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思考

2010-04-13 06:26张小平
关键词:师生政治思想

张小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北 石家庄 05004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思考

张小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北 石家庄 050043)

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师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客观分析高校师生群体思想和价值取向的主流表现、新的特点,正确认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探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对于当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意义重大。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价值取向;描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两个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实生活中各种价值取向和观念甚至信仰呈多向化、多元化。相应的,高校师生群体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在新形势下,如何造就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党和政府关注和重视的重点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当前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对高校师生群体思想和价值取向的观察描述

(一)主流表现

高校师生群体具有学识丰厚、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以理服人的突出特点。当前高校师生总体思想政治状况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取向积极向上。他们从国内外以及改革开放前后的鲜明对比中,特别是从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深刻感受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使中国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智选择。他们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高度认同,对保持我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抱有信心。这是多年来社会各界、各高校党委及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的成果,为高校的各项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政治保证,为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新的特点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政治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随着知识膨胀,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以及了解事物的渠道、角度增多。由此,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认识呈多角度化、着眼点选择多样化、思维过程的逻辑变化多通道化,即对同一现实,思想的结果多样化,必然引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当前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

1.不同年龄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程度不同

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思考、推理、判断而得来,思想的取向和信仰的选择源于对现实的认识的全面、客观程度。即思想是思想者对现实的反映。由此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往往在生活过程、工作关系、业务活动中产生。

目前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特点,决定于其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价值观念的熏陶积淀不同,也就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程度。1950年代出生的教师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决定了其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但这部分教师以陆续进入退休年龄。1960年代和1970年代出生的教师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管理骨干甚至是学科或专业的领军人才,他们是生在红旗下(改革开放前的各种观念深刻影响着他们)、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代,他们亲历了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过程,对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会,各种价值观念曾在这一群体激烈的碰撞、交织,最终大多数人能理性地认识改革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较认同。

目前“80后”、“90后”已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离传统年代越来越远。可以说高校师生总体以“80后”为主,他们是生在改革开放初期,长在改革开放深化过程中的一代,最明显的是社会的各种思潮与其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家庭成员参与改革成果分享程度相组合、揉合,更多的影响了其价值取向的形成。他们较少受传统价值观念的熏陶影响,一部分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尚未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关注较多,但认识上存在偏激和肤浅的成分,理解也不够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认知和认同,影响了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同时,一部分人在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很自我”甚至“唯我”的倾向,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缺失。

2.受教育对象的独生子女身份增多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受众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父母抚养与教育方式有别于多子女父母,独生子女生活圈子狭小,与社会及同伴的接触机会远不及多子女时代的孩子,他们被更多地囿于家庭、学校、成人等环境中,与社会现实脱离,对生活认识不足。。这些独生子女的教师和学生群体,一般自我中心意识强,沟通协调能力欠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既孤傲又脆弱的性格,团结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脆弱,容易出现极端行为。

3.重业务素质、轻思想品德的倾向仍然存在

实际工作中,各高校普遍重视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吸引高层人才,积极培养拔尖人才。这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体系中仍存在重科研、重项目,轻教学、轻师生关系、轻团体活动的倾向,存在重业务素质轻思想道德的倾向,客观上起到松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使部分教师和学生放松了思想政治素质的修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冷淡、漠视甚至反感,久而久之,集体观念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情绪膨胀,过分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且这样的人有时在短时间内并未感受到其对生活工作显明的不利影响,也未受外在制约,助长了这种倾向的蔓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形成,不利于推进高校各项改革的推进。另外,教师往往是某一学科或专业科学的探求者,他们往往在教研过程中养就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在专业上可以做到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而在思想道德上往往喜欢独善其身。

4.对资历的过度欲求导致部分教师漠视教研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目前由于学历、职称、荣誉等与个人经济利益、职务取得有着密切关系,有的教师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缺乏踏实做学问、求知识、练能力的精神,存在片面以获得更高学历、早日取得更高一级职称、高一级职务为目的的现象;有的重名争利不惜代价,甚至以弄虚作假为手段去达到目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教风学风,浮躁、逐利之气有所蔓延,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师形象,有悖于科学精神。

二、加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实效性的深度描述

多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统一认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面对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方面显现出的新特点,也表现出其工作中的不足。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理念陈旧,不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基本内容学习,片面灌输高深理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基础不牢,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单调,教育效果与期望有偏差;互联网具有的快捷、开放、匿名等特点,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对师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基于以上不足,应该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朴实细致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解放思想既是一种境界和思维,更是一种大胆而理性的分析、判断处理事务的能力,是客观地分析过去、准确认识现在、科学决策未来的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求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是关键。过去一谈思想政治工作,人们就想到读本本、念报纸等居高临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情景。新形势下,要根据师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主流表现和新特点,更新观念,破除以往不切实际的高、深、远教育观念,树立新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包括对他人的引导、教育工作,同时也包括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消除官本位意识,围绕师生的思想特点、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要尊重个性,强调扬长补短,循序渐进,激活内核,达到提升思想政治品质的目的。

