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顺
(河北省乐亭县水务局,河北 乐亭 063600)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海岸线长约480km。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北部为山区、丘陵、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河北省地处海滦河流域,暴雨集中,强度很大,河流分布利于洪水集中,而中游地势平缓,河道狭窄,下游尾闾不畅,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象环境极易造成沿海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河北省沿海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明显,是环渤海滨海产业经济带重点开发建设地区。环渤海大港群工程,北方钢铁基地,化工基地,能源基地,农业基地,机械工业基地等都集中在本区。沿海地区在河北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多发的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了河北沿海经济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轻灾害已成为当务之急。
(1)季节性强。河北沿海地区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500~600mm,6~9月份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重大洪涝灾害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7月上旬至8月下旬。
(2)频发性强,受灾范围广。据各种文献记载,1470~1988年的518年间,滦河下游发生不同程度水灾208次,平均2.85年一次。滦县水文站洪峰流量接近或超过10000m3/s的年份90年左右,达到15000m3/s的年份 40年左右,达到28000m3/s的年份11年左右。重大灾害受灾范围广,1996年8月,河北省遭遇了一场大洪水,仅8月份降水总量297亿m3,相当于1963年的50%,洪峰流域71亿m3,相当于1963的24%,此次大洪水,使河北省的7个市的75个县、760多个乡镇受灾,人口达147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8.9万hm2,冲毁耕地22.2万hm2;冲毁交通干线2800km,铁路中断121小时,多条国家通讯干线破坏间断。
(3)重灾集中,破坏性强。统计资料显示:1963年8月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天津7个专区共104个县遭水灾,其中水淹县市32个,水淹村庄1.3万余个;农田被水淹面积357.33万 hm2,有249.27万 hm2绝收;倒房1265万间;受灾人口2200余万,死5030人,伤42700人,死大牲畜5.2万余头;全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9.3亿元,总损失相当于当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2倍。
(1)暴雨强度大,上游产流迅速。从气象成因上说,特大的自然灾害如强降雨,即便是水利设施配套、河道和沟渠畅通,也还是会形成灾害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表现为气候异常、地球变暖,突发性暴风雨出现频率高、强度大,易发生局部洪涝灾害。河北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北部为山区、丘陵、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由于西北部山区,地势高坡度陡,山洪来势凶猛,一旦进入平原,河流坡度急剧减缓,再加上下游河床逐年淤积,河道年年增高,洪流宣泻不畅,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防洪除涝工程体系不完备,工程标准低。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筑了很多防洪工程,但由于修建的防洪工程建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工程的防护标准和完好程度差异较大,形不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达不到防御较大洪涝灾害的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沿海地区的洪水危害。如唐山市地区纳入管理的各类水库137座,修筑堤防1428km,各类闸涵167座,这些基础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许多小型工程是群众自发组织修建,工程质量不高,隐患较多,这些基础设施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拦蓄洪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存在突出问题是各类工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病险,设备老化失修,不利于科学调度洪水有效地拦蓄洪涝灾害。
(3)工程管理不到位。由于不少地方水利执法工作开展不力,管理不到位,造成部分群众违法作业,在河道中采砂、种树、乱堆废弃物、阻塞河道,在河滩地上建仓库、房屋和开垦耕地进行生产生活,随意侵占行洪断面,致使河床不断抬高,河面日趋变窄,严重地阻碍了洪水的正常宣泄。
防洪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措施都起不到根本的防治作用。通过对河北省沿海地区洪涝灾害成因及特点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及沿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解决途径。
工程防洪措施主要是通过控制洪水、改变洪水特性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其内容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水库工程、堤防工程、分蓄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从其性质上说,可概括为 “拦、蓄、分、泄”四个方面。
(1)拦。“拦”指通过在流域中上游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拦截径流和泥沙,削减河道洪峰洪量。利用地表植被,固结土壤,涵养水源,调节吸收地表径流,减少入河水沙。据研究,根系浓度达1m的森林,1 hm2森林可涵水500~2000m3,2万hm2的森林就相当于一个100~400m3的蓄水水库。可见森林的涵水功能是巨大的,且有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意义是其他工程防洪措施所不能比拟的。
(2)蓄。“蓄”是指通过在河道上游干支流修建控制性骨干水库工程,拦蓄洪水,削减洪峰。这是处理河道超额洪水、减轻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压力,确保防洪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水库的防洪作用,主要是蓄洪和滞洪。由于支流水库对于干流中下游防洪保护区的作用,往往因距防护区较远和区间洪水的加入而不甚明显,因此,在流域性防洪规划中,统一部署干支流水库群,相互配合,联合调度,常常可获得较大的防洪效益。
(3)分。“分”是处理河道超额洪水的有效措施之一。①分洪入海。如海滦河流域的子牙河、滦河等都是直接分洪入海,可减轻干流河道的洪水压力。②分洪入其他河流。当河道某河段的泄洪能力不足而邻近河流的泄洪能力有余时,则可在该河段上游分洪,经分洪道将超量洪水转移到邻近河流。③分洪回归原河道。当河道某河段因狭窄泄洪能力受限时,可将超额洪水通过分洪道绕过这一狭窄河段,再回归原河道。④分洪入蓄洪区。下游河道遇超标准洪水时,可引洪水进入分蓄洪区,经调蓄后分洪。
(4)泄。“泄”即充分发挥河道的宣泄能力,将洪水泄往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河道形态、断面尺寸、河床比降、糙率、干支流相互顶托、河道冲淤变化等。扩大河道泄洪能力的主要措施有:修筑堤防,清除河障和整治河道等。
非工程防洪措施是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研究形成的防洪减灾的一种新概念。它是通过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等手段,调整洪水威胁地区的开发利用方式,加强防洪管理,以适应洪水的天然特性,减轻洪灾损失,节省防洪基建投资和工程维修管理费用。
(1)建立洪涝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在洪水到达之前,利用卫星、雷达和电子计算机,把遥测收集到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传输,并进行综合处理,准确做出洪峰水位、流量、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特征值的预报,密切配合防洪工程的运用,进行洪水调度,及时对洪泛区发出警报,人员、财物疏散与撤离。
(2)依法管护工程,保证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工程管理方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成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对河道、堤防、水利建筑物要加强巡查,健全举报、奖惩制度,严禁在河道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和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严禁无节制的滩涂围垦和河道取土、采砂。对损坏工程设施和破坏河道行洪断面的违法行为按照 《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严惩。依法防洪,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进一步完善相关预案,作到防洪除涝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编制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减轻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涝灾害,是防治洪涝灾害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对洪涝灾害主要是采取预防和躲避措施,在现有洪涝灾害防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完善各地区的防灾预案。防御方案内容侧重于监视、预防、预警、人员撤离、财产转移、抢救、善后工作等。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的水患意识。普 “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防洪减灾知识应纳入中小学生的课本;对全社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书籍、公益广告宣传、网络信息等媒体,使广大民众都能知晓有关水利知识、政令法规,以及水情灾情信息,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落实各项措施,积极参与防洪减灾行动。
河北沿海地区是我国沿海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沿海地区洪涝灾害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总结出单一的措施起不到根治洪涝灾害的效果,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等综合治理的思路,通过控制洪水、改变洪水特性,采用 “拦、蓄、分、泄”等工程措施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确实有效地防治洪涝灾害,把人民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防洪减灾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要把防洪减灾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1]谢子书,李继东.海河流域河道险工治理与护岸工程技术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