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2010-04-12 17:39:53周起香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稳压高压氧脑病

周起香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新余33802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分娩期、出生后婴儿发生窒息,致使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出血、软化为主要病变的脑损伤。它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常常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小儿智力及躯体发育障碍的重要作用。而高压氧是通过提高血氧含量及血氧分压,使血管内的含氧量和脑组织中的储氧量显著增加,增加氧在脑中的弥散距离,挽救濒死的缺氧细胞,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纠正脑内血流分布失衡,从而改善脑局部缺血缺氧情况[1],配合临床治疗。笔者采用高压氧用于临床已经10余年,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应用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1例共1 010人次。1次◦d-1,10 d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其中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每人治疗1个疗程共400次;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11例治疗2个疗程共220次,4例治疗3个疗程共120次;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3例治疗4个疗程共120次,3例治疗5个疗程共150次。

2 护理

2.1 操作前的准备

2.1.1 设备检查及消毒

操作前对氧舱的各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同时治疗前对筒体使用1∶2 000的“84”消毒液擦抹,必须使用全棉柔软的毛巾,舱内被褥用紫外线消毒30 min,床单用已高压消毒的。

2.1.2 氧源检查

检查氧气瓶和系统供氧的供氧压力,确保氧源充足。输送的氧气要经过湿化装置湿化,以防舱内静电集中。

2.1.3 调节室内温度

由于婴儿氧舱内的温度是靠室内温度控制,所以在开舱前需要观察室温和舱内温度是否在20~26℃之间,根据天气变化必要时提前开启空调,让室温达到开舱要求。

2.2 患儿准备

对患儿进行必要的体检,病情必须稳定,在进舱前30 min~1 h喂好奶,不宜过饱。为患儿换上全棉衣服、包被、尿布并保持干燥。手、脚包裹妥当。

2.3 患儿入舱

托盘内垫好棉垫,患儿所用的被褥、枕头均应为全棉。打开高压氧舱舱门,拉出托盘,将患儿置托盘中央,取右侧卧位固定好,体位面向操作人员,以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2.4 洗舱

婴儿氧舱洗舱常用“常压门缝洗舱”,即关好舱门,留1 cm左右缝隙,关闭排气阀,打开进仓阀,以每分钟10 L的氧流量洗舱10 min。

2.5 升压阶段的护理

洗舱10 min后,调节进气阀输入流量以5~7 L◦min-1的氧气输入,密闭舱门,对氧舱内缓慢均匀加压,升压速度为每分钟0.003~0.00325 mPa,约20 min左右能达到所需压力,压力一般为0.06~0.065 mPa。

2.6 稳压阶段的护理

当氧舱压力达到设定治疗压力后,关闭进气阀进入稳压阶段,稳定吸氧时间一般为30~35 min,为提高稳压阶段氧舱内的氧浓度和稀释氧舱内患儿呼出的废气,笔者采用了稳压过程中换气。稳压换气的方法是持续氧流量换气,即在稳压开始到稳压结束的全过程中,同时打开进、排氧阀及进、排氧流量计,使流量均为每分钟4~5 L,此时应使氧舱内压力表的指示值保持不变。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舱内氧浓度,又能改善舱内空气质量,是一种极为适宜的操作方法。

2.7 减压阶段的护理

当稳压吸氧完毕后,关闭进气阀,调节排气阀输出流量以5~7 L◦min-1均匀降压,降压速度以每分钟0.003~0.00325 mPa,使舱内压力约在20 min左右均匀下降至零,排气流量表也要下降至零才能打开舱门,将托盘拉出,抱出患儿,入舱前给氧者,出舱后应给氧。

2.8 出舱后整理

检查患儿,及时更换汗湿衣服及尿布,防止受凉感冒,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方可离去。对舱体内外及环境进行消毒。

3 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操作规则。②高压氧舱应远离火源,避免热源、烧烤;禁止室内吸烟,禁止使用油剂擦舱内。③有机玻璃舱体不能用酒精、紫外线消毒。④舱内不得使用化纤、丝绸等产生静电的材料以防着火。⑤患儿入舱后专人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减压,做好出舱准备。⑥患儿入舱前后应体检,出舱后至少严密观察2 h。⑦升压或减压不可太快,以免患儿出现不适。⑧高压氧舱任何部位发生障碍应检修后再用。

4 讨论

采用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已普遍被认可,无任何不良反应,此操作简单,便于观察病情。氧量易于掌握,安全系数大,用后要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减少并发症。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操作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笔者通过临床应用和观察,主张确诊后应尽早采用高压氧舱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最佳,恢复好,对提高新生儿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减少致残率有重要意义。因为新生儿脑组织代谢最旺盛,脑的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但脑内糖原很少,葡萄糖及氧全靠脑血液循环供应,一旦缺血或缺氧就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和代谢,也可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1] 吴钟琪,朱双罗.高压氧在儿科及产科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11.

猜你喜欢
稳压高压氧脑病
扩散张量成像MRI 在CO中毒后迟发脑病中的应用
基于T型连接变压器的异步发电机稳压稳频控制
广西电力(2016年6期)2016-07-10 12:03:37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河北中医(2016年12期)2016-03-08 06:04:54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基于迟滞比较器的双阈值稳压供电控制电路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稳压系统在ICPT中的应用
基于DSP的稳压控制系统设计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31
高压氧联合天麻素及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电针配合高压氧治疗神经性耳鸣27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