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聚仟,韦丽春
(河池学院 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全民健身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角色定位
潘聚仟,韦丽春
(河池学院 体育系,广西 宜州 546300)
以全民健身为背景,透过历史与现状探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功能,及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优越性,将民族传统体育的角色定位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弘扬民族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为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
全民健身;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锻炼;角色定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在农耕文化状态下孕育出来的体育活动形式,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早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富于魅力和艺术情趣的民族传统体育。如庄子在《庄子》一书“刻意篇”中说:“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熊经鸟伸是形容当时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时模拟动物动作,用来锻炼身体,以求健康长寿。先秦时期出现了“人之生也,天之为精,地之为形。合此以为人形”的说法,肯定了形体的决定意义,并指出“四肢强梁,思虑拘达,耳目聪明”的人才是神形完善的人[1]。从西周“六艺”中的射、御,唐代“武举制”中的长垛、骑射、步射、举重等项目,明清时期的“太极拳”,直到二十世纪初的“精武体操会”、“中华武术会”等都透射着民族体育的光彩,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见,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全民健身手段将构筑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健身体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博采兼收,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崭新文化形态[2]。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终于迎来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春天。我国先后举行了8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省、市、自治区 (除港、澳、台)也相应举办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五彩纷呈,声势浩大,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在西方体育传播和扩张的背景下,“崇洋媚外”意识的日趋浓厚,折射出了民族体育意识的淡漠。比如在国内尽管“洋”体育投资大、消费高,但是在各地开展十分普及。我国独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虽然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容易开展,但是却热不起来。一些看似一片繁荣的活动,更多还依赖人为造设,并未形成以运动会为高潮的周期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体系,实际已隐含着衰退的本质。
民族传统体育带有人类特定时期活动的痕迹,它具有的简易性、健身性、经济性、传统性、民族性、娱乐性、群众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适合大众的要求,使全民健身活动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健身项目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传统的健身锻炼项目,其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几千年来深受大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打扁担、打陀螺、跳竹竿、荡秋千、毽球、射箭、赛马等活动本身来自生活,加之这些项目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开展,对参加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没有特别的要求,动作简单易学,所以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因此,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识、接受和参与,这些项目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稳定的群众基础。
民族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群众可根据自身的年龄特点、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无论是舞龙、舞狮、赛龙舟、拔河等群体对抗的项目,还是摔跤、赛马等个体项目,或者各种娱乐游戏活动,许多项目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广大群众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进行锻炼。民族传统体育的广泛适应性能够有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基于各自区域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带有当地的特点。所谓“北人善骑,南人善舟”就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传统体育的影响。《隋书》、《新唐书》上都有关于北方民族滑雪、溜冰的记载。南方气候温暖,江河众多,水源充足,许多少数民族游泳、潜水、赛龙舟活动历久不衰。西北和北方地区,由于有着广阔的草原,人们常将马术、射箭等项目作为自己的健身体育活动内容。仅以舞龙为例,即可明显反映出南北方体育风格的差异。北方以武为主,强调龙的威武豪迈,气壮山河;南方以文为主,突出龙的灵活敏捷,变化自如[3]。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在部分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事半功倍的最佳举措。
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统计,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共有977项,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676项,汉族传统体育为301项[4]。有的项目与种族的繁衍有关,如哈萨克等民族的姑娘追、羌族的推杆、朝鲜族的跳板等;有的活动源自生产、生活习俗,如赫哲族的叉草球、草原的赛马和骑射以及江南水乡的竞渡等;有的项目则直接由军事技能转化而来,如各个民族的武术等,从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体育场地、设备、器材等严重匮乏,远不能满足广大地区体育锻炼的需求。而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基本不需要投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还可以自制,在推广的过程中不需要太多的经费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选择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健身手段,就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和实效性的优势。如毽球比赛、蹴球比赛、板鞋竞速、高脚马竞速等项目就非常适合开展和普及。
民族传统体育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和方法,展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它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统一,是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回归[5]。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代表健身项目,其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处处体现出圆活自然,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6]。舞龙舞狮集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等于一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秧歌及民族舞蹈项目,或粗犷豪放或轻柔淡雅,体现出中华民族朴素的风格;武术运动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参与者不但能提高身体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可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技能和节庆习俗的生动再现,蕴含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它所反映出的更多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脉络。把武术、围棋、龙舟竞渡等民族体育项目推向世界,发展为国际性赛事,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海外被称为“中国功夫”的武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武术之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它蕴涵着诸如重德、务实、自强、宽容、爱国等民族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产生和增强一个民族的社会凝聚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运动”不仅在民间是节日喜庆的娱乐活动,而且已经上升为华夏民族团结合力的精神象征[6]。