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广
(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13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的职工教育应不断适应企业本身和外在环境发展的变化,这不仅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企业员工职业素质、职业文明、职业能力,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及储备力量的需要。我们要对企业职工教育进行综合改革,以改革的精神,提高职工教育质量,使水利职工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得以广泛应用。
职工教育采取以行业、企事业组织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办学模式。主要形式包括成人学历教育、职工岗位技能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等等。当前水利企业职工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当前的成人学历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目前的“大众”教育,学习形式多样性,学习机会日趋大众化。然而,部分职工教育管理者的思想仍停留在原来水平,不够重视职工学历教育,没有把职工成人学历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制度上束缚太多,激励太少,限制了职工参加学历教育的积极性。
对于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资格证书的培训,职工踊跃报名参加,对于非取证的素质教育,如职工精神文明教育、企业形势教育、知识拓展教育等就很难组织。一些水利企业职工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水利行业是“保险箱”、“铁饭碗”的观念,缺乏应有的学习力和竞争力。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既要讲求投入产出,又要讲究社会效益。有些办学单位和同志片面理解教育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就要赚钱和盈利,当前社会上的教育培训主办单位层次不均,有较大部分只是打着学历教育、培训的招牌,因钱开班,因钱施教,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只讲速成、讲快捷,急功近利。这种做法忽视了职工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长效工程,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开发是个长期过程,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教育资源社会化程度较高,职工教育质量问题已不仅仅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而是成了行业和社会问题,应引起行业和企事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水利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教育制度。其关键是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职工教育不断创新的体制,优化行业和企业教育策略,开发水利人力资源,最终建设好企业的三只队伍——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技术工人队伍,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文明素质,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和后劲。实现这一目标,思想必须创新,只有思想上创新,才能带来产品、技术、管理、企业形象上的创新。
一是调控指导制度,由省行业部门制定相应计划,搞好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教育质量监督体系,实行双向选择,培训单位可按规定条件招收学员,企业单位和职工也可以根据意愿选择培训单位。二是企业关键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办各类中、高级研修班,只有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才能上岗。三是培训建档制度,由教育部门对企业关键岗位建立培训档案。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职工培训 不仅要坚持,还要改革发展。不仅要坚持过去以劳动知识技能和劳动纪律、劳动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方式,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建立立体培训机制,扩展教育内容,满足企业和个人的教育需要。现代企业的管理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平等,社会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条件。特别是现代的信息技术以及远程教育发展为职工提供了良好学习条件。因此,企业必须担负起培养职业化员工的重任,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设计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开发职工教育“品种”,满足教育需求,实现职工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要在提高职工职业精神文明、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培养职工能够自觉地寻求职业发展机会或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增加学识、技术和能力。立体的培训教育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而进行的多方面的培训,要坚持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知识更新、完善,形成教育结构、层次、时间的立体教育模式。
1)建立相对集中的管理机制。要明确管理职责,统筹需求规划,研究制定政策,综合协调关系。省级行业部门要统筹全省职工教育资源,在全省建立“连锁”培训学校,统一编写教材,积极开办网络远程职工岗位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相对集中管理既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保证教育质量,也可以解决企业职教管理、师资、资金等方面困难。
2)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要做到办学、教学、求学三方面都有积极性,就要有相应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要将职工教育目标纳入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企业的一把手担当第一位的责任人。这一点要非常明确地落实,以加强对落实职工教育任务的调控,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切实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3)完善企业内部的协调机制。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经费、师资、场所、人员调配、培训内容和方法。既需要与人事、财务配合,商讨人员调配和经费开支等关键问题,又要和各业务部门形成共识,协调培训具体问题,才能避免教育部门孤军作战的尴尬局面。为解决当前企业职工教育被动局面,最可行的办法是企业内部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协调内部关系,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克服职责不清、政出多门,而导致教育培训盲目办班,重复培训,流于形式,不求实效的弊端,使教育管理部门真正履行职工教育培训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