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利益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惟一出路

2010-04-12 20:42本刊评论员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5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利益医生

★本刊评论员

2010年2月,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意见终于面世,不出所料,“意见”再一次强调了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公益性,要求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医改,是因为看病难、看病贵,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原因。但为什么要改革公立医院,这其中缘由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识清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就是若干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医院及医疗行为利益化,从利益倾向到追求利润公开化,滥用药、滥检查、过度治疗,成为看病贵、看病难的最大祸根。正因如此才有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公立医院改革若想成功,主动或被动地使公立医院放弃利益也就是放弃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才是惟一出路。换言之,公立医院如果不放弃追求经济效益,不彻底告别企业式的经营,医疗行为不与医院经济收入完全脱钩,即便什么样的补偿机制、再多的财政投入,公立医院改革也绝不会成功。

也许有人说,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实体,又确实存在“商品”交换,如果没有经济效益的杠杆根本行不通。其实不然,公立医院最有条件放弃利益。其一,公立医院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医生们都是党任命的干部;其二,医疗行为本身是救死扶伤,与经济利益无涉;其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完全有实力负担公立医院。所以,公立医院放弃经济利益可谓天时、地利。

公立医院放弃经济利益将如何运行,有三点便可解决。一是医生养起来。有开明者曾一语道破:当医生不知道一个检查、一片药多少钱的时候,医改就成功了。医生的收入来自政府财政,自然就不再关心药价、检查费了,而且以政府现在的财力,供养医生则完全可能。在这方面,政府已有成功的先例:公立学校的教师的收入现在就由政府负担,学校滥收费几乎荡然。医生队伍与教师队伍相比,素质、数量大体相当,古时就是一类人,都被尊称为“大夫”。至于有医生因断其“回扣”、“提成”而不安心工作,也大可不必担忧,医生的职业本身就是对道德素养要求很高的职业,更是被比作父母的职业,如果拿着高于公务员的工资仍不能满足,这种人正好被淘汰出局,他们离开医疗行业那是百姓的大幸。再者,医生们看病不再盯着病人的口袋,医患关系立马好转,医生们会重新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高了,还是能吸引那些有上进心、道德素养好的青年人投身医疗事业的。

二是医院管起来。医院不再经营,但不放弃管理。相信没有了经营的压力,管理起来,院长们更会得心应手。在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眼前的就有:政府各部门哪个不是管理得井井有条,除正常工作以外,每年还为老百姓办许多实事。至于涉及经济方面的管理,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经验可循。设立专门针对医院的基金会就是一个好办法,一个基金会对应一个或若干个医院,政府的投入不直接给医院,而是投入到基金会,医院的治疗收入也都回流到基金会,基金会的管理者由政府指派,对政府负责,与医院管理者无关,医院需要支出由基金会按预算拨付。基金会只监督经费的使用而不考虑资金的金融效益。换句话就是只管理不经营。

三是分“庙”赶“和尚”。现在的医院越盖越大,专家越来越集中。医院越大,管理难度就越大,成本也越高,患者集中度也越高,看病就越难。过去机构改革有一条经验就是拆“庙”轰“和尚”。意思是机构改革人员越减越多不好办,干脆把机构取消,人也就减了。大医院也如是,把“协和”减小一半,那些专家就没地方呆了,多余的可以去中小医院,公立医院布局自然就优化了。也许有人说这是无知,说这些话的人自然想到的是“高精尖”学术研究,肚子里一大堆的所谓临床科研、医学规律的道理,林巧稚一辈子没写过论文,谁又能否认林大夫是科学家呢?

其实公立医院改革,或者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不难,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关键是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利益医生
最美医生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