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0-04-11 14:25
化学教与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化学人文

曹 扬

(1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江苏镇江212016;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曹 扬1,2

(1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江苏镇江212016;2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人文精神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教材探讨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化学教学

一、人文精神与教育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内涵极为丰富,不同的国家地域、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诠释和诉求。新时代必然赋予“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学者周国平认为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内涵由三个层次构成,即人性、理性和超越性。第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我们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和谐统一的,科学教育必然有其人文价值。科学教育活动能满足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要,形成人的科学气质与健全的人格。科学精神可以外显为许多精神品质: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对他人失误的宽容态度,在权势面前捍卫真理的勇气,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追问等等。因此,科学教育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在科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科学所内含的精神资源的作用,以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是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化学教育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在化学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还应该充分挖掘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使之与科学精神形成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教育改革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共同特点和趋势——人文教育的复兴,倡导终极关怀和对本体追求的精神。在化学教育方面表现为:(1)转变化学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提供多元化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3)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拓展化学的视野,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渗透;(5)贴近学生经验,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生活价值;(6)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7)重视化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都努力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也强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表述,透露出新课程改革鲜明的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意识。这种意识,既体现在课程结构、课程标准中,也体现在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的变革上。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在新的高中化学教材编写中,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采取了模块化形式,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做了很大的革新,教材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变化,要求化学老师能够主动的将人文背景融合到教学中,有意识的挖掘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引导学生理解人文精神的实质,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融合到科学教育的实践中。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化学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不仅仅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融人了很多人文素材,使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利用好这些人文素材,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发展的历程,使其体会化学家的精神世界;感受化学中的和谐美;培育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

1.利用化学史素材,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中学化学教材中存在着丰富的化学史素材,展现了化学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这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粮食,对于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起重要作用。如苏教版化学必修2(P28)“交流与讨论”,介绍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四位科学家通过实验,逐步深入探索原子结构,逐渐完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更感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阶段随着认知方法工具的改进,事物的本质逐步展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只有相信科学实践,在实验中发现真理,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才能有所进步,从而给学生以精神启迪。在化学教材中这样的材料有很多,如凯库勒研究苯的分子结构,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钋,对它们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课程目标。

2.体会化学中的和谐美,对学生进行美学和哲学的熏陶

化学之美是化学与人文的结合点。新教材中,图片材料占有很大的篇幅,服务于知识教学的同时,既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如苏教版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P15)中展示的图片,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绚丽壮观的焰火,与原子核外电子跃迁知识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对生活中熟悉的现象用科学原理去解释。使学生从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借助宏观现象去理解和描述这些概念和理论,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又如苏教版化学必修1(P99)“拓展视野”,介绍了自然界氮的循环。由氮气被固定,到含氮化合物被制成蛋白质进入动植物体内,最终又以各种形式进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氮循环的图像。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人类作为循环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应和谐地去开发使用周围的物质资源,过度的索取只能是一时的发展,一旦平衡被破坏,后果将是难以估量的,只有学会与我们生存的世界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有实验现象之美;物质结构和谐、对称、均匀的严谨之美等等,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丰富而高尚的精神。

3.创设学习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研究性学习中的互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个人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次,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大多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诸如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技术发展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未来的人文关怀及将科学造福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这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新教材中小栏目的设置是其一大特色。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教学资源以“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出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积极思考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尝试参与社会决策、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组织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创设情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相互增进了解,学会合作和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张扬学生的优良个性。例如,在学习了苏教版化学1(P90)“调查研究”栏目要求学生:收集雨水样品,测定pH值。如果是酸雨,走访环保部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有关防治措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分组,分工合作开展调查,搜集信息,做出调查报告。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判断及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意识。

总之,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学生的发展的需要,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观念,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及时引入相关的大事件和环境问题,通过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目标。

[1]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70968/70970/ 9071041.htm l

[2]陆真.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范例——高中化学新教材中人文精神渗透的诠释[A].汪青松.“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文集[C].合肥工业大学,2007

[3]刘克文.试论当前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3,(5)

[4]孟建伟.论科学的人文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08-0546(2010)05-0012-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0.05.00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高中化学人文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