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标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原则

2010-04-10 12:40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省焦作市454000金建军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原则数据库特色

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南省焦作市 454000〕 金建军

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搞好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显现其存在的价值。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专业细化、学科交叉、知识更新、文献信息资源膨胀的信息社会的来临,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用户发现和获取文献信息的首选对象。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数字资源的采集、组织、整合、保存和服务等整个生命周期[1]。

一、数字资源采访的基本含义

我国台湾省学者顾敏认为:狭义的图书采访是指为建立馆藏而进行的“收而有之”的工作;广义的图书采访是指为建立馆藏所做的调研、觅求、拣选与收取工作。“访”就是广泛而系统地进行调查研究,是遍访读者,了解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从而使所采集的文献信息更贴近教学与科研的实际。“访”是“采”的基础,“采”是“访”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把“访”的工作做得扎实,才能圆满完成“采”的工作。笔者认为,数字资源采访分为纸质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复制、数字资源整合、网络资源下载与网络资源链接等 5个方面。就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工作的状况来看,采访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购买学校教学与科研所需要的数字资源(电子出版物、数据库、网络文献等);二是利用数字化手段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建设特色数据库。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数字资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数字资源采访工作中一定要制定科学的采访原则,提高采访质量,提高办馆效益,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状况

目前,随着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国内高校图书馆正在加大馆藏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但是,有些高校图书馆不切自身实际,不量力而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盲目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其结果是,由于用户使用率比较低、成本大、效益低,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数字资源的多少确实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高校的建设水平,但不能盲目攀比,要与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学科结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相匹配、相适应,不能脱离本校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去盲目建设。以数据库建设为例,截至2008年年底,在全国 1 000多所高校图书馆中,拥有 50个以上数据库的有33个馆。它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400多个、清华大学图书馆 350多个、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 305个、浙江大学图书馆300多个、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281个、中山大学图书馆 266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200多个、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 198个、暨南大学图书馆 160多个、四川大学图书馆 150多个、南开大学图书馆149个、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 143个、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 130多个、东南大学图书馆 129个、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 121个、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100多个、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97个、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 73个、海南大学图书馆70多个、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68个、西南大学图书馆 61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60多个、天津大学图书馆 60多个、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 56个、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54个、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 54个、河南大学图书馆 53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 52个、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 50多个、东北大学图书馆 50多个、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 50多个、西藏大学图书馆 50多个、郑州大学图书馆50个[2](以上统计,缺少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苏州大学等实力较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数据库的具体个数)。这些高校图书馆主要分布在“985”和“211”高校图书馆。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的,是符合实际的。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参差不齐,“985”和“211”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比较多,而地方性高校图书馆拥有的数据库比较少,并且侧重于对各种数据库的购买和租用,自建特色数据库还处在刚起步和低层次水平。

从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看,有些高校图书馆建设得比较成功,所建的特色数据库既凸显了本校或本地域的特色,又包含有丰富的文献信息。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缩微胶卷和胶片》、《台湾文献》、《欧盟文献》、《古文献资源库》等[3],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钓”资料》、《工艺美术特色资源》、《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等[4],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 《民国时期资源数据库》、《社科专题剪报数据库》、《普通线装古籍书目数据库》、《缩微资源》等[5],武汉大学图书馆的 《长江资源库》、《中国水力发电工程特色数据库》[6],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 《解放前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库》、《线装方志书目数据库》、《全元文篇名作者索引》等[7],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邮电通信专题文献数据库》[8],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农业机械产品图片库》、《农书古籍库》、《植物保护学专题信息服务平台》[9],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的《数字海洋博物馆》、《海洋文献数据库》[10],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艺术与土木工程资料库》[11],厦门大学图书馆的《东南亚研究》、《法学学术数据库》[12],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13],天津大学图书馆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特色数据库》[14],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的 《中国钱币研究和鉴赏特色数据库》[15],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民国教育期刊目次库》[16],福州大学图书馆的《催化化学特色数据库》[17],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敦煌学数字图书馆》[18],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 《民族研究文献题录数据库》[19],郑州大学图书馆的 《河南地方文献数据库》[20],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宋代文献数据库》[21],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 《小麦专题特色库》、《玉米专题特色库》、《鸡研究专题特色库》[22],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轴承专题文献数据库》[23]等,都是比较成功的特色数据库。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访原则

