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萍,张雅琳
(海军总医院,北京 100048)
2007年 6月 ~2009年 6月,我们采用伐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水痘患儿4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 83例水痘患儿,男 44例、女 39例,年龄10个月 ~13岁、平均 7.2岁,病程 6~48 h。患儿均有水痘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头面、躯干及四肢皮肤斑疹、疱疹,部分皮疹融合,呈向心性分布,有瘙痒感;体温 38.0~39.5℃,精神差,食欲减退;伴口腔黏膜疱疹 21例。病变范围广泛 57例,局限 2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 42例、对照组 41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丙种球蛋白 200mg/(kg◦d)静滴,连用 2 d。观察组加用伐昔洛韦,<3岁 35 mg/次、3~ 7岁 75mg/次、7~ 13岁 150mg/次,均 2次 /d,7 d为一疗程;对照组加用三氮唑核苷,<3岁 90mg/(kg◦d)、3~13岁 150mg/(kg◦d),均分 3次口服,7 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其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观察体温下降和皮疹消退情况。
疗效判定:痊愈:治疗 24~48 h体温正常;疗程结束时皮疹完全结痂。显效:治疗 24~48h体温正常;疗程结束时皮疹消退,或局部皮疹减少或消失。有效:治疗 48~96 h体温正常;疗程结束时局部皮疹减轻或消失,原皮疹消失或结痂达50%。无效:治疗 96 h体温不退或升高,原皮疹未消失或结痂不足 30%或加重。痊愈+显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统计学数据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退热及皮疹结痂时间:观察组分别为(2.3±0.7)、(3.5±1.0)d,对照组分别为(3.5±1.0)、(5.4±1.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 <0.01)。②临床疗效:观察组痊愈 20例,显效 11例,有效 8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分别为 9、10、12、10例,总有效率 75.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对照组出现轻度恶心 2例,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此病毒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传染。水痘传染性很强,从病前 1 d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水痘潜伏期 10~24 d,前驱期有低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表现,数小时或1~2 d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约 10 d。水痘的皮疹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呈向心性分布,发际、胸背部较多。皮疹开始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及疱疹,搔抓后继发化脓性感染易形成典型脓疱,并加重全身病情;未发生化脓性感染者,疱疹形成后 1~2 d开始结痂,数天脱落,一般不留瘢痕。但特殊类型的水痘不仅遗留疤痕,还可发生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如出血性水痘的水疱内容物为血性,有高热及严重全身症状,好发于营养不良、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新生儿水痘多于出生时由母亲感染,其一般表现较轻,可发生系统损害而致死;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凝血机制障碍及继发感染等原因时,可引起肺、肝、肾、胰、肾上腺等内脏局灶性坏死,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及早确诊、尽快减轻水痘症状、缩短治愈时间非常重要。
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体内转化为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阿昔洛韦,达到抗病毒作用。丙种球蛋白是免疫调节、抗炎药物,静脉用药后能迅速提高血中 IgG水平,增强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本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退热及皮疹结痂时间缩短,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提示伐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水痘具有疗效好、治疗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