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中医科 (南阳 473000)
失眠是临床比较常见而又难治的病症,长时间失眠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心损害,甚至诱发或加重其他病症,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临床上用丹栀逍遥生脉合剂治疗失眠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 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 13例,女 17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63岁,平均 39岁;病程: < 1年 14例,1年~ 2年 10例,> 2年6例。其中有 18例既往曾服阿普唑仑、舒乐安定、多虑平等,且逐渐加量,18例中有 6例还同时配合电针刺激头部穴位治疗,但其中 7例用西医疗法治疗后仍不能入睡,转而求助于中医。诊断符合 2001年 4月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且有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②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③病程至少每周发生 3次,并至少持续 1个月;④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中医诊断符合 2007年 2月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不寐”[2]病症的诊断依据。①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③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凡具备①必有症状和②③部分兼症、病史者,诊断可成立。
治疗方法 患者在基础疾病治疗的同时,原来服用抗焦虑药及镇静安眠药的患者继续维持原剂量,配合物理治疗的待疗程结束后,未采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予纯中药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丹栀逍遥生脉合剂:太子参 30g,朱茯神、炒枣仁、山萸肉、夜交藤、小麦、生龙齿(先煎)各 20g,醋柴胡、当归、白芍、焦白术、麦冬各 15g,丹皮、栀子、五味子、炙远志各10g,甘草 8g,琥珀粉(冲服)4g,大枣 5个为饮。每日 1剂,水煎取汁 300mL,每次服 150mL,每日 2次。并嘱咐:①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保持精神舒畅;②保证按时睡眠;③少吸食刺激食物。连续治疗 30d后观察疗效情况。
疗效标准 按《精神疾病治疗结果标准修正草案》中失眠的疗效标准[3]。痊愈:治疗后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 6h以上,睡眠深,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在 3h以上;有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但仍不足 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改善。
治疗结果 痊愈 6例,显效 15例,有效 9例,总有效率为 100%。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 2个月,患者皆诉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无明显复发。其中同时服西药治疗的 18例患者疗程结束时西药逐渐减量,其中 6例完全停药。
讨 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可分为广义失眠和狭义失眠。广义失眠即通常所说的“睡不好”、“睡不着”。具体地说,凡是处于渴求睡眠而又难以达到睡眠要求的状况都可称之为失眠。狭义失眠是指失眠症,为连续长期感到睡眠不好至少 3周以上且引起明显的功能障碍[4]。失眠在中医多被称为“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得。人之寤寐,由心神控制,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持心神调节寤寐的基础。每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致不寐病症。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于阴。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5]。治疗应掌握三个要领:①注意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如补益心脾,应佐以少量醒脾运脾药;益气镇惊,常须健脾,慎用滋阴之剂;疏肝泻火,注意养血柔肝,以体现“体阴用阳”之意。“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②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施以安神镇静。安神的方法有养血安神、清心安神、育阴安神、益气安神、镇惊安神、安神定志等不同,可随证选用。③注意精神治疗的作用[6]。本方丹栀逍遥生脉合剂正是遵照以上要领而制定的,其中逍遥散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的作用;丹皮、栀子凉血活瘀,清心除烦;生脉散可益气养阴,补肾宁心;配合酸枣仁益肝、养心、安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炙远志味苦泻热,能通肾气上达于心,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之功;山萸肉补益肝肾,育阴安神;琥珀粉定惊安神,活血散瘀;生龙齿镇惊安神定志;大枣、小麦均能补中益脾,养血安神。全方合用,共奏补心、疏肝、健脾、益肾,安神、镇惊、定志的功用,故用于失眠,效果显著。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 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4.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8.
[3] 王彦恒.实用中医精神病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98.
[4] 崔英海.中医治疗失眠症研究 [J].中国现代中医,2008,46(12):36.
[5] 刘 蕾,唐秀容,向劲松,等.刘永家教授运用安神定志丸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举隅 [J].光明中医,2009,24(3):423.
[6]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