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偷也。以基本的荣辱观来看,这是卑劣的行为。但纵观人类历史,却有这样一种盗,常常被认为是英雄,甚至至今在一些地区还有这样的取向。从当年的加勒比海到今天的索马里,这种情结一直存在着,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就是海盗。
海盗,是一种职业。从古至今,都有为生存铤而走险的职业。这样的选择是某种社会状态的写照,对于个人来说,更多是出于无奈。基于人的意义来讲,“活着”才是根本。所以,此“盗”在某些地区可以成为盛行的职业。
海盗,是英勇的样板。他既要如一片叶般在茫茫海洋上漂,又要去抢夺堪称庞然大物的商船,几个人、几只小船,没有胆量和魄力是不可能去做的。跳出文学的视野和道德的标准,他们是勇士。
从人本的出发点去看,海盗,之所以能成为盗,其所处的组织——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担当的政府会使个体处于一种安然有序的状态。故此,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国际社会在打击海盗行动中的无可奈何。
从利益的纠结来讲,海盗活动是低成本的获利行为,围绕此活动的利益共同体当然不会轻易放弃生财之道。于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是,由海盗活动生成的利益链条越来越长,各项组织越来越严密,分工合作,大有根深叶茂之势。
金融危机发生后,海盗活动愈加猖獗,船只被劫持的消息一次次传来,震惊、担心之余,被种种无奈所裹挟。从自卫的措施入手,航运公司进行各种培训和上船前的准备;机构开始研究海盗活动规律,并呼吁国际、国内立法的完善;国际社会在努力寻求合作和联合行动……海军护航,一些只有震慑、没有打击的举动,在保护着海上经济通道。
据上海政法学院倪乐雄教授撰文称:“21世纪是太平洋地区崛起的世纪。中国未来主要的‘国家海上生命线’,是‘南海—马六甲海峡—亚丁湾之线’,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8亿人的职业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这条海上生命线。确保这条生命线的畅通无疑上升为国家核心利益。海盗,这样的个体行为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对国际社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南方周末》2010年7月8日)打击海盗是未来全球共同行动的一致目标。
论盗至此,想起《道德经》上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如今的海盗,也已经进入了“海盗有道,海盗可道,却非常道(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