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爽,韩兴勇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中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与渔业资源。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渔业为我们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同时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成为制约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发展休闲渔业的服务产业,增加产品的服务价值,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从现在一些开展比较好的地区来看,经营休闲渔业能够获得成功的,都非常重视改善和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对环境有积极的保护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在开展休闲渔业时,没有注意到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发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对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健全休闲渔业发展提供参考和经验借鉴。
休闲渔业起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在日本、澳大利亚、西欧、加拿大这些经济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并且逐渐成为各国的渔业经济支柱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
Josep Uoret等[1]于2006年通过对西班牙海洋保护区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休闲渔业对这一区域在生态学和经济学上的影响。Tony[2]阐述了休闲渔业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是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的世界产业;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已经融入许多国家的文化之中;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休闲渔业在许多方面影响着渔业环境和食物网(Food webs)。印度的Korakandy[3]认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与旅游业的联系,并有助于保护印度喀拉拉邦的水域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
我国休闲渔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休闲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浙江省、广东省、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等多个省市休闲渔业已得到了充分发展,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但是,休闲渔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我国学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机制、经营管理及规划设计研究过于单薄,对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
我国研究人员林法玲将休闲渔业概括为:它是以资源为依托,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渔业结合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渔业。上海海洋大学的潘迎捷教授也提出,中国渔业的发展战略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还要加强生态修复,发展渔业装备和设施。长期从事渔业经济研究的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陈源提出,发展休闲渔业要创新思维,要彻底改变传统的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坚持开发利用水域资源与保护水域资源并举[4]。中国社会科学院袁钢明认为,休闲渔业的异军突起将会促进我国水域环境质量的改善。查南冕等[5]指出,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做好调查研究,适度开发,各具特色,使我国的渔业经济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世界上一些主要渔业国家在休闲渔业的发展和管理上所积累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希望通过国内的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案例来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从而说明休闲渔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休闲渔业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由于和休闲旅游相关,既满足了人们追求“生态”与“个性”多样化需求,又对改良渔业生态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力开展休闲渔业对渔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生态环境是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休闲渔业的环境基础,在开发休闲渔业项目时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休闲渔业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把生态文化、生态养鱼、生态捕捞等融入休闲渔业开发中去,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休闲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不能满足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而休闲渔业的开展满足了游客短时间近距离的休闲要求。因此休闲渔业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开辟了新型的旅游市场。据中国渔业协会报告,休闲渔业在渔业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产值就达到180亿元。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不仅对过去旧的渔船进行拆解和改造,还加强内陆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模式,改善渔区、渔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化科学发展的和谐渔区。休闲渔业不仅是上海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渔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同时还对促进渔区环境改善、渔民增收和扩大渔民就业起了很大作用。上海市结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定了全市休闲渔业发展规划,提出休闲渔业项目的开发是对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并把一些符合条件的渔船改造成休闲娱乐设施,既开发了新的旅游资源,又减轻了捕捞强度,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我国渔业资源衰退日益严重,发展休闲渔业便能充分利用广阔的海域,分散人口集中度,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缓解。通过渔业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境友好行为,提高渔区居民环境保护和环境整治的意识,从源头上保证和维护生态环境,使休闲渔业的开展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钓鱼爱好者已达到9 000多万,假如每位垂钓者每年消费200元,全国每年就有200亿元左右的大市场。休闲渔业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休闲项目,非常注重生产与人和自然环境多方面的和谐,它利用食物链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改善城市生态[6]。因此,在一些休闲渔业开展比较好的地区,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及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划和管理。如上海市崇明岛在开展休闲渔业和休闲农业时,非常注重对整个岛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崇明岛位于西太平洋沿岸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区,地处中国最大河流长江入海口,是全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中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为1 267 km2。按照生态崇明的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统筹空间布局。崇明岛综合体现“长江入口绿色之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遵循“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照不同区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要求,将崇明生态岛划分为四类区域,即永久保护区、开发控制区、战略储备区、适度建设区。其中,崇明县的陈家镇瀛东村在开展休闲渔业的项目上,结合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瀛东村渔家乐成为休闲渔业的品牌。
