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省科技扶贫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0-04-09 16:09王三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星火技术培训贫困地区

王三伟

(湖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1)

扶贫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是个多山的省份,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全省共有贫困县31个,面积约7.98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7.68%[1],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0个,省级贫困县21个。这些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自然条件恶劣,如水土流失严重、干旱、洪涝、冰雹、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极不稳定;(2)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没有形成农业优势和拳头产品,这些地区的人民群众仅靠粮食生产维持低水平生活;(3)人口素质偏低,桑植、麻阳、新晃、吉首、泸溪、凤凰、花垣、保靖、古丈、永顺、龙山12个县的文盲率超过10%,女性人口文盲率达12.92%。多年来,湖南省坚持了开发式扶贫科技扶贫。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按产前、产中、产后组织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技术对接、科技示范和科技培训,建立了以技能培训、农业推广培训以及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的多层次星火科技培训体系[1]。

1 湖南省科技扶贫培训工作的现状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这种转化需要一个载体。湖南省以“星火项目”为载体,按照“实际、实用、适时、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科技扶贫的突破口。2004年以来,共安排省级培训项目150项,组织申报国家级星火学校27家,编印星火培训手册如《水稻栽培》、《草坪生产》、《甘薯生产加工》等10本共8万册,制作音像资料600 min,共2万张光碟。每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科技培训500多期,培训农村科技管理人员5 000多人次,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超过30万人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0多项。

1.1 创建贫困地区科技培训基地,实现“治标”型向“治本”型转变

首先,以提高人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本,帮助贫困地区农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其次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引导农民实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变过去种植单一和掠夺式的生产方式;第三以发展“二高一优”的农业项目为龙头,引导农民积极引进良种良法,开发“低投入、高效益”的生产项目。如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制定国家油茶技术标准之际,结合油茶良种苗木的基地建设,建立了种苗繁育培训基地,请专家亲临现场,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引导农民改造低产油茶林,加速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

1.2 多方位搭建多形式科技培训平台,实现“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捆绑式培训。改变过去“一般性号召、一般性工作、一般性措施”的培训模式,根据各地产业规模的需要将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的培训队伍组织在一起,发挥部门和专业优势,采用“捆绑”式的培训,实行优化组合、相互配套,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发挥总体效应。通过“双百工程”发展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加强对贫困地区进行综合实用技术对口培训,通过“专家大院”模式对贫困地区农民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辅导。

复合式培训。注重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复合”培训,既抓眼前的“短”、“平”、“快”,又抓中长期发展,有利于实行分类指导。培训方法由简单的资料、粉笔加黑板,拓展为影视、音像、试验、示范、讲解、释疑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受训者对科技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通过推广双峰的“科技合作社”模式在贫困地区建立区域星火科技培训平台,通过“农技110”、“远程教学”等模式建立了将贫困农民急需的科技及时送到农民手中的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加强贫困地区的复合技术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星火学校”作用,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利用“星火学校”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引导性和示范性培训,如张家界旅游职业学校通过“山区农民非农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1.3 构建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实现由“阶段型”培训向“系统型”培训的转变

阶段型培训是特定环境和条件下采取的权宜之计,要使人们科技文化素质得到真正提高,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的教育。

1.3.1 开展农村科技管理培训 针对改革后各市州、县市农村科技管理出现的问题,开展农村科技管理、农业科技园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扶贫等培训班,对相关的农村科技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计算机知识、宏观政策和业务培训,通过层层扩散,不断提高基层管理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3.2 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根据贫困地区特色资源要求,举办专业技术骨干培训,如就出口茶叶的农药标准、技术标准、出口标准等内容举办的“出口低农残茶叶关键技术培训班”,使出口茶叶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的技术骨干受益匪浅,间接引导茶农的生产技术提高。

1.3.3 开展远程实用技术培训 发挥当代信息传送便捷的优势,利用湖南星火网远程教育系统,实行远程科技培训。2004年,湖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专家就“加入‘WTO’后对湖南稻米生产影响及稻米生产开发对策”给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湖南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点津市和衡东两县的县乡干部、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及农民朋友上了生动一课,并解答了两地科技人员、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及农民朋友现场提出的问题,深受农民朋友欢迎。

