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城市商业空间景观建设不能脱离城市本身,景观应当力求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相渗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商业空间,使其景观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窗口,能够直观地反映城市的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及历史传统。
我国城市有南北、东西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域的城市有不同的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建筑形式、乡土材料。表现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建筑、水体和植物景观和户外活动景观。另外,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也塑造了反映不同地方文化的景观。因此,气候条件和文化背景是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景观的主要决定因素,以下从这两方面来阐述具有地域特色景观的营造。
1.1.1 建筑
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建筑及空间的风格上各个城市截然不同。北方城市建筑体量厚重敦实,在空间的处理上为抵御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封闭景观,各方面都反映了北方冬冷夏热、干燥多风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南方建筑为适应炎热气候,外观开敞、通透、轻巧、纤细、玲珑剔透。通常南方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北方建筑注重保温保暖。
因此,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商业建筑景观,要从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条件出发,通过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变化来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形成能够反映地域自然气候的特色建筑景观。
1.1.2 水体
水不仅可以造景,同时也可以改善局部的小气候环境。是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景观的重要构成元素。其设计、利用与城市地域条件紧密相连。
我国南方多雨,地下水位高。可利用天然的水资源,如海洋、湖泊、河流、溪、潭等建造宜人的水景,也可将水景结合地形形成瀑布、跌水、喷泉等动态水景。北方干旱,原则上不设置大面积水景,可适当的设置小面积水池或喷泉。
因此,可以根据气候条件,结合水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利用水的不同景观形态来营造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城市商业空间水景。
1.1.3 植物
我国地处多个气候带,不同气候带表现出不同的植被类型。如寒温带的植被类型以针叶林为主;温带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暖温带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要类型。
位于不同区域的城市商业景观设计,可利用植物的生态性和季相性来营造特色景观。植物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长势茂盛的乔木可以给人提供荫凉的环境;在寒冷的冬季落叶的乔木又能透过缕缕阳光,给人送来温暖。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方的春色季相比南方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南方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因而,南方的城市商业空间植物景观应做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而北方则以常绿树为主,突出春色季相及秋色季相的景观。
1.1.4 户外活动
由于南北方的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人们对环境使用的时间以及使用的频率不同。北方冬季寒冷不适合户外活动,而南方除了雨雪及大风的天气,一年中绝大部分时间都适合户外活动。因此,南方城市户外空间的使用率比北方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户外空间的使用需求,南方城市商业空间比北方更加注重户外活动景观的营造。应根据前面所述的商业空间内人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营造满足人各种需求的景观。
城市商业空间与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之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决定了城市商业空间景观与城市景观应当协同发展。故应结合具体的城市甚至从特定的地区出发而论城市商业空间景观。景观规划设计思想与一个社会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和教育哲学密切相连。因此一个好的商业空间景观不仅是一个功能的产物,同时又反映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特点。空间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综合体。所以现代城市商业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才能完成由外至内的整体性。
城市商业空间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驿站、交汇的节点、创新的生长点。优雅的景观和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内在修养。相对于某一个历史时期而言,城市景观会展现出某种类似的、具有共性的特点;但是对于某一所特定的空间,其景观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种具有个性特色的景观往往是一处商业空间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使每处空间拥有与众不同的城市文脉。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商业空间的扩建、改建和新建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文脉结合不紧密的现象。这一做法使得城市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被无情割断与抛弃,丧失了城市最精华的特色,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寓文脉于设计之中,营造特色景观己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成为发展趋势。对城市文脉的传承既有历时性的纵向传承关系,也有共时性的横向环境联系。城市商业空间文脉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对历史景点的保护与延续,对传统规划风格及建筑风格的延续,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灵感,赋予各景观要素以文化内涵。
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些老商业区,或者是中西合璧的规划形式,或者是中国传统的布局形态,或者是反映地域文化的规划形式。这些特殊的形式都成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独特的景观。面临现阶段改建、扩建和新建的热潮,尊重城市发展历史,延续空间早期的规划风格,能营造出反映城市文脉的特色景观。
优秀的城市商业空间一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对历史文脉的遵循回应,形成一致的文化氛围。强调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也体现在对老商业区具有历史意义景点进行保护。
历史悠久的城市商业空间在布局形态、风貌特点、文化底蕴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具有强烈传统的景观特征,它已不单单是特定场所的财富,更多的是整个城市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有些历史遗存,几经沧桑,在市民心目中已成为该场所的象征之一,其形象己超出纯视觉形象的范畴。因此,保护好尚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景点是对历史文脉的一种尊重,是设计时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城市商业空间进行改、扩建过程中,由于很多城市经过较长的历史,己经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和传统文脉。在这种空间中营造新建筑,必然存在新建筑与周边群体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新建筑时应注意与老建筑相适应注意与老建筑的协调,领会传统建筑的设计精髓,提炼原有建筑的比例、符号、风格、材料、色彩、尺度来营造新建筑,使新老建筑表现出统一的风格。
传承城市建筑风格,除了采用与老建筑相同的设计手法之外,还可采用与老建筑不同的设计手法,表现出不同的建筑形式,更多地用现代主义甚至更新潮的手法设计建筑,但是最终表现出的作品却又与老建筑和空间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外,还可以在场地内展示不同时期的建筑,并将它们按建造的时间排列,通过建筑材料的变化、建筑风格的变化展现城市的历史。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不仅要在形式上表达自身,还要借助文化的力量以意义表达自身,有意义的景观能与人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城市商业空间往往集中了人类文化的精神精髓与最高成就,它通过历史的时间进程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空间内老建筑及大量存在的景观设施都可以是体现城市人文历史的重要的人文景观。它蕴含了特定环境发展起来的城市历史,传承了一定时间阶段积累的传统,反映了市民情感归属的意义。
旧有的人文景观是新景观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对市民使用主体表达新的内容。新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由于人们对传统、对历史一脉相承的认同,加之历史本身也是深刻影响我们对于景观美感的一种共同体验,可以追随前人足迹,延续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文脉;另一方面,今天创造的景观又是将来城市文脉的一部分。
地形是整个景观的骨架,直接联系着各种环境要素,决定着景观效果。改变基地的自然特性会导致全世界各城市的街道看来越来越相似,从而失去其自然特性。在设计和表现文化的差别上应考虑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尊重。
因为地形直接联系着众多的景观要素,影响空间构成和空间感受。首先,地形地貌可以分隔空间。可以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空间,如提高或降低平面来创造或改变空间。其次,具有控制视线的作用。地形的控制视线作用,是建立空间序列,它们交替地展现和屏蔽目标或景物。这种手法常被称之为“断续观察”或“渐次显示”。当一个赏景者仅看到了一个景物的一个部分时,对隐藏部分就会产生一种期待感和好奇心。此时赏景者为部分目标所戏弄,而想尽力看到其全貌,但他不改变位置是不能看到整个景物的,在这种情形下,赏景者将会带着进一步探究的心理,竭力向景物移动,直到看清全貌为止。设计师利用这种手法,去创造一个连续性变化的景观,来引导人们前进。所以,在设计时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加以充分运用,随高就低,合理组织空间,创造特色景观。
[1]鲁睿.商业空间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周晓红.城市步行交通与步行空间的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93(4)
[3]陈纲伦.“传统风貌一条街”的综合效益与多元模式[J].建筑学报,1994(5)
[4]卫明.创造“以人为本”的城市商业步行系统[J].城市规划汇刊,2000(1)
[5]汤志平.中国街道文化[J].城市规划汇刊,1993(1)
[6]付国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