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生态市建设谫论

2010-04-09 13:54金英军杨永强
河南化工 2010年4期
关键词:绥化市绿色食品全市

刘 华 金英军 牛 刚 杨永强

(绥化市环境保护局,黑龙江,绥化,152061)

1 绥化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在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绥化市起步较早,早在 1997年原地委、行署就提出了实施“绥化绿色走廊工程”,为优化市域经济、步入良性循环找到了突破口,得到了省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前,绥化市坚持“生态立市、生态兴市、生态强市”战略不动摇,采取统筹协调、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基本抓法,实行上下联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把生态市建设工作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区工业化、与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与实施大项目推进战略、与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完成了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各项任务,使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走上了可持续发展轨道。

1.1 加强了以寒地黑土绿色品牌经济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建设 一是提升绿色食品产业开发整体水平。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绿色经济规模推进力度,全力打造寒地黑土这一绿色物产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经济由基地扩张向基地龙头企业并重扩张转变。近年来,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由 200万亩发展到 1200万亩,其中 A级绿色食品开发面积 100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总量 496.3万吨,实现绿色食品总产值 106.8亿元,人均绿色食品收入 810元,全市绿色品牌已达 62个。国家生态示范县庆安县坚持打绿色牌,走绿色崛起之路,绿色食品监控面积达 100万亩,AA级绿色食品面积达 3万亩,绿色食品品牌发展到 5大类24个,直接创收 430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 1.6亿元以上。二是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依托资源优势,大上生态工业项目。依托绿色农牧优势,走农区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以食品、生物化工、医药为重点的加工业,推行循环经济,不断伸延加工链条进行产品深度开发,壮大了工业实力,形成了支柱产业。涌现出龙凤玉米有限公司、伊利肇东分公司、成福集团、北大荒肉业集团、华润集团、昊天玉米加工有限公司、红星乳业等一批企业。三是开发生态旅游业增强发展后劲。近年来,全市开辟 17条旅游线路,形成以绿色生态资源为特色的各类景区、景点 22家,创效益达到 4000多万元。开展了森林绿色游、抗联遗址红色游、田野风情观光游等独具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庆安县引资 200万元开发建设占地 1337公顷的曙光望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了 10公里的依吉密河漂流项目和占地 70公顷的滑雪场项目。

1.2 加强了以区域生态治理为主体的自然生态建设 绥化市具体做法是,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得到较好完善。近年来,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 18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12%上升 13.2%。望奎县转换造林经营机制,全县有林面积达 54.4万亩,非公有制造林占 70%;青冈实施了集经济、生态、景观、效益于一体的世纪村庄林场建设工程,已建成世纪村庄林场 531个;安达市采取浅翻轻耙、松土补播、围栏封育和星星草改碱等措施,使草原逐渐恢复了生机,再现了昔日那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为畜牧业大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明水县共治理小流域 24条,治理面积 65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 31.5%。被国家评为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市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 3处,面积 915.76km2,分别为肇东沿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望奎西洼荒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明水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使全市自然保护区达到 22处,面积 1842.3km2,占国土总面积比例由 2.7%上升到 5.44%。除此之外,新能源建设效果同样明显。近年来,全市开发推广太阳能、沼气、生物气化、日光节能温室、生态家园等八项技术。太阳能温室达 30.6万 m2,建沼气池 6643个,低温禽舍和日光温室达 297.5万 m2,生态家园模式 6000户。累计开发和节约能源 113万吨标准煤,折算后相当于减少秸杆资源消耗 250万吨,少砍伐林木 80万亩,实现综合经济效益 8.1亿元。

1.3 加强了以提升生态城镇品位为主体的人居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实施“绿色绥化”战略,加快园林生态城市建设。本着增加绿量、提升品位、突出特色的思路,针对绿化空间不足的现状,城市义务植树 32万株,栽植草坪 27万 m2,人均公共绿地达 5.6 m2,城市绿色覆盖率达 26.6%,建成 156个生态优美居住小区,新辟休闲广场 21处。二是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 100亿元,加强城镇给排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第二饮用水水源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完善功能和改善环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村镇建设整体水平。北林区大力推进环境文明建设,在乡、村、屯大量植树、见缝插绿;实施环境育人战略,通过对村屯的路、树、沟、桥、房、墙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带动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在农村逐步形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机结合的生态文明景观。

1.4 加强了以污染治理为主体的环境污染防控建设 首先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把项目审批关,落实“第一审批权”,突出了环境监督管理职能。新上建设项目审批率97%,否定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和选址不当的项目 6个,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基本达到 100%;验收各类建设项目 15个。其次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积极治理水污染。2009年全市共投资 3.3亿元,改造、建设工业污水处理设施 23处,年可削减 COD30678吨,氨氮 1113吨。目前,北林区、庆安县、望奎县、明水县、绥棱县、安达市饮用水是地下水,肇东市、海伦市、兰西饮用地表水,全市 10个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为解决市城区南部水质低、水质差、供水难问题,市政府投资680万元建立了开发区加压泵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处日供水 1万 m3的水处理厂。

