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忠,黄丹丹
(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社,广东 广州 510640)
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本概念应势而生。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被西方经济学界视为20世纪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美国经济学家MJ鲍曼称其为“经济史上的革命”。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中的第一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本质是凝聚在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在与物力资本结合后,能够创造出价值,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带来经济收益。一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投入一定的成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凝聚的过程就是进行投资后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人力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的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一个数量概念,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概念,是经过投资开发后的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稀缺性的能力特征。显然,作为资本和财富转换形态的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投资是区别两者的关键所在。企业的人力资本指的是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形成的、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身上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的竞争力及能力,体现为核心员工的洞察力与执行力,是企业生产的静态反映,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开发而形成的结果。
核心竞争力概念是美国管理学家拉哈德(C.K,Prahalad)和(GarryHamel)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
出版社是知识密集型企业,主要从事知识的生产、传播、积累,其有形资本甚少,更多的是人力资本,版权等无形资本,其价值创造主要依赖于管理者、员工智能的充分发挥,出版社员工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人力资源,而是人力资本。[1]根据出版产业的特点和拉哈德哈、默尔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表述,笔者认为,出版社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自身能否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从而向社会提供适合市场、满足读者需要的图书产品和服务。而这一切依赖于出版社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发现市场、识别市场机会的市场知识,以及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选题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整合构成了出版社的核心能力。人力资本的本质是凝聚在人体中的知识和技能,出版社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决定了其发现市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决定了出版社资源的效率和效能发挥。可以说,人力资本是出版社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是构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出版社离开了人力资本,其核心竞争力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2]笔者从在归纳众多观点的基础上,认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是出版社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1.管理能力。管理能力决定了出版社的长远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也决定了出版社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是出版社能否充分整合和利用本社所有的内外资源,并根据自身特点,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适时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保持健康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管理能力是出版社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出版社获得信息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由于管理和决策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图书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出版社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选题策划能力。选题策划是一个集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专家评估、确定立项、遴选作者、制定写作方案等环节的系统性工作,属于出版社的产品研发工作,关系到出版社的选题方向和选题结构,因而直接维系着出版社的发展后劲,关系到一个出版社生存。出版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选题的差异性、独特性,编辑策划的前瞻性和创意性。选题策划能力应有延展性和不易被模仿性,即其优势具有差异性基础上的应用范围的延伸和向更高层次的不断创新。选题策划能力是形成出版社核心竞争的关键,越来越受到各出版社的高度重视。
3.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是适应市场变化、积极引导消费、争取竞争优势实现的能力,他是出版社市场应变能力、销售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市场应变能力是出版社及时洞察的消费态势,把握市场走向,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图书市场。市场销售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争夺读者,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能力,使出版社将选题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优质的图书也需要巧妙的销售策略和手段的支撑,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模式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市场销售能力更显得重要。市场营销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出版社市场竞争战略实施的有效程度。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最终是在市场上通过市场竞争能力得以体现。
从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来看,管理能力、选题策划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应是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这些能力的拥有者或载体是出版社的经营者、选题策划者和市场开拓者,这些人员是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因此,出版社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出版社中人的竞争力,尤其是出版社的管理决策层、编辑和市场营销部门的核心骨干层,他们在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于核心竞争力,而人力资本又是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因此,如何识别出版社人力资本是出版社人力资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力资本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来说,每一类员工的价值和作用是不一样的。[3]所以,出版社必须在岗位分析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哪些岗位、哪些员工对出版社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即哪些员工是出版社的人力资本(这里指人力资本构成的主体)。
笔者认为,只有那些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具有战略性、稀缺性,从事难以替代的高附加值工作的核心骨干员工才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是普通的或一般的人力资源,而是对出版社生存具有根本性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他也不是物质资本的雇佣者,而应成为出版社的产权主体。他能够通过创造性劳动保证出版社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并能为出版社带来超额利润。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版社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取决于出版社拥有的一支企业家素质的经营者队伍,他们凭借其特殊的经营管理和组织才能及把握机会的能力,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出战略决策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与成长潜力,在出版社经营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由于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对出版社生存和发展重要性的日渐凸显,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成为出版社核心业务。所以,出版社经营者、选题创新者和市场开拓者这些拥有强势知识的人力资本,在出版社内部生产、分配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4]
在出版社的人力资本的具体识别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管理学中的“帕累托法则”,又称“二八法则”。该法则认为,企业中有80%的业绩往往是由20%的优秀员工完成的;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核心员工创造的,他们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出版社对其的投入。这里的“二”和“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的比例并不固定,而“二”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关键少数”的概念。
在出版社中,笔者认为,这20%的“关键少数”员工,包括:运筹帷幄的决策管理者、选题策划能力强的编辑、营销能力强的营销人员。这部分员工具有很强的市场领悟力和洞察力,对图书市场变化能够迅速反应;他们掌握着出版企业的重要信息和资源,对出版社的管理和运作了如指掌。这部分员工构成了出版社的人力资本,他们人数不多,但特别重要。他们是出版社的核心层、中坚层和骨干层,他们是构筑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他们左右着出版社发展的方向,决定着出版社的兴衰。出版社其它资本能否获得回报,获得多少回报都是由出版社的人力资本决定的,它保证了出版社里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关键少数这个概念是动态的,管理上也要动态。一方面出版社要积极建立关键少数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实行动态管理,对关键少数实行末位淘汰制,或者按一定比例淘汰。通过对关键少数不断的调整,引进优秀成员。其优秀成员,可以从出版社外部招聘,也可以是本社那些具有潜质的并在有效激励机制下成长起来的员工。这是维持出版社人力资本活力,进而保持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