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五咏
□ 吴艳艳
春市
春街是一条河,春市是一片海。市声的喧闹是海的涛声,琳琅满目的商品是河流中闪烁的浪花。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拥挤在红红火火的日子里。拎包的拎着喜悦,开车的载满笑意,扛包的扛着金色的希望,挑担的,一头挑的是书本,一头挑的是食粮。春市上的每一个门面和摊点在微笑。她们的热诚是人们无法拒绝的春日温情。春市里有几千年前的魏晋遗风,有《清明上河图》的工笔素描,也有现代派的泼墨大写意。这儿包容了欧美风情,逛街的俊男靓女,相拥相依,谈笑间把玩着名牌炫彩手机。一瞬间,把个偌大的春市摄进了彩屏里,定格在春天的记忆中!
春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这光影的多彩世界,是春灯闪烁的生命。春灯在十字路口闪烁,那是对生命的呵护和礼赞;春灯在大街上流淌,那是带着希望和憧憬,去追寻失落的梦境。绚丽多彩的春灯,是一段华彩乐章,让每一个生命聆听到春天的呼唤。那悬挂在家门前的大红灯笼,是母亲用爱心点燃的春晖,让远方的游子在心中燃烧着怀乡的火热激情!
春宴
推杯换盏,笑语暄天。酒杯里斟满祝福、斟满敬意。于是,让年味和喜悦注满心田。这是用365天积攒的甜蜜,在这迎春接福的时刻共享。这是为出门在外归来的游子举行的接风洗尘庆典。盘中不仅盛着美味佳肴,而且还盛满:幸福、温馨、吉祥、如意、健康、和美、团圆、平安……一席春宴寄托着人们的多少美好心愿!
春游
追逐风筝飘飞的方向。寻找昨天失去的鹅黄嫩绿。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三五成群,抑或成对春游。在郊外野餐,别有一番情趣;去古刹叩响千年的钟,让钟声诉说华夏春秋;去鸟语林聆听小鸟歌唱;去湖畔观赏柔风拂柳……在这乍暖还春的季节,一切生命都在寻找自身的价值,都在寻找爱情和自由。问问脚下的小草吧,你为人间带来了什么?小草说:“绿”。我们漫游在绿色的世界里,让生命之绿给予我们更多惬意,更多的自然美……
春犁
当犁铧第一次亲吻泥土,泥土便有了新的希望——孕育。春犁是剪破春寒的利刃,他将一首关于春华秋实的诗行,深深掩埋在垅沟。其实,春天就在犁铧的前面拉着犁铧向前走。追赶太阳,追赶月亮,就是犁与土的亲密追逐。复苏的土地,需要疏松;复苏的心灵,需要温柔。春犁是迎接春雷的仪式,春犁是喜迎春风春雨的前奏。让每一寸泥土增值,让每一株禾苗梦想丰收。我在春天的稿纸上笔耕,让锋利的笔尖犁出春天的故事、夏天的传奇、秋天的神话、冬季的风流……
在日本放风筝
□ 武汉 余平
樱花盛开的季节我来到了日本横滨。
从我们住的旅馆向外望去,不远处就是著名的横滨山下公园。山下公园面对横滨港,沿海岸长约一公里,是日本最早的临海公园,现已成了市民休憩的场所。一天中午旅游团吃午餐时我对导游吉田先生说:“春天来了,要是能在山下公园放风筝就好了。”“这是个好主意,大家愿意去放风筝吗?”吉田笑着问大家。旅游团的成员听了这话都来了兴致,举手赞成。
原来放风筝不光是我国的传统娱乐活动,在日本无论男女老幼也喜欢放风筝,每年滨松风筝节成千上万的风筝爱好者都会从各地来到滨松参加风筝比赛。风筝是在公元8世纪左右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在一些日本古今诗歌里和民间故事中,描绘放风筝的动人情景屡见不鲜,至今日本男女青年还把放风筝作为相处的良机,借手中一线系百年之好。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山下公园,我把从国内带来的蜈蚣风筝展开,系上引线,借着风力,徐徐把风筝送上蓝天。导游吉田先生拿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江户风筝”,这种风筝的特点是制作风筝的骨架是竹材,风筝呈长方形,表面有各式各样的图画,色彩鲜艳。吉田说这个风筝是他两年前做的,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不过在日本自制风筝的是少数,大多人是到专门出售风筝的商店购买,日本风筝种类繁多,制作的材料包括纸、绸、高强度薄塑料等,有的龙骨、翼梁甚至采用铝和玻璃纤维,高科技元素还不少。美智子小姐拿出的风筝像弓箭一样,她说这种风筝叫“响箭”,风筝上安装了发声器,在空中放飞时可以发出优美的声响。旅游团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伊藤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得意地向我们展示他的硕大的龟形风筝,我一下子被雷倒了。导游告诉我,日本人自古以来视龟为长寿之物,老年人对龟情有独钟,因此伊藤老先生放“龟风筝”就不难理解了。伊藤先生时而提线逆风跑,时而停下来慢慢放线,时而快速向后收线,他的龟风筝一会儿扶摇直上,一会儿摇头晃脑,吸引了不少公园的游客驻足观看。
此后我随旅游团走遍了日本列岛,从东京到大阪,从名古屋到福冈,在樱花吐艳的时节,我随处都能看见蓝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迎风翱翔,争奇斗艳,把岛国的春天装扮得分外美丽。
故乡的春天
□ 杨丽萍
我热爱春天,特别是故乡的春天
当我已是多少年不回来
在薄冰还覆盖着水潭的清晨
我漫步在树林与河边的沙滩上
是何等自由悠闲
鸟儿鸣唱着 树枝间跳跃
是欢迎我远道而归还是在问
“客从何处来?”
