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勇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论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的培养
张仕勇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目前,我国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和运用网络新闻信息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领导干部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提高其网络新闻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培养要从技术技能、人文伦理两个层面上展开。
领导干部;网络素养;培养
领导干部上网,已成近年中国政坛一个新气象[1]。但是,目前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和运用网络新闻信息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新闻知识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亟待提高。
什么是网络新闻素养?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识别、检索、评价、组织、有效创造、利用、交流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个定义,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可以定义为:它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所获得和提高的,在网络社会中能通过合法和合乎伦理的方式高效率地获得新闻信息,辨别新闻信息,分析、利用新闻信息,开发新闻信息等方面的素养,是一种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的能力,是和谐社会中合格领导的一种必备素质。
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要有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几乎可以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第一信息来源,获取信息成为人们行动的基础,几乎没有人在生活中不依赖于新闻媒介所提供的信息,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新闻媒介也因此体现出其重要性。领导干部在网上了解同类单位的做法,吸取外单位的经验和教训,用更宽广的视野制定本单位的工作方案,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丰富个人精神生活,避免判断失误、盲目决策,使自己的决策更加贴近实际。其次是要有对网络新闻信息的理解、分析和批判、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对网络新闻的理解为例。网络新闻综合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传播手段,具有非线性传播的特点,实现了海量信息存储,能够方便地进行检索,而传统媒体是无法同时实现这些功能的。网络新闻传播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议题设置”方法,引导大众舆论的走向,然而,如果议题设置不当,或是新闻评论的观点不为大众所接受,其消极影响则难以控制。
当前,我国一些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对网络新闻信息的作用理解有偏差。网络新闻舆论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汇集民意的新通道。领导干部通过上网可了解民情民意,接受批评监督,听取意见建议,从网络新闻民意中吸取营养,改进工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领导干部却认为“网民不代表全体公民”,特别是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习以为常“躲猫猫”,不披露消息,不提供解释,以致把许多本来不大的事件升级为大的冲突。二是缺乏利用网络新闻信息的能力素养。有些领导干部上网仅仅局限于浏览新闻、查找资料信息,以及玩扑克、麻将游戏等,还不知道哪些网站或者新闻评论栏目是网民观点言论集中的场所,还不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论坛社区聚集着具有不同思想倾向的人群,还不会进到论坛、博客看帖回帖,也不懂得如何查阅跟帖和发表评论。三是缺乏与网民沟通的能力素养。如:领导干部代表政府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达时,官话与网言的冲突在所难免,因而必须进行巧妙适宜的转化和衔接,避免使用模糊辞令,以减少网民猜想的空间。以网络新闻发言人为例,网络新闻发言人需要掌握在网络平台上与网民沟通的方式,将一些问题的答案或者信息以合适、容易解读的方式传达给网民。网络新闻发言人必须熟悉并熟练掌握网络语言。如:网民们喜欢把一些话题叫为“××门”,这样命名是将一个复杂的事件描述简化为几个字,更易于述说,更具有代表性和传播性。大众在讨论这个事件时,“××门”的叫法也让他们能更快速地识别事件,并能快速地形成人际传播。
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培养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自我管理、社会责任感以及新闻信息处理技能等方面。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观念是先导,技能是基础。
(一)从技术技能方面培养网络新闻素养的方法
1.专业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的技术手段
事实上,领导干部如果只是按照秘书设计好的“设置”上网,只会打开IE浏览器,不能算“会”上网。参加专业教育和讲座教育是培养网络技术的基本方法。专业教育是领导干部在学校教育培养的形式下,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新闻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起对新闻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讲座是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手段。通过参加经常化、制度化的网络新闻素养教育讲座,领导干部可以及时了解网络应用前沿的最新成果,有效提高网络操作技术,熟练掌握网民留言的查看方式、论坛帖子的浏览方式、新闻信息搜索引擎的简单使用技巧等。
