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鹏翎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濮阳457000)
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那么什么是学科馆员?什么是学科馆员制度呢?尽管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作出过不同的结论,我们结合馆内实际,认为这样表述更为贴切:学科馆员是指了解乃至精通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具有专深水平,并为这个学科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制度,一般是指高校图书馆为了保证学科馆员与对口的学科专业人员及部门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为它提供非常专业和精深的信息服务而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学科馆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岗位责任、教学内容、服务方法等。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专业教师和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希望快速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料,获得本学科专业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因此,大学图书馆员需要建立学科馆员和学科馆员制度,安排他们与学科专业读者建立起对口服务的联系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提供的知识信息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服务。这项工作要求学科馆员要具有较高专业学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对某一学科背景、资源、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的本领,即熟悉这个专业学科的馆内所藏文献信息和相关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为资源共享服务,而且还应了解这个学科教学科研、学术活动的热点问题,及时把握机会,进行全方位、积极周到的文献信息服务。
因此,学科馆员必须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专业服务素养。首先必须具有图书馆学、文献学、目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馆藏书情况、资源信息、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并且具有对本专业知识信息进行科学处理能力,能从庞杂无序的信息源中筛选整理出有用的资料,进行必要的排列重组,使信息有效增值。第二次,学科馆员必须具备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趋势、主要流派、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和读者对该学科的文献信息需求。学科馆员要有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图书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图书馆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第三次,学科馆员必须热爱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有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主动地为用户提供对口的、有针对性的服务,真心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第四次,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了解网络和数据库资源分布,利用多媒体技术、文献信息技术,并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自由、方便地查阅、编译反映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和信息资源。此外,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事业进取心,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健康美好的自身形象,追求进步也是不可或缺的优决条件。
学科馆员的主要职责是专业参考和院系联络。专业帮助是图书馆服务的专业用语,主要表示学科馆员向读者提供咨询建议、数据库检索、参考资源建设、特藏文献介绍、工具书辅导和读者利用图书馆指导;院系联系是学科馆员的另一重要任务,其特点是与院系建立交流沟通机制,主动了解学科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的工作。随着高校图书馆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在原有基础上,既增加了工作的量度,又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比如电子资源的选择与评价、使用与分析、更新与创新、建立学科信息导航系统等等,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工作平台了。因此,新的环境和任务,加大了学科馆员的创新难度。
学科馆员的重要任务是参加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建设,这是图书馆的核心大事,没有学科馆员的参与是不行的,不全程参与是不够的。比如,结合图书馆资源现状与经费支配能力,尽量收集相关专业对文献资源及数据库的需要。根据教学科研任务及长远发展,制定或参与制定馆藏资源的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对相关纸质文献的选择与评价,试用或评价相关学科的数据库,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并督促落实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总之,根据工作实际,学科馆员参与资源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图书馆的各学科信息资源收藏更加合理,更切实可用。
作为高校图书馆与各个学科专业之间的桥梁纽带的学科馆员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有效宣传图书馆的学科资源和学科化服务。他们必须非常熟悉馆内所藏文献信息资源,适时向读者推介馆藏、宣传馆藏,热忱帮助读者选择利用资源,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学科馆员还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树立学科馆员的品牌品位,有效地宣传和大力推广学科化信息服务理念,让读者形成需要信息找学科馆员的习惯,与读者之间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服务渠道,有效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率。同时,学科馆员还应及时做好读者信息需求分析。因为他们要与读者保持良好的联系互动关系,通过意见箱、意见簿、网上博客、电子邮件、座谈会或论坛、沙龙收集读者的信息需求,随时准备为读者提供恰如其分、热情周到的咨询信息服务。
学科馆员的另一重要职责是为高校图书馆专业读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它的内容包含定期编写、更新相关学科的读者参考资料,包括针对不同读者(教师、研究生、科研人员、本专科大学生)的利用图书馆指南、新资源使用指南等。学科馆员还可以利用开办学术讲座、选修课讲解、短期专业知识培训的方式方法,为相关的学科读者提供馆藏资源的培训指导,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咨询或当面咨询,解答读者疑难问题等。
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和院系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满足了信息时代读者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制的建立在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制度还需根据中国的现状进行完善。但就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它的前景非常看好,笔者认为,目前还有几方面的工作应该加强。
首先,学科馆员制度是从国外引进过来,西方的高等教育与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形式和本质上看都有太大差距,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也是如此,不能完全照搬套用,要有创新、有发展。据统计,自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和设立学科馆员职位开始,标志着这一国际图书馆界公认的先进的工作方式被引进我国的大学图书馆,但发展并不均衡,速度也不够快。10年来,全国也只有不足300所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与我国近3000所高校规模极不相称。
其次,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科馆员机制是非常需要的。学科馆员制度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科学管理机制的一种创新。高校领导者应坚持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根本,借鉴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从学科馆员的选拔、资格审定、职责范围到考核评价、发展规划,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学科馆员管理机制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第三,根据目前国内学科馆员发展现状,关键是尽快提高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学科馆员可以是图书馆学专业的,也可以由学科教师中推荐产生(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也可以从学科带头人、院系领导和热心这项工作的专家教授中产生。引进图书情报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更好,更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一般说来,有了稳定的学科馆员队伍之后,高校图书馆还要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规范,有考勤考核措施,对有创新和贡献大的学科馆员给以特别表彰和肯定,经过工作实践,对不适应这一工作的要及时调换和调整,确保学科馆员队伍的战斗力。
第四,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强化图书馆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建设也非常重要。让学科馆员有用武之地,有工作可干,如果这些工作上不去,学科馆员的本领再大,理论研究得再透彻,制度制定的再周严,都是难以奏效的。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科馆员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的计算机设备、畅通的网络渠道以及完善的系统管理软件。高校图书馆要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必须在设备资源上给予有效保障。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的另一重要保证就是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构建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平台,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学科馆员也应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和组织,共同推进学科馆员制度顺利开展。
[1] 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2] 魏朝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情报探索,2007,(8).
[3] 李巧玲.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探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