瀛东村位于崇明岛的最东南端。从1985年开始,瀛东村围垦荒滩280 hm2,建立起一个以淡水养殖为主的新型渔村,1989年定名为瀛东村。全村现有农户52家,村民174名。2002年全村的总产值就已达千万元,人均收入1.3万元,家家户户过着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成为上海市文明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的先进单位。从2001年开始,瀛东村规划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农旅、渔旅”结合上做文章,开辟渔家乐生态旅游项目。为了开展休闲渔业,瀛东村组织了全村的劳动力,将全村所有的空闲地按照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并统一建造渔民新村,使整个渔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有如一个大花园,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村民们还制订了文明公约,共同维护渔村的环境,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市郊独特的旅游品牌。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2002年3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挥毫题词“崇明瀛东生态村,两个文明双丰收”。2005年,被国家旅游局等单位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瀛东村开辟了供游客开展活动的渔家和渔塘,举办各种游玩活动,如:一日渔民,为游客准备了钓、叉等捕鱼工具及捉鱼等表演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捕鱼活动,和渔民一起劳作,分享渔民的乐趣。东湖垂钓,瀛东村村民在拥有数百亩天然水域的东湖定期举行钓鱼比赛活动,垂钓爱好者可以泛舟垂钓,沉浸在东湖的风情之中。渔具博物馆,从2003年开始,瀛东村村民将积聚的渔民多种多样的传统特色捕鱼器具集中展示,让游客近距离接触、大开眼界,不仅了解了捕鱼知识与渔民的生存方式,还体会到渔民的智慧和艰辛。品渔家宴,瀛东村主要以海鲜为特色的渔家宴现在已经名声在外,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会品尝到瀛东村以“鲜、特、美”闻名的海鲜。
根据崇明生态岛建设总目标,以国家级生态县的标准为切入点,推进崇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于2006年开始3年环保行动计划,在加快经济增长同时,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创建了24个生态文明村,并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管,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建设223 km2烟尘控制区。投资4 500万元改建庙港、跃进水闸,县级河道和乡镇、村级沟河整治。崇明岛的规划和建设围绕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主题,大力宣传崇明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精心打造生态文化品牌,面向都市人群,旅游人数不断增加,旅游收入稳定增长。现在,崇明旅游市场情况良好,通过扩大宣传、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举办旅游节等措施,崇明东、中、西部三点一线错位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同步增长。2008年市、县、乡镇村投入资金达9 000多万元,接待游客11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完成直接营业收入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崇明岛通过大环境的整治和休闲渔业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也使整个崇明岛生态环境得到最好的保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要发展休闲渔业,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同时,休闲渔业的开展又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休闲渔业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项目,有些地区休闲渔业的开展因为环境的问题而发展缓慢。休闲渔业主要集中在近海和淡水水域,这些区域是鱼类多个生命阶段和活动(如产卵、摄食、洄游等)的重要栖息地。休闲渔业比传统渔业涉及更多的人类活动,因此如管理不善便容易造成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使鱼类生活环境及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
有些地区开展休闲渔业项目一哄而上,又片面地把休闲渔业理解为吃吃喝喝,因此围绕着水域建立了很多餐馆,但由于对垃圾和污水的管理不到位,使水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最后使休闲渔业的开展难以为继。所以休闲渔业的开展中,如何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缓解资源衰退状况,确保渔业生态安全,已成为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7]。
另外,针对我国依然严峻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有关部门认为,海洋环境污染的源头是陆源排污。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沿海城市周边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污染,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影响十分严重。这也是今后开展休闲渔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以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吸取国内外休闲渔业开展中的经验教训,合理开展休闲渔业,重视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地区的渔业资源状况对入渔人数、渔获数和品种、入渔时间、区域、渔具等加以限制,加以法律规范[8],还要重点完善渔村基础设施,使沿海地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突出地区优势和地方特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倡生态型休闲渔业,在给游客带来全新的环境感受的同时,通过海洋和渔业知识的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环境友好行为。
强化保护重要休闲鱼种资源及其栖息地。随着海钓的增多,我国的渔业资源和海域、礁石等生态环境已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各地渔政、水产、环境等相关部门要对重点海钓点进行保护,对海钓人数、船舶要求、渔具规定、生态环保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此外,大力建设人工渔礁,为鱼类与水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栖息环境,增进海洋鱼类的栖息和繁衍,以便形成良好的生态型休闲垂钓环境,促进休闲渔业的健康持续发展[9]。
[1]Josep Uoret,Nuria zaragoza,David Caballero.Biolo calalld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creational boat fish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the marine resenre of Cap de creus[J].Fisheries Research,2008,91(2-3):252-259.
[2]Tony J P.Recreational Fisheries: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Evaluations[M].Hoboken:Wiley-Blackwell,2002:150-170.
[3]Ramamkrishnan Korakandy.Recreational Fisheries Development In India[M].New Deli:Daya Publishing House,2000:348-350.
[4]逯寒青.我国发展休闲渔业大有可为 [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6-16-52-48-1199.html.
[5]查南冕,戴明华.我国的休闲渔业[J].水产科技情报,2001(2):85-87.
[6]吴凯,谭春兰.都市渔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浅析[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81-85.
[7]冷继茂,周文琴,肖德福.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利用模式[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0):155-157.
[8]方海,谢营梁,李励年.国外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管理现状及我国休闲渔业管理对策 [J].现代渔业信息,2008,23(10):16-18.
[9]伍鹏.海钓业与海洋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渔业经济研究,2008(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