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坤
【摘要】各个民族都有其充满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们的不同,成就了中华大家庭的多姿多彩,它们的相同又成为了各个兄弟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纽带。彝族的《阿诗玛》和汉族的《五姑娘》同为民间叙事长诗,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对比阅读,可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不同民族人民的心理情态。
【关键词】民族叙事长诗;阿诗玛;五姑娘;民族文化瑰宝
祖国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都有其灿烂的文明史,同时也有着享誉古今的千古绝唱。随着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不断升温,我们深深地为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绚丽多彩而骄傲。在这种大的氛围中,人们也把比以往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学,其中的民间叙事诗更是被加工成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彝族的《阿诗玛》,汉族的《五姑娘》等。
一、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概述
彝族的著名叙事长诗《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它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撒尼人聚居区。其作为叙事诗可讲述也可传唱。演唱的音乐曲调主要有喜调、出嫁调、绣花调、悲调、哭调、骂调等。传唱没有固定的场合,可在婚嫁、祭祀、葬仪、劳动、生活等多种不同场合中传唱、讲述。阿诗玛可以说是撒尼人聪明、勤劳、善良、美丽、勇敢、能歌能舞的化身。
二、汉族叙事长诗《五姑娘》概述
与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差不多相同时代的汉族叙事长诗《五姑娘》也同样大放光彩,《五姑娘》是典型的芦墟山歌,芦墟山歌源远流长,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芦墟山歌是植根在吴江市境内,以芦墟为中心,用芦墟方言演唱,以芦墟,莘塔,北厍,金家坝,黎里等地为主要流传区,并辐射周围乡镇及毗邻地带的一种民间歌谣和民间文化遗产。靠口授心传,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五姑娘》全诗长达2300行,诗句优美,情节感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贾芝的题词中就这么说道:“吴江水乡有宝藏,阿妹唱出《五姑娘》,芦墟山歌情意长,短歌长歌用船装。”已故民俗学家、文学史家赵景深先生也曾经题诗赞誉道:吴侬珠语传渔乡,村叟留歌韵味长;莫道汉家无巨著,悠悠一曲《五姑娘》!
三、《阿诗玛》与《五姑娘》对比阅读
(一)同样是民间叙事长诗,这两部作品却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民族特色。
1、彝族长诗《阿诗玛》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带有比较明显的神话色彩,奇闻异事,天上地下,常有出现。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彝族叙事诗从情节设置,表现手法到思维方式,都还较多地受到传统神话和史诗的影响。而发生在清代成丰年间的五姑娘与徐阿天的爱情悲剧是一桩真人真事,这幕悲剧,引起了人们对封建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恨以及对五姑娘、徐阿天的同情,所以,到处传唱,形成了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因此《五姑娘》基本上已不再受神话史诗等的影响,突出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得记实性。
2、在情节方面,《阿诗玛》叙事长诗情节简单,虽是一部叙事诗,故事情节却并不复杂,而撒尼人借助它发挥了自己的情感,用了一千五六百行诗句才唱完它。他们在叙述一个故事,实际上在对他们的英雄人物进行歌颂,爱憎分明,情感强烈。而汉族长诗《五姑娘》则情节曲折跌宕,世态人情毕现,长诗塑造了忠于爱情的五姑娘、舍己救人的四姑娘、朴实忠厚的徐阿天、阴险狠毒的嫂嫂和懦弱无能的兄长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在音乐曲调方面,《阿诗玛》主要有喜调,出嫁调,绣花调,悲调,哭调,骂调等。喜调以欢快、热烈的旋律表现欢乐的场面。绣花调则用缓慢、抒情自由、音调悠长的曲调表现阿诗玛不同场景的内心真实情感。撒尼人的女子都会唱《阿诗玛》中的绣花调,女青年出嫁时大多会唱出嫁调。