要制定适应新形势变化要求的采访原则,必须立足于新形势客观条件下服务对象的需要。要从现有的技术、资源与设备条件入手,根据每一所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发展目标、社会需求,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综合各类文献信息资源特性与优势,制定出相应的采访原则[24]。由于各高校对数字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不同,这就要求采访前必须对经费进行综合评价、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根据数字资源采访原则,制定出相应的采访计划,才能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数字资源采访的总体原则是:中文求广,外文求精;保证基础,力求特色;突出重点,注重平衡;立足现实,适当超前。具体地说,数字资源采访时应遵循如下十五项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书中说:“书是为了用的。”数字资源的价值也在于利用。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要“藏以致用”,重点要突出“用”的原则。黄宗忠先生在《论图书采访学》一文中,提出了文献采集“为谁采访、采访什么”的问题,指出图书馆采访文献应当以适合读者需求为主。笔者认为,适用性原则体现在读者的需求和设备的兼容两个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以读者的需求为第一考虑因素,是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5]。高校可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都有不同的读者群,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去采访他们所需要的数字资源。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积累、充实、完善的漫长过程。因此,要考虑其对软硬件环境的依赖性。数字资源所需的硬件设备、网络支持条件等不尽相同,采访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合本馆的数字资源。

(二 )知识性原则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图书馆是实现知识交流的社会机关。”[26]我国台湾省的顾敏先生也指出:“图书馆是一个运输知识的通道,图书馆是一个供应知识的单位,图书馆是一个分享知识的场所。”[27]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28]。所以,作为知识交流和知识服务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所采访的数字资源应具有知识性。笔者认为,知识性原则可分别从知识性和健康性两个方面把握。一是知识性。高校图书馆所采访的数字资源应含有丰富的知识,具有积极的教育性和学术性。二是健康性。目前,网络上许多信息仅仅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并且还有许多信息包含不健康的内容。因此,在采集、筛选、加工这些信息时要先过滤掉不健康的信息,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绿色网络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 )特色化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发展特色馆藏是图书馆文献信息采访理论发展至今的共识,是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必然趋势。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高校图书馆只有拥有特色化数字资源,才能提高在图书馆界的知名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特色化数字资源主要是指数字资源的专业化和独特的数字资源体系。它包括专业特色、地方特色、文种特色等。特色化原则就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应建设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独具一格”的数字资源体系,进一步体现数字资源特色化的价值。中国科协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设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馆藏基地”,建立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档案数据库[29]。这就是具有极大学术价值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一个实例。此外,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发一批地区特色和专业特色鲜明、极具参考价值的特色数据库,一方面提高馆藏数字资源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可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 )系统性原则

数字资源的采访不是简单的引进数字资源和开发数字资源,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面对海量数字资源选择和获取满足读者需求的各种数字资源的过程。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管理和规范数字资源的采访工作,使其适应和满足图书馆的需求。只有系统地、连续地采访和积累数字资源,才能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效用。做好数字资源采访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馆藏发展规划、采访原则、采访管理制度、馆藏质量评价体系、读者信息反馈机制等,要在采访工作中建立多种制度和规范,引入多种工作机制,形成采访工作的一个闭环系统。

(五)保障性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三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随着网络出版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资源已成为网络环境下用户发现和获取文献信息的首选对象。现在,越来越多的数字资源开始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活动中起到信息支撑作用,这些数字资源已成为我国进行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资源。高校图书馆要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的战略高度来认知和解决数字资源的保障性问题。数字资源保障性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可持续发展,也就是广泛存量和长期保存两个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既要广泛采访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优质数字资源,又要保证这些数字资源的长期有效可存取服务。一定要重点保障那些有利于本馆馆藏特色资源形成和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目标实现的数字资源。

(六)超前性原则

陶德言在《知识经济浪潮》一书中指出:“到2020年,人类所应用的知识有90%现在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其所学知识就有 60%~ 70%已经过时。”因此,数字资源的采访要具有超前性。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既要满足学校与读者当前的需要,又要预见其未来发展的需要。应充分考虑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别应当注意研究和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数字资源生产方式、内容结构和传播手段等可能产生的影响,据此制定相应的数字资源建设策略,使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更具生命力。

(七)易检性原则

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还指出,要“节省读者的时间”。因此,易检性是节约读者时间的最好前提,也是采访数字资源非常重要的标准。引进数字资源,要认真考察其是否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快捷的检索步骤和方法、检索技术成熟、功能全面、选择性强的检索机制,这些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反之,检索步骤比较烦琐,方法难以掌握或功能简单,则用户检索起来事倍功半。因此,易检性要求,既可以按照主题、篇名、刊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等进行检索,也可以限定年限范围进行检索,还可以进行初级、高级、专业检索等。

