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欣
(开封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4)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应用性英语专业人才素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外向型公司招聘文职员工时不仅仅依据他们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且要求应聘者现场运用英语完成指定任务,如起草一份文件、翻译一份传真、整理一些经济信息、听写一些指令、代表公司撰写一封回信等,从中考察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语言实践能力低下,缺乏运用所学知识顺利进行各种外事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 不能立即适应第一线工作岗位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核心课程的精读课的教学模式及效果尤其不能令人满意。 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技能的培养,讲多练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语言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因而,探讨如何克服目前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
精读课是培养听、说、读、写、译多种能力的课程,一般高职院校都把它的课时安排为每周6 学时。由于学时有限、要涉及的方面太多,精读课往往无法全面展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以,虽然理论上提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只注重讲解语法、解释课文,指导学生对重点词、短语进行学习,而放松对学生其他单项能力的培养。 结果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与用脱节。 这种情况严重挫伤了高职学生对精读课学习的积极性, 也难以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
课堂上的互动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交际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但是,往往有个别学生因为水平和能力有限而不愿配合。这一方面影响了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气氛。 因此,如何调动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之很好地与师生互动、配合,便成了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在。
一般情况下,课内进行的听、说、读、写、译的训练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很有限的。因此,鼓励学生课下独立地进行自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是,不少学生缺乏相应的自学能力,要么有自学的愿望但因缺乏应有的指导而盲目自学,导致事倍功半;要么没有自学的动力和压力而放任自流,以致影响自学的效果,也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乃至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 这也是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情景鲜活、图文直观、发音地道、印象深刻之效。 此外,还可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大信息量、增加课堂训练的几率。现在,供多媒体授课的硬件设备在多数学校都已经具备。 但是,要准备多媒体课件,客观上需要大量时间、精力、脑力和技术的投入。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主观上也不会或不愿制作多媒体课件。 再加上英语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这又进一步影响到教师制作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以致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也未免令人遗憾。
批改作业是精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但批改全体同学的作业会占用教师大量时间,使教师不能全身心地钻研教材、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这个矛盾在日常教学中如影随形,处理不好,会使教学工作十分被动。 因此,如何在作业必须布置、必须批改的前提下,不至于影响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和精心处理的问题。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可以从以下5 个方面加以应对和克服。
2.1.1 更新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传授给学生的主要不是研究性英语,而是应用性英语,目的是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用英语进行交际。 精读课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遵循“能力必需”和“适度够用”的高职教学指导原则[1],以“实际、实用、实践”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交际教学为主要方法,以围绕课文、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2.1.2 认真钻研,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
教材的作用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而不应成为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条。 为腾出较多的课堂时间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就必须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必要的处理,对教学内容做必要的裁剪和压缩。 应勇于在保证讲清楚要点、难点的前提下,适当删减教材内的教学内容[2]。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找出每一单元中所有的知识点,对它们进行筛选,挑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展开讲解,并作必要的操练,而将余下的内容或一语带过、点到即止,或提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1.3 发挥教师的“主持”作用,科学地组织教学