杨树已不是那些杨树
一茬杨树的生长死亡
像我今天注视幼树苗
明天我不知还能否再见
而柳树还是那些柳树
它们成为时间的见证
柳条婀娜 与我握手
一触就感到春天正在微笑
我想说什么,想写什么
我今天走在这里就在这里
明天离开这里却没有离开
春韵
□ 江苏 闫成军
小草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小草从土里偷偷钻出来了。杨柳也绽出一个个青涩的芽,那落入尘土和流水的轻柔白软的絮花却还没有飞扬起来,这就是甜甜嫩嫩、睡眼朦胧的早春。
所有生命,心中存着贮藏已久的盼望,随着那隐隐流动的气息,在妩媚的阳光下,相拥起舞。飘忽而摇曳的春风吹拂中,破冰的河流处女般泛着一层玫瑰色的红晕,鳞次节比的一行行白杨树,激动地、颤抖地用修长而秀丽的手臂发出迎接春天的欢呼。春风热恋热土,热恋自然,它不怕山高云密,不怕千沟万壑,将春天送到天涯海角。春风是世界和谐的大使,春风将爱洒满了世间。
春风拥抱了整个大地,以她独有的神韵唤醒大自然的一切生灵。
一丝柳,一寸柔情;一丛花,一缕温馨。我在这“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妙春色中酣歌笑了,醉了。多么清新,多么美好。我踏着青春、踏着春泥,在花蕾和小草之间寻觅那份淡泊人生的主题,寻觅那份似水流年中令人心颤的默契,寻觅那份风舞九天超然忘我的怡然,寻觅那份相濡以沫平平淡淡中的挚爱,寻觅那份岁月悠然中苦苦追求的希冀……
超山赏梅
□ 安徽 宣金祥
探梅何处去,超山是佳景。早听说:“十里梅花香雪海”的超山,乃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最。新春里,应杭州友人之邀,携妻儿南下杭城,前往超山一游,果真名不虚传。
超山,位于杭州东北乡的古镇塘溪南边,距杭州城十五公里。这里的梅花“大而艳朵”,以“古、奇、广”著称。友人引领我们沿路走去,步移景异,大门堂前的梅林,冰肌玉骨,一望无际,其乃暗香浮动,相继撩目扑面。梅林丛中,有两株老梅,一唐一宋,尤为名贵。唐梅老干虽已枯死,然而从老干上萌发的新枝,其冠如伞,老枝横斜,新枝繁茂,姿态奇特。宋梅树心虽已空,树皮也斑驳如鳞,可它苍老遒劲,加上造型美观,尤为一株当今罕见的大瓣朵梅,更是夺目!除了唐、宋两梅,还有铁骨红梅、白梅、青梅、紫白相间而呈暗红色的黄梅,以及萼绿梅等许多珍品。加上点缀其间的上百亩新植梅种,装点得这座环山型梅海花坛更具魅力,与赏梅者轻松、舒展的心境相谐调。
走进浮香阁,只见正面墙上挂有已故周恩来总理、浙江省原省长周建人亲笔签发超山为全国重点探梅名景的命令;有吴昌硕等许多名家的咏梅字画、诗词;还有梅桩盆景展等赏梅系列活动。而浮香阁中这些琳琅满目的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书画作品,正是充分表现了梅的超逸的精神品格,与梅桩盆景及十里梅海相映成趣,使难得到赏梅胜境的人,对梅从具体形象到精神品质,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当我们来到吴昌硕陵墓前祭祀这位名画家时,当地人告诉我:前几年吴昌硕后代捐资20万元,加上超山园管部门投资的数十万元,将吴昌硕纪念馆、浮香阁等建筑设施修葺一新。我和友人看到耸立于梅花丛中的梅林宾馆,确是展示出新的风采,近四十间高、中档客房和两个餐厅,均装修一新,闹中取静,环境幽雅,加上当地盛产梅饯等特产,拥有水乡佳肴,良好服务,引来众多赏梅者和海内外嘉宾。
建筑工人赞
山西 陋岩
修过数不清的楼
你们还住在集体宿舍里
每一块砖都和
你们的手指亲吻过
因此,你们的手
拥有很多很多的情人
钢筋、水泥
连同搅拌机的牙齿
都离不开你们的汗水
你们的汗水
是世界上硬度最好的凝结剂
昨天还积木似地
攥在手心的那幢楼房
今天已出发了
电视“鸡”的鸣叫声
录音“鸡”的吟唱声
阳台上的花
在你们的歌声中
灿然开放
缕缕香气
散发着住楼人
幸福的温馨
楼群里飘出的花裙子
总给你们带来些许忧郁
烦了,就敲着安全帽
吼一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远处,乔迁新居的人家
正用爆竹擂响心中兴奋的鼓点……
建筑工们的相视一笑
手中的瓦刀上下翻飞
军旅书法家的艺术风格
□ 鱼志清
主编《老战士》杂志以来,有机会接触许多军旅书法家,拜读他们的作品,常常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为之倾倒。军人的一生是奋勇拼搏的一生、自强不息的一生、乐于奉献的一生。他们所经历的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残酷复杂的工作环境、死生悬系的人生经历、艰苦严峻的军旅磨练,培育了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品格。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丰富经历和个性特点运用到书法中,就形成了以“大气、豪气、正气”为特点的艺术风格,具有特别迷人的艺术效果。
一是大气。军旅书法家以自己的阳刚之气和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的风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但他们的共同点是凛然大气,富有军人风采。我品读过许多老前辈、老首长、老将军的书法作品,大多作品善于布局,如大风放歌;善于变化,似大气凛然;善于出奇,有大将气魄。在作品风格上气魄宏大、刚健雄浑,笔力千钧、直透纸背,气壮山河、流畅奔放,格调豪爽、洒脱自如,大有“海到天过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气魄。