(八 )合法性原则

与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关系最为直接的是知识产权制度[30]。相对于纸质文献而言,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体制还不完善,用户维护数字资源知识产权的意识也较为薄弱,不少利用数字资源的通常方式其实已侵犯了其版权。例如,数据库超范围使用、私自下载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不经过本校教师的同意把其作品数字化并建立特色数据库等。因此,数字资源采访要注意合法性原则。在采访数字资源时,应考虑出售方,特别是代理方是否有正规、完整的版权,其出售行为是否超越其代理权,甚至是否存在无权、非法出售的行为。同时,还要注意非法下载问题。随着数字资源版权保护的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新趋势,高度重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数字资源版权保护问题。要认真学习《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年修正)》等法律法规,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版联〔2009〕1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出现了侵权的案例,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形象和声誉,应引起高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

(九)学科主导原则

在数字资源采访工作中,应对重点学科有所侧重,兼顾一般,形成特色[31]。因此,学科主导原则也是数字资源采访的一个重要原则。学科主导原则,是指采访数字资源时要有一定的学科定向性,必须对本校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等进行科学筛选,收藏有专业特色和学科特色的数字资源。同时,还要把握本校近期的专业调整、现阶段教学和科研的重点、难点及前沿问题,做好数字资源的采访工作。另外,数字资源采访是解决新上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不足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十)平衡互补原则

首先,要做到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平衡互补。数字资源建设和纸质资源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统筹考虑纸质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在统筹兼顾原则的基础上,安排资源购置经费和人力资源。应当在保证核心馆藏、满足读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订阅比例,以实现它们的同步协调发展[32]。数字资源存在着重复性、不稳定性、垄断性以及不易长期保存的缺陷,影响着馆藏建设。因此,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应协调发展,并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之路[33]。在复合图书馆时期,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构成了馆藏资源的有机统一体,二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这种互补性反映在资源购置经费的分配上,就是应该有一个适当的比例[34]。对于纸质资源缺少的新增专业,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数字资源的采访比例,力争使各种类型资源在内容和功能上形成互补。其次,数字资源的采访要全面考虑学术类、工具类、知识类及休闲类资源之间的平衡,研究性与普及性资源之间的平衡,以及书目、索引、文摘和全文等各种类型资源之间的平衡。再次,还要全面考虑各学科、各领域数字资源的相对平衡和互补。

(十一)联合采购原则

联合采购是采购数字资源时节约资金的最佳方式。联合采购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的优势,向供应商争取最优惠的条件,以降低订购价格,增加订购品种,扩大订购范围,加强整体协调,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的联合采购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高校图书馆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将性质、条件相似的图书馆组成集团,由其中一两家牵头进行数字资源的初步评价,选择品质优良,性价比高,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使用普遍性,数据更新快,后续服务好的数字资源开通免费试用。然后,集团成员馆各自进行数字资源的试用和评价,最后有意向的高校图书馆再联合起来,由牵头馆出面谈判联合购买。这种方式对于大多数成员馆来说,既节省了资金,又提高了效率。

(十二)量力而行原则

由于每所高校图书馆的经济实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数字资源采访过程中,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忌脱离自身实际、盲目攀比、随意采访,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损失。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相比,最为突出的不足就是不能直接阅读。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决定采购数字资源前就应考虑本馆目前和近期内是否有足够的服务器来满足对数字资源的存储和管理。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等软件更新换代飞速,若干年后,数字资源一旦无法找到相匹配的运行环境,就将失去使用价值[35]。数字资源除了本身价格昂贵外,它还必须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每年还需投入一定的数据更新费和设备维护费,资金需求较大。因此,量力而行原则是数字资源采访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则。

(十三)民主决策原则

民主决策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决策组织内的民主化。高校图书馆要成立数字资源采访工作小组,在对采访的重大问题进行集体决策时,应充分听取组织内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民主化的集体决策。二是决策中要体现用户的意志和愿望。高校图书馆应对读者的阅读倾向和数字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实施学生图书信息员制度、教师选书员制度等,访谈师生征集采访信息(直接交流座谈、电话访谈沟通、网络查访收集、问卷调查征集等),吸收用户直接参与采访等。民主决策原则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