“主讲”是单向的教学行为,“主持”是双向和动态的教学行为。 外语教师“主讲”的课堂因缺乏真实意义的交际,学生就缺乏获得交际的经历。现在外语教学提倡的“任务法”、“合作法”、“讨论法”、“角色法”、“情境法”等“在做中学习”的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是“主持”而不是“主讲”。 主持的具体步骤为:(1)形式多样的热身活动。 上课伊始,教师应留出5~10分钟给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各种自我展示或听说训练活动。 这些热身活动包括:自由发言、新闻报道、讲笑话、讲故事、主题辩论、课本剧表演等。 (2)采用提问答疑法,解决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问答疑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狠抓课前的预习。 每次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一个故事梗概[3]。 上课时,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纠正错误的发音,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对学生自己能回答的问题,均由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只讲解一些学生确实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认为学生不太可能理解却又没有提出来的问题。 与此同时,让学生做问答、造句、翻译等练习,以便通过大量的演练,把知识转变为能力。(3)坚持互动训练,注重语篇教学。除了讲解语言点,教师还应从课文的整体布局和篇章结构入手,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等,设计各种问题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实质性的提高。 另外,对课文涉及的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背景知识,也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做简短的报告,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2.2.1 小组活动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人数较少的组(5~6 人),每组讨论后派出一个代表总结观点,必要时让组与组之间再次进行交流。 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大量用英语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并且,在没有教师参加的轻松、平等的气氛之中,基础差的学生更容易克服畏惧心理,从而大胆地开口说英语。
2.2.2 把握好评价的标准
适当的评价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十分有利。教师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报告,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鼓励[4]。 在听取学生报告时,教师不要因为纠错而打断他们的话,使他们灰心丧气。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可取之处,给予真诚、恰当的表扬。 这样学生的紧张感可逐渐消除, 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逐步增强。
其实, 所谓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是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或知识储备的, 只是缺乏交际应用。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教学教学,主要是学。教是外因,学是内因。“牛不喝水,按下它的头也没用”[5]。 学生要端正态度,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反躬自问:活动形式和方法是不是设计得合理、科学?是不是具有足够的刺激? 是不是有趣味性? 等等。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针对那些自学能力差的学生, 教师应有意识地拟定一些任务,要求他们课下完成。 如背诵若干单句、段落等, 课上请他们背诵或上台听写; 布置一些对话主题,让他们进行课下练习、课上表演;每周至少读一、两篇英语简易读物,写出故事梗概,然后在课堂上汇报,等等。 当然,积极创造课外的英语学习环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 如举办英语讲座、竞赛和各种英语活动等。广阔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增强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信心。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知识普及水平的加快,多媒体技术也随之被迅速提升,其新颖、灵活、便捷、娱乐化的特点也适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现代青少年掌握、应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知识的能力比成年人普遍较高。 因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比较优势,通过教学任务等形式,安排学生一同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发挥青年人的现代技能专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技术处理, 使英语教学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一定需要注意,在教学中不可一味地依赖于这些先进手段,教师照“屏”宣科、学生观“屏”不语,将设备的运用与教师的讲授及学生的操练割裂开来。基本的原则是: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并且在其运用过程中仍不断穿插教师必不可少的讲授、引导,以及学生的语言训练活动,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正面效应,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5.1 学生互改法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 安排一定的课内时间,组织学生相互批改作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桌两人交换批改,一是优生、差生交换批改。 学生在相互批改前,教师应将正确答案公布出来。在批改作业时,学生以“批改者”的身份去反复思考、认真检查。 这种批改法体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通过相互批改作业,既动脑、又动手,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
2.5.2 教师抽改法
教师可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次抽出一组批改他们的作业。 并就所批改的作业中出现较多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上进行点评, 以免其他同学今后犯同样的错误。
2.5.3 师生共改法
师生共改就是师生在课堂上对作业共同进行分析和评判。 教师可让几位学生把自己的习题答案抄在黑板上,或口头念出来,然后,师生一起批改。批改一题,全班受益,其效果比批改一个人的作业要提高许多倍。特别是通过各种答案的对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归纳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英语的能力。
优秀应用性英语人才的培养, 需要课堂上的教师少讲、 学生多练。 然而这绝不等于教师可以随意“偷懒”或“放羊”。 恰恰相反,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他们多说、多练,教师要不断想办法、出点子,提供情景、编写材料,这并非轻松之举。 教师课堂讲课的时间减少了, 课前备课的时间却增加了, 更费脑筋了。而课堂的组织和现场的指导,则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和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这比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授课要难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课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1] 杨露,薛嘉. 英语精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4-105.
[2] 闫文培. 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7,(2):13-17.
[3] 杜鹃. 英语精读课教学方法改革 [J]. 继续教育研究,2006,(4):126-127.
[4] 徐静, 付娜. 略谈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改革[J]. 考试周刊,2007,(36):62-64.
[5] 夏纪梅.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