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虎:给世博一双“慧眼”

2010-04-17 07:52
科技传播 2010年9期
关键词:世博园慧眼世博

5月1日,当大批期待已久的中外游客涌向上海世博园时,带着“世博建设者”胸牌的周维虎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他将迎接新的挑战。经过一年的苦战,由他担任项目负责人的“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已经交付上海用户,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经过在世博园现场一个月的安装调试和试运行,这个漂浮在世博园上空的巨大气球,形似“鲸鱼”状,携带有高清摄像机、红外相机、高光谱相机和气象监测设备的高科技监测系统,被称为世博园的一双“慧眼”,将为世博会安全保障、电视图像转播、综合节能、绿化和生态管理、精细气象等提供综合服务,为对平安世博、绿色世博和科技世博保驾护航。

第一次“抓总”

“做总体要求知识面广,不会不要紧,关键是要埋头学习、弯腰学习、拉下面子学习。做总体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吃苦、忍耐、受气、奉献、舍得,替合作对象着想。”

周维虎2005年来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主要从事光电系统项目总体设计工作。2007年,从没做过总体负责人的他被委以重任:作为负责人,组织团队争取上海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的研制项目。

总体是指一个项目的设计、抓总管理等工作。这不是件容易的活儿,需要有丰富知识储备、整体把握能力和极强的协调能力。

可能是觉得我有一定的研发经历、协调能力比较强吧”,对于领导的信任,他十分珍惜,没干过不怕,总有第一次。

“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任务系统2007年立项论证时,系统包含的分系统多,接口复杂,使用环境恶劣,竞争异常激烈,时间又特别紧,缺乏国内外相关应用资料。总体负责人需要在这个时候拿出一个让人信服、科学可靠的论证方案,才能争取到项目。

为了拿到项目,他心急如焚。整个项目涉及多个专业,做总体的人不可能全懂,怎么办?只能迎难而上,进行“恶补”。为了制定系留气球优化的高精度稳定方案,45岁的他开始了一阵“苦学”。

他到处寻找材料和相关案例,向北航、上海交大、航天部33所、测绘研究院相关人员进行请教,“下狠劲”学习稳定指向技术。“那段时间头脑中整天都是稳定框架和坐标计算公式的影子”。当时正值盛夏,天天翻文献查资料,手上和身上起满了湿疹和水泡,医生诊断后告诉他,这是情绪焦急和失调引起。

好在项目最终顺利拿下,他的这身水泡也算是没白出。

把协调当作一门艺术

“有时候在节骨眼上找不到人顶上,就觉得队员不行,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工程研制项目中,任何个人英雄主义都是要不得的,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喜欢硬笔书法的周维虎,和人聊起起笔落笔的精妙总是神采飞扬。“写字布局很重要,先把结构安排好了,再来一个点睛之笔,这字就漂亮了。”

在带领团队时,他同样注重布局,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把对团队内外的协调也当作一种艺术。

由于光电院的新址正在建设中,系统集成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必须向外部门或外单位去借,这个过程在周维虎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经常有人问我,你用别人的仪器给多少钱?我说不要钱,他们都觉得吃惊,实际上,关键时刻是光电院各部门相互协作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告诉记者,这同样得益于协调。在总设计师王宇副院长的领导下,在科技处和质量处的大力支持下,光电院空间工程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为《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任务系统的成功研发提供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在系统集成联试的关键时刻,空间工程部不仅提供仪器设备支持,而且还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操作仪器设备。在环境试验、联试、分系统验收的紧张时刻,总体室、专业技术室、新技术室、地面应用中心等部门从领导到技术人员,从老专家到年轻技术人员对项目组提出的请求总是不带任何条件,人员随叫随到,设备优先使用,体现了光电院各部门的精诚团结和载人航天人的胸襟和风范。项目组聘请中科院高能所系留气球老专家杨虎之作为顾问,对设计和验收进行把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周六肯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肯定

“课题组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二点,此时准备一些夜宵慰劳大家,加班也变得其乐融融,听不到怨言。”

虽然周维虎的笔记本电脑里专门建立了一个“儿子高考”的文件夹,可在这关键的一年里,他真正能照顾上儿子的时间却很少。2009年系统研制的关键时刻,正值儿子备战高考,但是为了按期完成系统交付,有时候一个星期和儿子都难得见上一面。

