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洪资源管理

2010-04-14 08:26王红光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1期
关键词:雨洪洪水水资源

王红光

(河北省廊坊大厂水务局,河北 廊坊101700)

水是生命之源,是工业的血液、农业的命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并且正在为人们敲响警钟。我县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639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325.8m3,是全国人均的1/7,属极度缺水地区。多年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来维持,全县工业、农业、生活用量已远远超过本地水资源承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干旱时有发生,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解决这一矛盾应:①开辟新水源,积极引蓄地上水,加快实施“两河”治理工程;②充分挖掘利用本地雨洪资源潜力;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逐步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关键是充分利用好雨洪资源。

1 雨洪资源利用现状

雨洪资源指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后,超过城市下垫面自然消化能力的那部分雨水。由于这部分降水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是一种致害因子,因此称之为雨洪。

我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分布不均。城区面积2.70km2,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3.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94元,县城自然地势为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程在15.0m(黄海高程),地面自然坡降为1/2500。多年平均降水量590.7mm,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甚至是汛期当中的几场暴雨。春季是我县农业生产需水量高峰期,多年来春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7.5%,降水量远远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对水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县结合实际,在雨洪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首先,把好雨洪资源利用的第一关,建成了以谭台进水闸为龙头的排、灌、引、滞、蓄水网络,形成了河渠相通、渠渠相连的深渠河网化,为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大力兴建小型雨水集蓄工程。对现有的蓄水池、塘坝进行清淤,增强了拦蓄雨洪资源的能力。再次,加大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试点建设。2008年,投资20万元在新一中、二中学校兴建集雨工程,安装IC卡智能节水控制系统,实现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杜绝了浪费现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后,加快潮白河治理工程、鲍邱河治理工程和谭台灌区渠系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河渠相通、水脉相连、节节拦蓄、水清岸绿、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城乡一体化河渠生态水网体系。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整治,拦蓄雨洪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初步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

2 雨洪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洪水具有水害、兴利的双重属性,它具有水资源的一般属性,但不具有长期利用的特点,这是因为洪水发生的季节性、突发性所决定的。雨洪资源利用主要有两种途径:①自然利用。主要是土壤入渗、大气蒸发等。②人为利用。在自然利用的基础上,通过人类干预,利用兴建的水库、河渠、蓄滞洪区、塘坝、田间等水利工程把雨洪资源拦蓄起来,科学调配为人类服务。

3 雨洪资源利用的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提高认识,进一步转变治水理念

在今后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中,必须把洪水资源的利用放在重要的位置,转变治水思路,逐步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就我县而言,水资源总量不会增加的,现有的水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提高认识,转变治水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资源意识、系统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试图完全消除洪水灾害转变为承受适度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标准内防洪安全,同时尽最大可能变害为利,充分利用好雨洪资源。转变治水理念,必须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原则,对水库兴利库容、防洪库容、调度运用方式,进行重新分析和论证,在满足防洪安全及生活和生产用水的同时,增加蓄水总量,在改善沿河生态环境的同时补充地下水。

3.2 增加投入,构筑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体系

我县雨洪资源利用工程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水循环网络体系,互补性、关联性差,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在继续开展水土保持、雨洪集蓄利用工程的同时,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对主要河道、谭台灌区、农业机井、城镇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拦、蓄、排、调工程相结合,大力兴建串、联、调、配工程,通过渠道、管道、闸涵将其构筑成洪水资源科学利用工程体系,实现“蓄得住、调得出、引得进,用的上”的雨洪资源利用目标。利用主要行洪和排沥河道,通过扩挖等措施,对地下水进行回灌,补充疏干的含水层,缓解地下水超采的态势;在城区,结合城市建设,改造排水管线实行雨污分流,大力实施透水路面,在新建小区建设雨水利用工程设施,将收集到雨水净化后,用于城市水景、绿地和洗车、冲厕等,从而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3.3 依靠科技,构建雨洪资源利用非工程体系

洪水发生的规律具有突发性和周期性,因此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必须根据不同的洪水标准,适度承担风险,依靠科学技术,系统预测,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优化调度,使洪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3.3.1 建立暴雨洪水预报系统

洪水的突发性决定洪水资源利用必须建立在超前、准确、快速、可靠的暴雨洪水预报基础上,只有超前掌握了暴雨洪水发生的时间、区域、过程及预测总量,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保证防洪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洪资源。因此,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健全气象、水文和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系统是做好雨洪资源利用的前提条件。

3.3.2 建立信息采集系统

雨洪资源的利用必须采集大量的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通过综合分析、科学论证,保证雨洪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建立水雨情遥测系统、工程监控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

3.3.3 建立洪水调度风险系统

在增加蓄水和河道回补的调度运用过程中,一方面获得直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会加大洪灾的风险。因此,建立洪水资源利用调度风险系统,适度承担风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洪水资源的同时尽量减少由于洪水调度可能带来的灾害,以期获得最佳的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效益。

3.3.4 建立指挥决策系统

在汛期,利用气象监测及水文测报系统和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及时采集雨情、水情信息,开展时段雨量和洪水定量预报,建立以市防办为中心的异地、同步会商系统,做到信息共享,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效率。

4 建立雨洪资源利用的组织和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

雨洪资源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上下游的关系,又要考虑左右岸关系;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又要考虑全局利益;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又要考虑经济、生态效益。因此,要实现雨洪资源的利用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

4.1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

强化政府有效管理,各级领导高度负责、靠前指挥,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各有关单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4.2 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雨洪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风险性,要以法律、

法规、经济、行政等手段来加强管理,在完善各项救助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投入机制,逐步推行洪水保险机制,建立全县雨洪资源利用管理基金,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来分散洪水风险,以有效的社会化保障体系增强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建立雨洪资源利用长效管理机制,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向立云.洪水资源化——概念、途径与策略[J].水利发展研究,2006(7).

[2]王浩,殷峻暹.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04,4(5).

[3]孙海峰.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6).

[4]孙雨洪,黄大英,赵月芬,等.推进雨洪利用体系建设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J],北京水利,2005(4).

[5]王胜奎.水循环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1(4).

[6]范垂仁,李洪尧.暴雨洪水预报方法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1993(3).

[7]李万绪.水库洪水期风险调度方法[J].大坝与安全,2003(1).

猜你喜欢
雨洪洪水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重庆跳石河雨洪关系和临界雨量预警指标分析
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区域雨洪模拟研究
又见洪水(外二首)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洪水来了
规范流域调度充分发挥雨洪资源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