4、在修辞手法方面,《阿诗玛》用五言句传唱,其中使用了伏笔、夸张、讽刺等手法和谐音、顶针、拈连、比喻等技巧,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而通俗易懂的芦墟山歌《五姑娘》则在文学上采用了比喻、排比、夸张、反复、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5、从反映的民族风俗风貌来看,《阿诗玛》展现了撒尼人一幅幅富有生趣的生活画面,民俗画面,节日画面,劳动场景,多姿多彩的舞蹈,优美动听的音乐……涉及了彝族的民俗,宗教,诗学,地理,生态等众多学科,是研究彝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五姑娘》所反映的是苏州的民间风俗习惯,包括有古建筑的本色,旧式婚礼场景,千姿百态的戏文,时令鲜花名目,各种各样菜谱以及水乡劳作细节等等。
(二)在展示不同民族特色的同时,这两部作品又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因此就必然的具有了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为:
1、这两部作品都是长篇叙事诗,是经过各族人民千锤百炼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此都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
2、这两部作品都从正义与邪恶的对比中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阿诗玛》中,穷人家长大的阿诗玛很小就帮助妈妈绕线、织布、做饭、挖野菜等。12岁就“走路和水桶做伴,站着和锅庄石做伴”。无论割草、放羊、绣花样样都能干。她还能歌善舞,弹的口弦会说话。没有人不喜欢美丽、勤劳、聪明的阿诗玛。 在《五姑娘》中通过多种手法,多侧面地刻画了主人公五姑娘的鲜明形象。开头描写五姑娘失去阿姐时,连着用了一段排比:“看一眼湖水喊一声姐”,“一日到夜哭啼啼”,展示了五姑娘善良的心地。
3、这两部作品都深刻的表现了主人公追求婚姻自由,追求光明,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未来,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4、这两部作品,悲惨凝重,沉没中藏呐喊,死亡里有永存,表现出对恶势力的憎恨与对抗。他们不再以幻想式的“大团圆”来满足人们的愿望,而是用真实的悲剧来教育人,警醒人,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在我们品读这两部优秀的长篇叙事诗的同时,我们会深深地被他们当中的女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所感染,这些女性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她们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
1、形象的美
古往今来在各个民族的众多作品中都充斥着对女性主人公外貌的赞美。在夫权,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必然产生相应的文化,而在夫权,父权文化中,男性通常通过婚姻关系加强对女性的压迫,而美丽的女性更成为了被逼婚的主要对象,因此,为她们的反压迫,渴望婚姻自由奠定了基础。
2、品德的美
她们都是勤劳,善良的化身,阿诗玛三岁“帮妈绕线团”,五岁“背上背菜篮,上山找野菜”,七岁“绩麻赛阿妈”,九岁“做饭又挑水”,十二岁“为父补衣裳”……五姑娘虽然身为地主家的闺女,然而父母早亡,她生活连长工还不如。她们身上有中国传统妇女的勤劳,善良,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但生活却没有用同样的热情去对待她们。
3、性情的美
她们的爱情理想纯洁,她们对爱情执着坚定,她们的爱情建立在劳动中,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她们不为金钱诱惑,不向权势低头,执着的追求着心中美好的爱情理想。在《阿诗玛》中海热帕向阿诗玛夸巴拉家说:“热布巴拉家,白银做门柱,黄金做门楣,青铜做门槛,门面雕龙凤。”“金有马蹄大,银有人头大 ,金银有斗量,睡的是金床。”“牲畜关四院,黄牛遍山冈,绵羊漫山环,山羊漫九菁,那样富有呵!说也说不完。”
4、刚烈果敢,哀婉悲戚的美
在《阿诗玛》中,阿黑通过对歌赢了阿支,阿支又企图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石柱,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在《五姑娘》中,徐阿天回乡看望四姑娘时,被嫂子勾结官府,逮捕入牢。五姑娘闻讯赶来,徐阿天已被害死。控告无门的五姑娘,悲伤怨愤,投入运河自尽。她们同样用自己的悲剧命运来唤醒人们,警醒人们……
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民族人民之手,然而却是我们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和奇葩,体现了我国不同民族人民的智慧与情操,是十分宝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很好的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梁多俊 庞燕.《多姿多彩的阿诗玛文化》[J].《中国民族》2007年第6期
[2]张舫澜《芦墟山歌摭谈(上)》[J/OL]苏州民间文艺[2009-12-29]www.szmjwy.org.cn/dzwx04/4.2.3.htm
[3]王全吉.《陌上歌声》[N].浙江日报 [2007-2-2]第00015版:钱塘江
作者简介:杨坤(1983--)女,山西省大同市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07级古典文献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