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交往空间的塑造

2010-04-14 03:55:22李朝霞
山西建筑 2010年14期
关键词:单间学生宿舍学生公寓

倪 明 李朝霞

0 引言

学校交往空间既是校园规划的中心区,又是校园建筑艺术的高潮空间。校园中心区通常是师生聚合量最大的地方,它担负着人流的集散、课间休息,进行各种室外活动乃至组织大型露天集会的作用。因此,应根据活动特点划分好“动”“滞”两类空间。“动”空间是各种疏散空间,“滞”空间是各种不同的聚合空间和观赏空间。具体处理方式有:下沉式(以铺地、水体为主)、草坪式、绿地栽植式。可见,交往空间应是一种动态空间,在这个容易引起交往的场所里,可能就发生了师生们生活中特定的重要事件。

下面以学校中的学生宿舍和餐饮楼两方面内容来谈学校的交往空间。

1 学生宿舍

随着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人们在选择居住环境时,必然会将心理要求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通过近十年来我国中学的迅速发展和借鉴国外学生宿舍建设的优秀范例,为适应现代校园生活和建筑发展的多样性,目前也已经开展了对这一领域的重新探索和研究。亲密的同学之间心心相印的交谈、良好的室内环境会使学生们产生归属感和居家感,使他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消除心灵上的孤单和寂寞。

据学生交往对象和交往行为特性,以学生公寓的寝室为基本单位,把学生公寓交往空间的层次划分为:单间寝室交往空间—多间寝室交往空间—楼层交往空间—公寓建筑邻近交往空间—公寓组群户外交往空间。这种划分方法符合学生公寓的组成结构体系,并将抽象的空间形态具体化。

1.1 单间寝室交往空间设计

单间寝室是学生宿舍的最基本组成单位,也是最为复杂的交往空间,在设计上处理好房间的休息空间与活动空间,私密性与公共性之间的关系。在满足面积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家具布置,以有效地利用空间。

1.2 多间寝室交往空间设计

多间寝室交往空间主要是促进和满足寝室之间的相互交往,并应有合适的规模大小,一般在10人左右,以国内住宿标准一般为3间~4间。在设计中常用具有一定功能的公共空间将几个单间寝室有机的结合起来,促使其形成具有小家庭式的内聚、向心的组合形式,形成从单间的私密空间到多间共同拥有的公共空间序列,例如现在在国外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等采用的单元式宿舍即是如此。在西北地区的学生宿舍中,建筑面积有限,可以采取如图1所示的方法,改善其交往空间。

1.3 楼层交往空间设计

楼层交往空间是通过走廊将学生宿舍多间寝室在水平方向组合成的空间,它是不同寝室同学的重要交往场所。在空间组合形态上有多种形式,是学生宿舍交往的一个重要层面。合理的布局形态可以弥补学生公寓在单间或多间交往存在的缺陷。

对于外走廊,可以考虑如图2所示的处理手法,而对于传统封闭内廊则可取消部分房间,提供一个具有较好采光通风和景观的驻留空间以促进学生交往。

1.4 宿舍建筑邻近交往空间设计

我们所说的学生宿舍的邻近交往空间,是指与建筑联系较为密切的空间。在使用性质上主要是满足本栋学生使用的公共空间,包括归属于单栋学生宿舍的院落空间和公寓内部和外部的过渡空间。

1.5 宿舍群体户外交往空间设计

宿舍群体户外交往空间设计是单栋学生宿舍邻近交往空间的延伸,在使用性质上是多栋学生宿舍共同使用的外部公共空间。适度围合与开放的组群空间,加强学生宿舍体之间的联系,创造立体化步行交往系统。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外部空间环境,通过绿化、水景、活动、道路、休憩、小品等要素进行合理设计。

2 学生餐厅

学生餐饮楼内要想以空间的营造来成功地引导人们的交往行为,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除了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满足交往活动的需求以外,空间还应有合适的位置、环境(如适当的私密性、良好的光照等)以适合交往需要,并且用一些设施来激发、诱导人的交往行为。下面从餐饮楼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个方面来考虑交往空间的设计。

2.1 餐饮楼内部交往空间设计

在餐厅内部空间分隔时,要有意识的营造一些交往空间,诱导人的交往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餐饮楼的入口是众多人流出入及滞留的地方,在门厅附近设置活动室,或将门厅扩大,布置一些沙发休息座,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滞留空间,创造休闲、等候、信息交流环境,将增加学生餐饮区的亲切感和生活气氛,增进学生间的交往和信息交流。

2)餐厅室外走廊里人来人往,学生之间接触较多,是学生爱驻足交谈的地方。但人员的聚集会阻碍交通,若将走道加宽,或在走道上加上一些凹空间,走道即成为多功能的积极空间,是学生交往的又一处好场所。

3)屋顶平台的利用不仅是晾晒空间,也是理想的交往场所。利用逐层退缩所形成的阳台、屋顶露台,创造出动静皆宜的谈话、休憩、交往的场所。

2.2 餐饮楼外部交往空间设计

餐饮楼外部交往空间设计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利用餐饮楼楼群间的空间,妥善合理停放自行车,与绿化空间相结合,布置适宜的体育运动设施和适于停留、休息、集会的场地,形成易于交往的积极空间。

3 结语

校园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但是只要从当代学校师生的心理特征和特殊需求出发,提高空间功能的复合性、随遇性和归属感,提高空间的文化品味,就能创造出一个个随时随地都能吸引师生参与的高品味交往空间,让师生们在这里敞开心扉地轻松交流。

[1] 孙 澄,梅洪元.寄宿制中学校园的创作探索[J].新建筑,2005(3):37-39.

[2] 丁沃沃.适用、坚固与美观——谈学校建筑的设计与建造[J].建筑学报,2004(8):51-52.

[3] 刘晓平.宿舍区:作为聚居场所——某中学学生宿舍园设计构思[J].新建筑,1998(2):46-47.

[4] 陈 娜.学生集体宿舍室内设计初探[J].福建轻纺,2000(9):20-24.

[5] 牟子元,张必信.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校建筑[J].建筑学报,1996(8):34-36.

[6] 刘 轶,吴秋凤.学校形象设计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2):61-62.

[7] 阎国忠.对建筑的审美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1991(5):85-86.

猜你喜欢
单间学生宿舍学生公寓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52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6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06
牛津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附8例报告)
淮海医药(2015年1期)2016-01-12 04:32:47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6
高职学院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