(十四 )试用评估原则

数字资源供应商大都以提供免费试用为条件来吸引用户认识他们的产品,并决定是否采购他们的产品。这就给高校图书馆更直观地了解数字资源内容和产品质量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图书馆可结合以上采访原则,选择拟采购的数字资源,向供应商申请开通试用。在试用期间,要重点监测数字资源的点击率和下载率,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和测定,多渠道广泛收集不同层次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本校教学与科研急需、点击率和下载率较高、用户反映较好的数字资源,可以考虑引进。对点击率和下载率虽然较低,但为学校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需要的数字资源,仍可考虑与本地区其他高校联合采购。

(十五 )成本效益原则

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一项基本的经济学法则[36]。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合理地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期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应科学地制定数字资源采访计划,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购买数据库,不要一味地盲目攀比。例如,Elsevier SDOL全文数据库每年的更新费用就需要 70多万元,地方性高校图书馆将很难承受。要注重投入产出比,努力实现“以最少的花费给最多的用户以最好的阅读”。有的高校图书馆投入了巨资购买外文数据库,但却无人问津,造成了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失调。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构建一个数字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对数字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行有效评估,有针对性地改进采访工作。

总之,在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数字资源采访正焕发着勃勃生机,高校图书馆应紧跟图书馆事业和高校发展的步伐,把握数字资源的本质特征,在采访工作中遵循以上原则,明晰发展思路、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策划组织,根据各馆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资源的采访,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特色的数字资源采访之路。

[1]王志庚.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 [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18~22.

[2]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大全:下卷 [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1787.

[3]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EB/O L].[2010-04-30].h ttp://www.lib.pku.edu.cn/portal/index.jsp.

[4]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www.lib.tsinghua.edu.cn/database/specia lcollec tion.h tm l.

[5]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www.lib.ruc.edu.cn/zycx/zysjk ts.htm.

[6]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EB/O L].[2010-04-30].http://www.lib.whu.edu.cn/dzzy/index.asp#专题数据库.

[7]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 ttp://digi.lib.bnu.edu.cn:8080/digilib/ODB/tszy.jsp.

[8]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 http://www.lib.bup t.edu.cn/electronres/selfdata/.

[9]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www.lib.cau.edu.cn/dzzy-6.h tm.

[10]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library.ouc.edu.cn/.

[11]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202.38.232.129/sub ject/.

[12]厦门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EB/O L].[2010-04-30].h ttp://210.34.4.20/cn/database.asp?pid=3&sid=0&sort=sp.

[13]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 ttp://lib.cum t.edu.cn/dzzy/data-zj.h tm.

[14]天津大学图书馆.天津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www.lib.tju.edu.cn/training/exchange/jianzhu/.

[15]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202.113.140.16/szzy/tssjk/defau lt.asp.

[16]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lib.njnu.edu.cn/portal/index.jsp.

[17]福州大学图书馆.福州大学图书馆[EB/O L].[2010-04-30].h ttp://dips.fzu.edu.cn/infobin/select.d ll.

[18]兰州大学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 ttp://lib.lzu.edu.cn/Htm l/Find/2008-12/23/.

[19]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210.26.5.7/.

[20]郑州大学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 ttp://lib.zzu.edu.cn/porta l/index.jsp# .

[21]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EB/O L].[2010-04-30].h ttp://lib.henu.edu.cn/.

[22]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ttp://210.43.9.3/.

[23]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EB/OL].[2010-04-30].h ttp://202.196.95.222/lib/.

[24]王建华.议文献载体类型多样化的采访原则[J].情报探索,2004,(12):67~ 68.

[25]苏景乃.论高校采访工作的转向 [J].图书馆论坛,2000,20(6):47~49.

[26]于鸣镝.图书馆是什么?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7,(2):16~ 19.

[27]顾敏.图书馆学探讨 [M].新竹:枫城出版社,1981:277.[28]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 [J].图书馆建设,2008,(10):1.

[29]胡其峰.中国科协、北京理工合作“抢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 [N].光明日报,2010-07-03(1).

[30]肖希明,张新鹤.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政策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4):16~ 19.

[31]方文,聂萌.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Z].首届全国图书馆馆藏建设报告会,沈阳,2005.

[32]张静,张西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分配原则及影响预算的因素分析 [J].现代情报,2008,28(8):158~ 160.

[33]李咏梅,袁学良.论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4):50~ 52.

[34]戴龙基.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6,129.

[35]李春明.外文电子出版物的采访工作研究 [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9(6):86~ 88.

[36]肖希明,高海洋.论电子出版物的采访 [J].图书与情报,2002,(4):41~44.

猜你喜欢
原则数据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数据库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