1.5 加强了以倡导绿色文明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建设 绥化市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立足绥化实际,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注重三个结合,一是与建设文化大市相结合,二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搞好环境宣传教育相结合。此外,绥化市还将寒地黑土文化主线贯穿于生态文化建设的始终,进而丰富了生态文化的内涵,浓郁了生态文化的地域特色。

2 构建绥化市生态市建设体系

2.1 立足于打造寒地黑土绿色品牌经济优势,在生态经济发展上实现新飞跃。

2.1.1 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 不断加大绿色经济规模推进力度,全力打造寒地黑土这一绿色物产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经济由基地扩张向基地龙头企业并重扩张转变。今后,绥化市将依托“寒地黑土”品牌,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经济。在稳定 13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巩固和提高绿色食品的比例和份额,绿色食品面积要达到 1500万亩,使用“寒地黑土”认证商标企业要在原有 80户的基础上翻两翻,使绥化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大市。

2.1.2 立足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继续推进“主辅换位”战略,突出发展奶牛等重点养殖品种,使畜牧业增加值达到 50亿元,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2个百分点。

2.1.3 走农区工业化道路,加快项目开发建设 全市工业开工项目将达到 122个,其中建成投产千万元以上项目要达到 42个,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要达到 35亿元,增长 14.8%。同时,应重点抓好伊利集团年产 23万吨液体奶、华润酒精公司 15万吨酒精扩产、中粮集团投资 5亿元的 120万吨玉米生物化工、龙海油脂海伦有限公司投资 4.5亿元的 6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昊天科技工业园 10万吨药用葡萄糖、5万吨精炼油和 5万吨结晶糖等投资规模较大项目的建设,并力争早日建成投产。

2.1.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以次推动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

2.2 立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城镇品位上实现新飞跃

2.2.1 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应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编制新城区详细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全市要改造配水管网 20km、排水管网10km;完成热电联产供热工程,确保达到 300万 m2供热规模;配套完善垃圾处理工程,开工建设医疗垃圾处理工程。要把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纳入市场化运营,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新城区建设进程,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的清理整顿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脏乱差问题。

2.2.2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其中,道路、绿化、能源、饮水、住宅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这方面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力争搞出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样板。根据现有条件,要在村屯绿化、农田林网建设、沼气和秸杆气化示范推广、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节能型住宅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

2.3 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 绥化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水土流失、地力下降、草原“三化”、植被破坏和资源萎缩等环境问题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针对这种局面,各县 (市)、区要根据区域特色加大对生态保护体系的投入,要重点建设三大生态标志性工程。——实施森林生态环境恢复工程建设,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完成植树造林面积 3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 10万亩,造“三北”防护林 50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将资金技术劳力集中投放重点使用,真正做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草原恢复性工程。绥化市西部肇东、安达、明水等有成片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原“三化”日益严重,今后一个时期,全市要继续实行“休牧禁牧”政策,对草场进行保护,同时,加大治理和改良步伐,遏制了草原退化趋势。

2.4 立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全面完成环境保护目标上实现新飞跃 污染防治是环保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增加和投产,新污染就会不断涌现,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新老污染的控制和防治,让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呼吸清洁的空气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3 绥化市生态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绥化市的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草原“三化”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加强生态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瓶颈问题,农业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污水垃圾处理等都被提上日程。

3.2 呼兰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与我市加快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作为松花江的重要支流,呼兰河流域 (绥化)的水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有限的环境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市加快建设“两城四地”、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

3.3 在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平衡问题 一些县(市、区)由于基础条件较好,生态经济产业化程度较高,加之独特的地缘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如肇东市位居全省十强之首,并跻身全国县 (市)百强。安达稳居全省十强,并跨入全国中小城市三个百强。而部分县 (市)则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在发展生态经济上尚未形成规模效益。

目前,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更是绥化市更大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为就全市的经济发展而言,优势就在于生态,在于环境,生态优势是现在也是将来绥化市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保护环境也就保住了绥化的竞争优势,保住了发展,保住了寒地黑土、绿色家园这块城市发展的品牌。为此,今后一个时期,在发展生态经济、加快“两型”社会建设上,全市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进一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巩固和扩大生态优势,确保在绿色生态经济、基础产业发展上有新变化,要在生态环境建设上有新面貌,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有新进展,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上要有新突破,使生态优势更大限度地转化成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总之,绥化市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深入地落实科学发展理念,以“寒地黑土”绿色品牌经济和大上生态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绿色绥化”战略,提升生态市创建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功在当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强力推进,不断把生态市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猜你喜欢
绥化市绿色食品全市
“我”的说明书
童年趣事
夜空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什么是绿色食品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