2.写评论博客——领导干部网络新闻素养的自我训练与提高
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养,有针对性地实现网络技术的自我训练和提高,提倡领导干部写评论博客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训练手段。
写评论博客是提高网络新闻素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博客文本实际上就是一种新闻媒介产品。从博客的整个制作和传播流程来看,传播者首先必须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要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自己的网页,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何加入图片和视频资料;其次,要会经营博客,要知道博客里什么内容能打动人,什么形式能吸引人,什么是违法的,应该键入哪些链接,怎么和别人交流;再次,要考虑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博客变得长久兴旺,如何扩大影响力。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生产与传播信息的具体实践。因此,写评论博客能有效提高网络新闻素养的技术与技能,这种实际网络活动操作可以巩固和加强网络新闻素养教育的成效。
领导干部要关注网络舆论信息。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和网民言论两个方面,通过浏览新闻网页和关注网络论坛、新闻评论、博客言论等,可以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动向,为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执政的质量和效率。
(二)从人文伦理方面培养网络新闻素养的方法
1.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网络的管理和引导
我国各级党政机关是大多数信息的发源地,领导干部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是新闻信息的提供者和传播者,具有提升个人网络新闻素养的内在动力和便利条件。
领导干部不仅是普通的网民,而且肩负着促进网络新闻健康发展、使其真正肩负起传达民情的重要职责。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胡锦涛在会上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领导干部在网络中是普通网民,但更是领导者,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要用先进的理论去武装广大网民,用科学的思想去引导广大网民,用正确的方针去指导广大网民,用高尚的作风去塑造广大网民。
2.把上网热情变为一种习惯
领导干部培养网络新闻素养,首先要把上网热情转化为一种习惯,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在线交流的消息传开后,许多领导主动学习上网,观民意,学知识。各级领导把这种上网热情变为一种习惯,是培养网络新闻素养的好方法。2008年2月27日,据人民网“领导声音”报道,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在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作为地方领导干部,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我们还要养成上网的习惯,让上网成为我们的“第五习惯”。
3.重视领导干部的网络心态建设
一是领导干部要建立平等的心态。领导干部应意识到,在网络信息交流中,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网民。作为民意表达的新渠道,网络具有天然平等、畅所欲言等特性。如果端着官架子,那又何必上网?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就体会到,“在网络里面,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要听真话、听实话,就得把领导干部的身份放在一边,这样自然能听到来自基层最真实的声音。
二是领导干部要转变某些错误观念。有一些领导干部仍用“虚拟”的眼光看待网络,认识上还有“距离”,甚至于存有偏见,他们或者片面地认为网民多是游手好闲、交友聊天、玩游戏者,或者认为网民不负责任者居多,言词过于偏激,对其真实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或者对网民言论或多或少地存有“不入流”的蔑视和排斥心态。面对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这些态度和观念亟待转变。
三是领导干部要培养宽容心态。领导干部的网络新闻素质除了开邮箱、写博客、发帖文这些基本认知和技能外,还应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境界。对网民和网言网语要拥有真诚、宽容、开明的心胸,善于集中民智,勇于接受监督,善待网民的曝光和“挑刺”,既不能回避和心怀恐惧甚至反唇相讥,又不能有搞虚情假意的作秀心态,要理性应对网络上的一些消极因素。
四是领导干部要尊重网友表达权,自己也要学会表达。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成为官民直接对话、平等沟通的平台。在互联网上,说官话、套话、大话、假话,难以与网友沟通。说真话,讲实情,才能真正实现沟通。网上的一些信息可能不大准确,有些观点可能不够成熟,但网络中的声音却非常直接、坦率和真实,涉及的面也很广。领导干部上网,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网络这一便捷有效的民情通道,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推动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并及时得到群众的反馈,检验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1]裴智勇.官员开始热衷上网[N].人民日报,2008-10-08(13).
G21
A
1007-905X(2010)01-0216-02
2009-11-10
张仕勇(1975— ),男,河南光山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业务研究。
责任编辑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