2.树立朴实细致的工作理念

现实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不需要轰轰烈烈,也拒绝高高在上的教导,而是更需要扎实细致、朴实交心,要扭转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假、空、远的印象,使真、实、近成为基本特点和印象。要增强柔性意识。在以往刚性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以柔性教育滋润心灵,渗透核心价值,即通过弥漫、包围,达到以柔致刚的效果。

3.从人性和谐的角度去看、去理解、去做思想政治工作

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性和谐,须适应人的“三性”,对人实施三种教育,即物质的教育科学教育、人文的教育和灵性的教育,形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信仰精神,三者缺一不可。科学精神指导人的自然性以求真,人文精神指导人的社会性以求美,信仰精神指导人的精神性以求善。任何单一教育都会造成理智的扭曲。人的三种精神的培育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在人文教育和灵性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让大家认知到接受这些内容首先有利于个人的均衡和健康发展,并逐渐转变、内化为自觉的研读和支配行动的理念和思维,引导其科学选择精神信仰。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面学习,培养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人

1.加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师德教育等基础内容的教育

公民作为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力量。对高校师生进行公民教育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提升他们的公民素质,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还应注重师德教育。高校教师在知识经济发展和人才竞争中负有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则是他们承担历史使命、完成社会职责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为此,高校应加快改革进程,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消除人才的负淘汰效应,创造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人才成长、成才、成功的机制和环境。

2.重点开展爱国主义、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基本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的训练,更应该培养有思想和判断能力、有人类共同理想和共好意识的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高校师生全面、准确的理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科学判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培养有崇高精神追求的人。

(三)围绕主题突出重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现代的理念和科学的内容,还应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1.加大理论学习和研讨活动的宣传力度

通过宣传栏、报纸、网络、电视节目制作等形式及时把党的理论、学习体会传播,为师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提供良好的理论学习平台。及时传递高校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的信息和动态,带动各党委、党总支组织好本单位的中心组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深入介绍各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广大党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所取得的有益经验,将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的成果有选择地制作宣传材料,力求图文网并茂,生动、详尽、客观地反映学习体会和成果。

2.依据高校工作重点,围绕教职工和学生两个主体

围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人物如教学名师、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对学生中的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自强自立的优秀大学生等的事迹报道展示,让更多的师生了解他们学识、荣誉背后的辛劳与勤奋,揭示成就取得的一般品格和聚集的工作精神;对于大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活跃在教学、科研领域的教师,要真实反映、跟踪他们忘我工作的精神,对学识的执着追求精神,他们是可望可及的榜样,选树这些典型有着显著示范效应;更有大批青年教职工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着、成长着,他们是高校发展的未来,他们代表着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群体,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关注、关心他们,形成尊师重教的环境氛围,围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而建章立制、开展的各项活动,激发、促进、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引导教职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体现各级领导对他们的重视、关心、爱护、保护、支持。

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青年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个根本任务来进行,从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认清政治与业务、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个人与国家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深入研究和回答青年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识别思想理论是非的能力。努力探索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使青年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从而有效地促进其专业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村镇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部分内容,参加青年志愿者、社会公益和勤工助学活动等,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意志作风的培养。围绕核心价值体系开展不同侧面系列讲座、演讲、文艺演出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陶冶情操,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采取有效措施,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倾诉空间和园地,倾听心灵之声,加强情感沟通,促进相互交流,化解困惑和矛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发挥网络宣传的优势

应努力使校园网络成为人们了解校园、了解社会、传播科学文化、弘扬正气、陶冶情操、获得有益启迪的可信赖的信息源。把网络建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阵地。要合理设置栏目,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归类发布相应信息,并及时做好信息的更新,为师生了解学校全面情况和改革发展、和谐校园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平台。

[1]班秀萍.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J].理论前沿,2008(21):44-45.

The Interrelated Reflection on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ZHANG Xiao-ping
(Propaganda,Shijiazhuang Railway Institute,Shijiazhuang 050043,China)

The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at colleges survive and develop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college teachers and students’thinking has also followed many new features.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consequent that we should analysis the main performance and the new features objectively,recognize the shortcomings correctly and investigate the thought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deep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validity;values;description

G642.0

A

16740386(2010)01008405

2009 08 23

张小平(1963-),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宣传。

猜你喜欢
师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