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永雯
(开封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4)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开展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文字媒体中,互联网阅读率已达36.5%,而图书阅读率仅为34.7%(比2005年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
阅读趋势正呈现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三大特点,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已不可避免,网络阅读的兴起也不可逆转。数字也许最能说明问题:至2008年,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3.16亿人,其中青年人(18岁至30岁)占98%。人们通过手机短信支付方式,一本书一两元对读者来说根本不是负担。网络在提高交流速度的同时,又在迅速地降低交流的成本,使人们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得阅读机会。
网络改变一代人的阅读习惯,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阅读的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文化底蕴的积累,只有细读、深读、精读,才能真正吸取书本养分。事实上,人们通过网络阅读容易导致浅阅读,过量的浅阅读又会使人更加浮躁,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更是不利。因此,无论阅读哪种媒体,都要面临内容选择的问题。利弊关键在人,而不在工具。读书率的下降只是反映了信息受众的分流,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工作是引导读者读什么书,而不是通过什么读。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
图书出版业的混乱,表现在书价过高、盗版书猖獗。现在图书出版的品种越来越多,价位越来越高,人们都感叹越来越买不起书,书价和人们的收入不成正比。如儿童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定价120元、《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定价198元等等,很多家长都是在书店看好书,然后在网上购买。一位语文老师感叹说,价格高会导致城市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农村孩子远离图书,价格高也导致人们趋向买盗版书。盗版图书充斥市场,主要以价格低廉招来一大批读者。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新书总量达到二十多万种,但真正的新书或者有创意的书比例并不高,大部分是重复出版和变相炒冷饭。图书市场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创新意识的贫乏和创新能力的弱化,其主要体现在出版者创新能力和作者创新能力的弱化。一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作者不是精益求精,而是片面追求效益与速度,导致作品质量日益下降,读者阅读兴趣自然也大大降低。在选题方面,重复与跟风现象严重,目前热门的评“红学”,一些出版社为了凑数,把过去与红学相关的评论全部重新搜罗,当作畅销书跟风出版。文学类书籍放眼望去,仍然是不停地重复和翻印名著,难觅新的佳作。读者的购买力和阅读欲望自然也跟着下降。另一方面,出版者缺少创新意识,也是影响读者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生存和经济效益,一些出版社创新意识淡薄,不愿花功夫出版真正有市场有读者的精品力作,而是热衷于短平快的产品,追逐眼前利益,满足于炒冷饭和跟风,出版的图书不是内容平淡无奇就是平庸乏味,真正的精品力作少而又少,常常让读者产生好书读完了的感叹,自然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古人的阅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兼顾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人们的阅读越来越趋向于功利性质,阅读成为一种工具,全世界都呈现出重技术、轻人文的单向发展趋势,功利性阅读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的目标已不是为完善个人心智而进行的心理体操,变成了获取某种职位、资格的敲门砖。在现代社会,大多情况下读书不是读书者的内在需求,而是被迫为之。对于这样的情况,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人们享受不到任何的快乐,阅读者的态度是消极的,受这种持续反复的阅读模式的控制,将影响读者今后对阅读的亲近感。阅读者一旦有了其他选择,将不可避免地选择逃避。
“功利性阅读”的缺陷所导致的后果现在越来越明显,它直接导致了当今学生的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太低,即所谓“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素质”。如果学生在小学、中学不能养成阅读有文化和思想品位的文章、书籍的习惯,那么到了大学,由于就业竞争的压力,什么外语、电脑等级考试,还有考研、托福以及外界的各种诱惑等,就很难再静下心来阅读那些人文书籍。
图书馆的导读工作是图书馆阅读指导、阅读引导和阅读辅导的总和。阅读指导是对读者的阅读目的、内容、方法等给予积极的指导,从而诱发读者潜在的阅读欲望,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阅读引导,是引导读者正确地利用文献,迅速地理解某一本图书的内容。阅读辅导工作,是指导读者“读什么书,怎样读”,并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
网络环境下,我们不但要做好传统图书阅读引导,更要做好网络阅读引导。传统阅读指导主要是推荐书目、名著导读、书评等,这些方式在今天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并能借助于网络的实时、交互的优势得以更好的体现。图书馆可定期在网上发布推荐书目、书评信息、精选网络资源、提供网络导航,避免读者盲目浏览,在海量信息、垃圾信息面前迷失方向。在网络阅读指导工作上,更应协助修正网络读者的使用动机,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防止 “网络迷航”,并引导读者形成对网络资源自我评判标准,学会去伪存真、明辨是非。如果说直接把网络资源陈列出来的推荐和导航是“授人以鱼”,那么培养读者阅读的自觉性和自控性的工作则是“授人以渔”。
图书馆另外在网站还可开设读书频道、手机报、好书推荐、网上捐赠等专题,开展“在线全民阅读”、“网民读书节”和“书友会”等网络读书活动,不断丰富全民阅读的内涵,使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一起产生着“1+1〉2”的聚能效应。发挥名人效应,加强名人的导读功能,引导阅读潮流。定期组织开展名人讲座活动,组织专场主题报告会,引导读者的阅读方向和方法,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图书漂流”活动源于上个世纪6O年代的欧洲,指的是书友将自己拥有却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放置到校园、公园长凳,图书馆楼梯等公共场所,无偿地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根据标签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将书投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为了使每个图书的传递者都能了解到某一本书的漂流(传递)信息,获取图书的人需要尽义务到图书漂流网站上以该书标签上的唯一标识码“漂流号码”检索该书,撰写获取日志、趣闻或阅读笔记。这样,参与了该书漂流的书友就可以在网络上、电话里或聚会中相互沟通、交流。
互联网的普及为漂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图书漂流活动中蕴含的游戏情节和神秘感觉,使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提高了市民的读书兴致,也将唤起全民的读书意识,提高全民的文化底蕴;图书漂流是一种群体自发的阅读大串联,没有硬性的制度约束,也缺少外在的监督,完全依靠读者的社会公德、诚信、共享意识;图书漂流是一种资源的共享,它为个人的私有资源赋予了公共性的特征,使人们在传递图书的过程中发生互动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据2008年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国民不满意自我阅读状况,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引导阅读。在全国“国民阅读”逐年下降的形势下,重庆市图书阅读率却迅速攀升至53.1%和56.9%,连续两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它的经验是经常组织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可见,政府机构的参与与引导在提高全民阅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使读者之间、书与读者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并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读书兴趣,体验了读书的快乐。因此,此项活动的开展在激发读者阅读热情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盗版市场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遏制了正版图书的价格,但这并不是它存在的条件和理由。因为它的存在影响了作者和出版商的利益,打消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出版商的发行积极性;另外,它错字严重,装订混乱,其间的错误会误导读者,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在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的同时,绝不应该让传播载体出现污点,所以必须彻底净化图书出版市场。首先,需要我们大众共同配合,积极抵制不购买盗版书。如果读者都不购买,它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其次,需要我们的执法部门严格监管,大力打击。通过召开侵权盗版制品销毁现场会、新闻媒体报道、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保护知识产权、倡导阅读的良好社会氛围。再次,改革发行体制、确立行业规则。我们应从根本上降低发行成本,控制图书价格,别让高书价挡住我们的阅读之路。
[1]网络阅读:悄然发生的阅读变化[N/OL].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4.22.
[2]六成中国人不满阅读状况[N/OL].http://book.ce.cn/whfk,2009.04.23.
[3]重庆图书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N/OL].http://news.sina.com.cn/c,2009.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