1.3.4 积极选送中青年农民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的学习 参加“二农”学习的农民学费由县、乡二级财政补贴,学生受正规教育后回到本乡本土带头参加农村产业化建设。

1.3.5 建立企业技术培训机制 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擎,是联系农户与市场的中间环节,依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人才、装备等资源优势,通过星火科技培训,引导和推进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的有机结合,培育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较大、技术水平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构建农业科技培训公共平台。如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株州松本林化公司”技术骨干的专业水平,使该公司的生产一年一个样,而公司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山区的经济发展。

2 湖南省科技扶贫培训取得的成效

2.1 通过科技培训,改变了观念,提高了科技扶贫的整体效益

通过科技培训,引进先进技术,为贫困地区农民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观念和新的管理机制,拓宽视野,促使贫困人口走出“山门”闯市场,实现新农村建设跨越式的发展;通过科技培训,增强当地领导干部科技意识,由被动地“等”科技,转变为主动地“跑”科技、“要”科技,促使当地政府大幅度增加对科技的投入,提高了贫困地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自觉性;通过科技培训,围绕贫困山区的优势资源,引导当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借“船”出“海”,借“鸡”下“蛋”,促进当地企业不断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2.2 通过科技培训,促进了农民增收,丰富了科技扶贫内涵

培训要立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的发展,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一方面围绕当地特色品种的引进与转化进行科技培训,如桂东的巴西菇,平江的茶叶、茶陵的野猪驯化、炎陵的“苏太猪”等等。同时根据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种苗繁育培训基地,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围绕配套技术的创新与转化进行科技培训。通过设施、信息方面的建设,促进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石门县围绕特早熟蜜柑进行综合技术培训,先后承担国家、省级星火项目10余项;以柑橘、马头羊、高山蔬菜、茶叶、药材、生态农业技术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共培训1万人;又如株洲、湘西等9个市州通过科技培训建立“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技术”试验区3 333 hm2,并建立3.33万hm2开发示范区进行转化推广。

2.3 通过科技培训,提高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扩大了科技扶贫的外延

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与龙头企业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不只局限于农产品的供销2个环节。龙头企业为了收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产品,就要求农民使用新品种和新技术,要让大多数农民尽快掌握新技术,学会使用新肥药,这就必然涉及到对签约农户的技术培训。因此,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星火科技培训为农户提供技术和服务,同时推动企业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如湘西老爹公司通过对猕猴桃种植户的科技培训,不但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术,还扩大了猕猴桃的种植规模,从而推动了湘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又如汝城的“深汝果蔬公司”对果蔬种植户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并回收他们的合格产品由公司统一销往港、澳和深圳沿海等地区,这样不但加速了汝城果蔬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更多的农民脱贫致富,而且扩大了科技扶贫的外延。

3 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培训工作的政策与措施

扶贫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科技培训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各项扶贫资金以项目和培训为载体投放到贫困地区,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劳动致富的本领,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内在的脱贫动力。科技培训作为扶贫的载体,其涵盖面广,聚集力强,始终是我们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抓手”。

要进一步提高对科技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创新科技培训的管理机制,如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集成机制等;创新贫困地区自主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的机制,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机制,增强县、乡、村级各级干部科技扶贫意识;创新培训内容,形成科技、农业、畜牧、劳动等多部门联动,组织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培训,造成经费和时间的浪费;创新投入机制,要多方筹措资金,以政府引导投入为主,促进多形式、多渠道科技培训投入机制的形成;在培训方式上,要注重结合科技推广,抓好示范基地点的培训;此外,还要加强对星火科技培训的宣传报道,以形成良好的科技脱贫致富社会氛围[2]。

[1]侯 峻.WTO背景下推进湖南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思考 [J].湖南农业科学,2003,(5):55-57.

[2] 刘 辉,黄大金,曾福生.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湖南湘西科技扶贫开发型运行模式研究 [J].湖南农业科学,2004,(2):9-12.

猜你喜欢
星火技术培训贫困地区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背着《星火》去厂旅行打卡照
《星火》梦之队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二届星火学年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