二是豪气。豪气是军旅书法家又一个艺术品格。军旅书法家,用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再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人民。在祖国的沃土上,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耕耘着中华民族的理想;用辛勤的汗水和顽强的毅力书写自己的光荣历史,用非凡的胆略和卓越的工作创造了伟大的辉煌。特别是离任后,耕耘于书法天地,追秦汉、赶晋唐,学今仿古、或碑或帖,用功不辍。借笔墨写精神,用笔墨抒情怀,留豪气于书画,形成了苍劲豪爽,神韵飞动、笔笔见筋,字字见骨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兴起的将军书法,正是这一风格的最好诠释。我拜读过许多将军的书法,观墨色,淡浓、枯湿、焦润、涨潋、凝聚、飞白、虚实相生、豪气弥漫;察用笔,八面出锋、精细、长短、俯仰、舒缩、疾迟、笔墨淋漓、凸显张力;看用墨,胆大面不失结构用笔之法度,常见涨墨、堆墨运用,如巨炮重锤,又有墨墨枯笔,如剑台戟,使作品既有军人的品格和特征,又有巨大的凝聚力、感染力、震撼力和影响力。正如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论书》诗赞王右军潇洒的书风时说的那样:“右军潇洒更清真,落笔夺腾势入神”。
三是正气。军旅书法家在丰富他们的书法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在作品内容中表达出了他们爱党、爱国、爱民、爱军的高尚情怀和为人品德。当你赏析他们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书意境时,就会像黄河上踏浪听风一样,心随波涛,感受到他们作品中蕴含的坦荡和正气。近年来,我收到30多部军旅书法家赠送的书法作品集,我在欣赏他们书法艺术的同时,也领略了他们书法内容中的高尚。他们挥笔作书,意在笔先,落笔染纸、神到形随,人品书品、明心见性,充满正气,神采非凡。既是军人风采的体现,又是文化素养的积淀,既是心灵的表露,又是军魂的再现。正如宋人欧阳修诗之所云:“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岁色逾新”。
“知节”方能行止得当
□ 合肥 何宏祥
心中的“节”是什么?其实,就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标准。一般情况下,心中有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就会相应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一切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东汉年间的清官杨震,面对幕夜送金的王密道出的是,“以为无人知道,就宽容自己,这是很要不得的”,留下了“天知、地知、我知、你知”的千古美谈。宋元之际的学者许衡在骄阳似火的烈日里赶路,当好不容易遇到一棵无主梨树,同行纷纷劝他也拿个鲜梨解解渴时,他以“人家梨主不在,我要买来吃没处付钱”为由婉言拒绝,留下了“梨无主,吾心有主”的千古佳话。
现实生活中,心中无“节”,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度的纵欲。行纵源于心纵。放纵行为大都是由于放松道德修养所致。心中的道德堤坝崩溃了,奢逸的洪水就会像脱僵的野马一纵千里。人一旦到了这个地步,那就会失去理智,不讲信用、不顾名声。无禁而无度,无度而无义,无义而无耻。人到无耻就不可救药了。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人到无耻,比什么都可怕。心中缺“节”,必然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往往痛快一时,却不思考痛苦一生;只想个人满足,却不考虑社会后果,最终沦为阶下囚,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国家和民族的败类。
人类是共同进取的群体,社会在有序中前进。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不可能天马行空,理应都受一定的规范。正因为如此,积极进取的人透彻理解生活,内正其心,外正其行;消极散漫的人,视生活为儿戏,将人格踩在脚下,穷奢极欲,无拘无束。其实,生活是个舞台,每个人的形象都展现无余。衣食住行展现于外,作风素养透视其内。大凡整衣冠、庄举止、淡饮食者,人必敬,反之人必恶。可见,衣食无言,品格有严。从这个意义上说,心中的“节”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保障。“节”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人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人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能在高处放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