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莉
(焦作职工医学院临床医学部,河南焦作 45415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008年 1月 ~2009年 6月,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10例,男56例,女 54例;年龄 56~82(61.12±5.43)岁。血压偏低39例,血压正常 43例,血压偏高 28例;心绞痛分级Ⅲ级 48例,Ⅱ级 62例;初发劳力型 46例,恶化劳力型 64例;心率 >100次/min 58例,<60次/m in 52例;并糖尿病 35例,高脂血症 35例,高血压病 28例,心律失常 12例。均符合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相关诊断标准。将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5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予硝酸甘油静滴及阿司匹林片、消心痛、富马酸比索洛尔片、辛伐他汀片口服等常规治疗,并血压升高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肝素 50mg皮下注射、1次/8 h,苦碟子注射液 40m l+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 1个月。疗效评定标准:1周内无心绞痛发作,心电图 ST段回升 1.5mV以上,主要导联 T波倒置变浅达50%以上或由平坦变为直立为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程度减轻,心电图ST-T段有不同程度改善为有效;心绞痛发作无改善或加重,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为无效。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显效 34例、有效 17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为 92.71%,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17例、无效 18例、总有效率为 67.26%,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χ2=4.936)。
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梗死前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等,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加重,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冠脉管腔狭窄导致血流量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心肌内集聚过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丙酮酸等酸性物质或类似激肽的多肽类物质,刺激心脏自主神经的传入纤维末梢,传至大脑从而引起疼痛;而躯体用力、血流冲击、应切力变化、炎症等可使冠脉斑块边缘破裂或出现裂隙,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堵塞微血管。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时作出诊断和处理可避免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机制:①小剂量肝素静滴可及时改善血液黏度、减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血流量,促进冠状血管侧支循环建立。②苦碟子注射液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通过减少自由基形成及增强一氧化氮作用等使硝酸酯类敏感性增强,从而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
总之,小剂量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