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增进民族友谊,促进各民族人民身心健康的发展,激发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团结爱国、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和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理所当然地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文化纽带。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人类的早期教育是通过娱乐游戏、舞蹈等身体活动的方式来实现的,在没有文字和书本的时代,教育主要靠口传心授、模仿等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中国古代教育史》载:“氏族公社成员们除在生产实践中受教育外,还在政治、经济和文体活动中受教育,他们利用游戏、竞技、舞蹈、唱歌、记事符号等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是部落下一代获得技能和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继承和沿袭的重要原因”。[7]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些本身就产生于生产、生活,并在体育活动中对下一代进行生产、生活技能的传授和教育,它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从当代体育在社会中开展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大众化、民族性、娱乐性、趣味性等成了群众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仍不足,在偏远山区、牧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大众体育资金投入有限的境况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恰恰得以发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动作简单易学,器材亦多以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农具和日常器物为主,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就可开展,男女老幼都能参加。因此,应大力提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多地发动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发展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将成为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全民健身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任何一种传统体育文化都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发展历史才逐渐被群体或民族中的多数人所接受,并世代相传,成为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们生活具有一定影响的比较普遍的文化现象。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浓缩和外在的表现,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优良载体,如武术、围棋、龙舟推向世界成为国际性赛事,使世界人民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舞龙、舞狮、太极拳、八段锦等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校作为集体教学的场所,非常适合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和传播。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强、简便易行,非常适合在学校开展普及,如果加以重视和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增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了解和接触,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将起到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锻炼价值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全国或地方的学校体育教材,如武术、太极拳等被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跳竹竿、高脚马、珍珠球、板鞋、踢毽子、陀螺、木球等已被一些地区列入学校课堂教学中,这使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灵活化、特色化和乡土化。此外,许多学校已经成为国家、省、自治区、市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基地,这些学校不但有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还有了硕士办学点和民族体育专业课程。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既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又推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为人们建立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自身的和谐统一。民族传统体育强调对人身心的关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具有一致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消除人们之间的隔阂,使人们摆脱孤独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相互尊重、关系融洽的社会气氛和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精华荟萃,其活动形式和内容纯朴自然,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且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以准确的定位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
[1] 张生会.大众体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2] 鲍阳.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位与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94-96.
[3] 高随成,常宝荣.浅谈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与作用[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4):88-89.
[4]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5] 曲小锋,罗平,白永恒.民族传统体育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6] 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Role Defin ition of Ethn ic Traditional Sports under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PAN Ju-qian,W EILi-chu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echi University,Yizhou 546300,China)
Under the influenceof national fitness p rogram,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and its superiority in the Program by mapping histo ry and current situation.In this way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 rts can be objectively defined as the role for p romot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carrying forward national culture,building the harmony of society,and boo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with the aim of p 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rther popularizing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nd giving peop le some idea of advantages and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Program.
national fitness p rogram;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physical exercise;role o rientation
G80-05
A
1008-3596(2010)06-0094-03
2010-05-13
2009年河池学院院级重点科研课题 (2009YAZ-H002)
潘聚仟 (1979-),男 (壮族),广西马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