上一个雷,地下一个雷。晴空一声霹雳响,轰轰烈烈搞一场。”让人捧腹不已,“你的嘴能犁地”、“要真有敌情,我隔二里地就闻出味儿来了”等幽默而睿智的台词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它的幽默段子与悲壮段子在交错中从喜剧渐渐步入悲剧,很多观众看《顺溜》都会哭, 有人总结出三个主要的“催泪点”,一是三营长牺牲,二是顺溜目睹姐姐姐夫被害,三是顺溜之死。但是《顺溜》并不是悲剧,每一集中都有欢笑和快乐流淌,那些朴实自然而火热的亲情、战友情深深感染了观众。

《顺溜》引发观众对很多问题的深思

一是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让观众进一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问题。传播学上的培养理论认为,大众媒介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各部分矛盾与冲突的“熔炉”,促使社会成员形成某种共识。《顺溜》的故事虽然简单,却将普通观众对信念和责任的思考引向了深入。比如顺溜恪守的“人在枪在,人不在枪还在”的理念就给观众以很大的鼓舞。顺溜看似没有纪律观念,但在关键时刻,他恪守军人的职责,舍小我保大家,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放弃了为亲人报仇的机会,放下了心里深深的仇恨,观众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二是引起人们对人才培养的思考。顺溜身上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人格特征,自信和执著。从心理学角度看,自信源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权威的肯定和激励。对于顺溜来说,儿时他心目中的权威是他的父亲。进入部队后,权威就是司令员。他们都给了顺溜很大的肯定和激励。自信的第二个来源是成功的体验。顺溜的自信是在打幛子和打鬼子中打出来的。权威的激励使自信的顺溜从一名有很多缺点的普通一兵成长为训练有素的神枪手,这给教育者敲醒了警钟。

三是引发了对于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思考。很久以来,军事题材电视剧如何进行深入创作,如何反映新时期人民军队的真实面貌,全面展现新一代军人的风采等难题,一直都是创作团队要突破的瓶颈。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等许多优秀作品,可是与受众的诸多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作品塑造的人物无法与观众产生共鸣,过多的男女情爱方面的内容也让观众对真正的军营产生陌生感。《顺溜》以一名士兵在军营的成长为线索,他在国恨家仇中的抉择,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从侧面反映出观众对于军事题材电视剧感情戏过多的反感与厌倦,这无疑可以使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者反思以往创作过程中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创作中加以改进。

作者简介:张 兰(1981--),女,江西吉安人,教师,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电视剧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融媒体生态下广播与受众共赢发展的路径思考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编排与发展出路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