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 敏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Budapest开放存取计划》(BOAI)给予“开放存取”的完整定义为:“对于某文献,存在多种不同级别和种类的、范围更广、更容易操作的存取方法。对某文献的‘开放存取’即意味着它在Intemet公共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超链该文献,也允许用户将其遍历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人数据或其他任何合法用途。用户在使用该文献时不受财力、法律或技术的限制,而只需在存取时保持文献的完整性。对其复制和传递的惟一限制,或者说版权的惟一作用应是使作者有权控制其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被正确接受和引用。”
根据此定义,开放存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术信息的自由获取性。即基于开放存取的学术信息应该是完全公开的,体现了学术信息“自由共享”理念的回归;二是学术信息的免费获取性。即公众在阅读、下载、复制、传递、打印、搜索,超链接学术信息时,都不需要付费。
1.2.1 使学术信息交流的时效性更强
传统出版模式下,学术信息传输的路线为:作者→出版社→图书馆→读者。即学术信息由创作者到读者的路径必须经过出版社和图书馆,这中间有出版物的编辑、排版、印刷、校对、发行等环节,必然延长了学术信息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削弱了其时效性。而开放存取资源的发布和获取都是在Internet上进行,免去漫长的评审及出版时间,不仅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预印本可以提前提交,保证了学术信息的时效性,从而使文章提前被引用,Henk F.Moed对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6种期刊进行研究后发现,在ArXiv’s中存档的文章与正式发表文章被引用的时间延迟约为6个月。
1.2.2 扩大了学术信息交流的范围
由于开放存取采取独特的“作者付费”方式,打破了学术期刊“作者付版面费、读者付使用费”的价格障碍,降低了学术文献获取的门槛,缩短了由于经济实力差距所造成的信息鸿沟,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学术交流,扩大了学术交流的范围。
1.2.3 扩大了学术成果的影响
由于开放存取资源作者保留版权,打破了传统出版物对作者版权的限制,扩大了文献的使用权限,读者可以为教学研究、学习等目的而公开下载、复制、打印、利用、扩散、传递和演示。唯一的限制是使用作品时保证作品的完整和正确引用。这无疑会扩大学术成果的影响,提高文献的引用率。
1.3.1 OA期刊
开放期刊(Open AccessJournals,OA期刊)的主要运行模式为:以作者付费、同行评审的形式编辑出版,读者免费使用。作者付费的运作模式保证了经费的来源,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保证了期刊的质量,从而保证了读者的免费使用和开放存取资源的质量。
1.3.2 OA仓储
开放存取仓储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免费在线资源库,库中的内容是作者通过“自存档”形式存入的。这里的“库”为机构库和学科库。所谓机构库即由一个特定的机构(主要是大学和科研所)建立的,专门存放本机构产生的各种文档;学科库由一个或几个学科组织组建的专门存放本学科的开放存取文档。OA仓储存放的资源比OA期刊要丰富一些,不仅有论文还有多媒体资源,还包括图片、声音、课件等。但由于OA仓储采用作者“自存档”的方式,其中的资源大多并没有经过评审,因此质量控制不很严格。
开放存取运动一方面弱化了图书馆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在传统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图书馆在出版机构和读者用户之间扮演着重要的中介角色,不论是在资金流还是在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图书馆的中介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在开放存取出版模式下,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广大读者可以通过因特网免费阅读开放存取的论文。这就极大地弱化了图书馆的作用,使其似乎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图书馆不止是“藏书楼”,它不仅是学术信息的购买者,更重要的角色是学术信息的服务者。而且现代图书馆所追求的价值是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和开放存取运动所倡导的信息“自由共享”理念不谋而合。另外,开放存取运动可以缓解由于商业出版商垄断学术期刊的出版而造成的“学术交流危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术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和图书馆相对疲软的经费支出之间的矛盾。因此,开放存取运动带给图书馆的是机遇,是发展的契机。
通过访问其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方式,笔者对10所高校开发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的形式主要有:(1)将开放存取资源站点以免费资源的形式列出,并予以链接,主要作为“电子资源”或“数据库”的子目录;(2)将开放存取资源与馆内其他电子资源进行初步整合,以分类导航或统一检索的形式实现;(3)建立特色学科资料库,资料库既有图书馆已有的资源,也有开放存取资源;(4)实现跨库检索,即实现开放存取数据库和馆内其他资源库的整体揭示。具体情况如下:几乎所有馆都有开放资源链接,设置开放存取资源分类导航的馆有武大馆、浙大馆和清华馆,有特色数据库的为武大馆、南大馆、浙大馆,只有上海交大馆开展了开放存取资源的跨库检索。
可以看出,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放存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深度有限,大多停留在资源简单链接的层面上,在资源的深层次组织利用方面欠缺很多。
我国在2004年才引进这一概念,因此,“开放存取”对大多读者是陌生的,对图书馆员也是新内容。一项“阻碍读者利用开放资源理由调查”显示,由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引导”造成对开放存取资源缺乏了解的读者占95.5%。可见图书馆加强对读者开放存取资源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宣传的内容可以包括开放存取的涵义、意义、实现方式及国内外重要开放存取期刊、仓储;宣传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学术科研人员、普通读者,还有图书馆管理人员。
图书馆可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关注、收集、整理网络开放存取资源。建立相应的链接,及时、准确地将收集整理好的开放存取资源的目录、网址、简介编制在图书馆期刊目录和相关数据库中。在本馆的主页上发布。同时,将网上的开放存取期刊与本馆订购的期刊进行比较,整合、删减现有馆藏期刊资源,以节省有限的书刊经费。然而,这种整合、删减政策只能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利用率低的期刊初步实行。因为虽然开放存取正在发展,但在现阶段从出版的比例上讲,还处在初始阶段,只能作为传统出版业的一种补充。
虽然各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开发利用,但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各种问题:(1)对开放存取资源站点的链接过少,且多采取直接罗列链接的方式,不加分类,也没有详细说明介绍,不利于开放存取资源的推广和广泛使用。这方面做的好的馆为南京大学图书馆,对开放存取、OA期刊、预印本系统都做了说明性介绍,并罗列出数学、物理、高能物理学、化学、计算机学科的OA资源。(2)多数图书馆并没有对OA资源进行组织揭示,资源利用率较低。一半以上的馆将OA资源存放于“免费资源”目录下。还有一部分馆以“电子资源”或“数据库”作为主目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者对OA资源的信任度和利用率。
因此,目前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主要为:加强OA资源的收集;实现OA资源与本馆资源的整合,并提供分类导航。如浙江大学图书馆不仅建立OA资源导航,将OA资源分为综合性资源、专利文献、各种统计数据、各种专业性资料、免费电子图书、科技报告和成果、免费期刊和论文、电子报纸、其他7个类别,还将OA资源整合进电子资源,提供按关键词、字母顺序、学科、类型的导航系统;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分为OA资源独立检索平台和跨库检索平台。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学术信息资源检索系统(AIRA),该检索系统对上海交通大学读者可利用的电子资源(包括:购买的资源、自建的资源、网上免费资源等)进行整体性揭示,实现了对92个数据库的跨库检索。
[1]黄如花,冯晴.论开放存取出版对科学信息交流和利用的影响[M].出版科学,2008.
[2]马宏伟,黄显堂.开放存取—文献资源建设的新思维[J].图书馆论坛,2007,(1).
[3]赵润娣.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开放存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