从2009年年初到2010年4月系统进驻世博会现场服务于世博会,研究团队七名队员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一个周六上午课题组都要对上周的工作进行总结,下午继续工作,周日也要经常加班,每次开会周维虎和课题组成员都会准时来到位于上地的会议室,从不缺席,他们戏称自己“周六肯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肯定”。为了抢时间,2009年春节后正月初二,周维虎就奔赴外地,商谈技术协议。

世博项目告一段落,问起周维虎会如何补偿儿子,他说:“去趟世博园吧,让他看看我们的大气球。”

人在旅途:不断定位新坐标

周维虎算是个“能闯”的人,喜欢不断有新的挑战。他的研究工作与空间定位有关,他似乎也不断地在给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坐标”。

与大多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相比,他的经历相对丰富:从原国防科工委研究所到美国激光跟踪仪公司研发部,再到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再到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每一步都是新的挑战,但对他来说似乎都充满吸引力。他评价自己的性格很open,有开拓精神。

1983年,20出头的周维虎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被分配到原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工作。

“那时候我们算是八十年代新一代。”作为文革后第三批大学生,那时的他们还顶着“天之骄子”的桂冠。一两年时间,这个一身干劲的小伙子跟着老同志跑遍了位于西部山区的“三线”军工厂和军工基地,检定和维修了大量的精密仪器设备。

“好多进口仪器坏了就只能‘趴窝’,影响国防科研、试验和生产,就等着我们去呢。”20多年过去了,周维虎依然难掩当年的自豪。

几年下来,喜欢琢磨、干活又不惜力的他对各种仪器结构、性能和参数已了然于心。从工作第二年开始就参与起草了三坐标测量机、光学经纬仪等国家及国防系统检定规程。从1990年开始担任国防科工委“八五计划”课题组长,1993年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程师,担任过仪器研究室副主任和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说起来,他算是幸运的,喜欢挑战还就真的不断出现新挑战。由于工作出色,1985年他被选定为出国进修预备人员,1988年,他被派往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做两年访问学者,研究光电精密测量技术。之后回国工作、读博士,再去美国做博士后。

从美国回国后,周维虎先去了一家法国仪器公司驻中国办事处,当上了“首席代表”,可没多长时间,他发现这个挑战可能不适合他:联系业务和开拓市场的工作多于研究工作。三四个月后毅然辞职,转投刚组建不久的中科院光电研究院。

人物档案:周维虎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上海世博会“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系统总体设计及集成测试、光电精密测量系统等,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空间领域、航天领域、精密仪器领域多项重点研究课题,同时,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863发展战略及中科院发展战略等论证工作。

198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1983年至1996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第一计量测试研究中心从事精密仪器及计量测试技术研究,1988年至1990年在法国Loui Pasteur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光电精密测量技术,2000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在美国Wisconsin-Milwaukee大学和美国Oakland 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同时担任美国Automated Precision Inc.公司高级研发工程师。

5月1日,当大批期待已久的中外游客涌向上海世博园时,带着“世博建设者”胸牌的周维虎匆匆登上了返回北京的飞机……

相关名词:系留气球

系留气球是使用缆绳将其拴在地面绞车上并可控制其在大气中飘浮高度的气球。球内充氢气或氦气。气球可携带自动记录仪器、无线电遥测仪器;或可通过缆绳传送信息的仪器;也可吊挂仪器在几个预定高度进行梯度观测。系留气球的工作高度取决于气球体积、载荷重量和系缆重量等因素,一般从几百米至3000米。

作为一种升空平台,系留气球可为球载设备提供较大的对地视角范围,滞空高度越高,覆盖范围越大。系留气球可用于大气和环境监测、缉私等民用领域,在军用领域,一般多用于预警、电子对抗、技术侦察与监视、超长波通信、信息中继等方面。

上海世博会所用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可同时获取世博园区高清图像、地面和水面目标的空间位置、温度、光谱特性和气象参数等综合信息,这些信息从空中经光缆实时传输到地面,经地面网络送至世博园治安派出所、世博园运营指挥中心、上海市民防办、上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等重要部门,为安保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空中大范围监测信息,可满足世博会安全保卫、环境监控、综合节能、生态管理和精细气象的综合要求,对平安世博、绿色世博和科技世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世博园慧眼世博
紧箍咒和慧眼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沈阳世博园掠影
错中寻源 练就慧眼
游昆明世博园
安全隐患逃不过他的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
世博园区地下空间将全部贯通
水调歌头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