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民企改革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2010-04-09 12:41:03杨绍兴
化工设计 2010年5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杨绍兴 杨 宏

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昆明 650041

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国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用了十年的宝贵时间,积极投身不同经济体性质的体制机制和功能性改革,实现了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推动了各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面对国家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经济的挑战,各省市石化勘察设计企业如何就所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理清战略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各企业经营决策者和业内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1 体制改革基本情况

1.1 单位资质执业范围

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化工设计院整体改制设立的工程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74年9月,先后隶属云南石化和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智力服务和技术支持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云南省行业甲级骨干勘察设计单位。公司持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和云南省建设厅颁发的工程咨询、设计、总承包、监理、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专项、A1、A2、A3类压力容器、GB、GC、GD类压力管道等甲(乙)级资质证书,主要承揽国内外化工、石化、医药、建筑、轻纺、市政、公用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咨询、设计、总承包及监理业务。

1.2 体制改革政策依据

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9]101号和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发[2002]3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我院改革发展的步伐,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家《公司法》、《劳动法》等政策法规要求,结合云南省化工设计院发展实际,我院整体改制实施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与组建民营企业,经云南省国资委和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于2004年7月重组设立了云南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并于2005年11月完成云南省国资委深化国企改革考核验收,验收等级为优秀。

2 体制改革实施过程

2.1 宣传动员,奠定基础

研究确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宣传动员员工群众学习政策法规,提高干部员工改革发展意识,统一干部员工思想,树立改革发展,坚定信心和决心。

2.2 资产评估,摸清家底

完成中介机构委托、评估范围界定、资产评估审计、报告批准备案等工作。妥善处理债权债务,合理核销呆帐、坏帐和不良资产,评估确定资产净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3 调查研究,编制方案

完成行业同类改制企业调研,探索改制方法途径,掌握政策法规要求,结合企业改革实际,分析企业基本概况、明确改革发展目标,确定改制主要内容、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2.4 精心论证,报件批准

完成联系商请国资委、劳社厅、国土厅、财政厅和上级主管对改制方案的审查论证,在完善修改依规合法的基础上,提交职代会表决通过,并向国资委、财政厅、工商局等相关部门报件批准。

2.5 改制重组,公司设立

完成国资退出与公司设立相关工作,按先退出再重组程序,解除全员劳动合同,安置职工稳定队伍。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公司章程,发起认缴出资验资,申请工商登记并核准注册。

2.6 颁布规章,规范管理

在总结完善以往行政规章的基础上,制定发布实施新的行政规章与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和分工,加强沟通与协调,实施有效运作,规范公司管理。

3 改制以后发展情况

3.1 体制创新,权责明确

整体改制以后,界定清晰的产权、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明确职责权限和义务,完成了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到科技型营民营企业的转变,解除了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创新。

3.2 机制创新,激发活力

颁布行政规章和各项管理制度,同步完成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思想进入市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实现了运营机制的创新。

3.3 技术创新,保证质量

建立发布实施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行持续改进,明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加强职责权限分解与沟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评优奖优和学术交流活动,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进顾客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年来完成产品优良率100%,无不合格品,实现顾客满意度87.04%,获得部省级奖励15项,专有技术3项,质量保证体系各年度监审通过并持续有效运行。

3.4 扎实工作,成效显著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广泛动员员工群众珍惜发展机遇,关注顾客焦点,满足业主要求,加强施工现场服务管理,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各年度生产设计任务。五年来完成建设项目设计投资93亿元,建筑面积1.15×106m2(114.52万m2),多项国家及省级重点化工建设项目如200~800 kt/a硫酸、100~300 kt/a磷酸、240~1200 kt/a磷铵,100~200 kt/a电石、50~100 kt/a醋酸乙烯、30~50 kt/a聚乙烯醇,30~60 kt/a黄磷、100~300kt/a磷酸氢钙等大中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5 科学发展,提高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战略引领未来,制定目标争取任务,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和国家标准规范,调整主营结构做强做大经济规模、做专做久业务平台。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公司持续稳定又好又快的发展,取得了建院历史上较为显著的成绩。五年来签定合同总额6.532亿元,实现主营收入5.8311亿元,完成国家税收1243.75万元,实现经营性利润1460.85万元,全员年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00万元左右,员工年均收入逐年改善提高。

3.6 文明建设取得成果

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保障作用,正确把握民企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非公经济企业党建工作方法途径。加强群团组织领导,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国家税收、员工收入和股东利益关系,积极倡导企业文化理念,努力培养高效协作团队精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历年被上级党委考核为优秀,在连续多年保持昆明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公司党委获得云南省国资委党委和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优秀基层党组织,公司获得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和国家发改委“讲理想比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4 改革发展基本经验

4.1 政策落实,方法得当

整体改制的成功实施,一是得益于国务院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支持,这是顺利推进我院整体改制的根本保证;二是把握时间机遇,找准突破口,纳入国企改革渠道,这是顺利推进我院整体改制最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广泛动员干部员工坚定信心,严密组织,这是顺利推进我院整体改制的信心和决心;四是依法合规,群众理解信任支持,这是顺利推进我院整体改制的根本要求和动力。

4.2 法人治理,目标明确

改制以来的快速发展,一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这是公司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二是进入市场不等不靠,这是公司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市场要求;三是确定目标,团结奋斗,这是公司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目标定位;四是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这是公司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根本追求;五是文明建设促进发展,这是公司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

5 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体制机制不相适应

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以后,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够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够强,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还不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体系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顺则安、小富即满的思想,缺乏与时俱进的风险责任意识,加之与中央和原部属大院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得企业的发展在规模和质量上均处于较低运作水平。

5.2 持续发展缺乏动力

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创收结构,保持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依然存在企业成长性不好,抗拒风险能力低,战略发展定位不明,市场开发力度不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组织构架不相适应,技术创新不够加强,基础管理不够规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文化建设不够理想等问题。

6 科学发展思考及建议

6.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遵照国家支持和鼓励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决策,深化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实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可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规模、运营方式、内部资源等情况,采取联合、重组、兼并、收购等不同方式,选择市场前景较好,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管理理念较新、经济实力较强的原部属大院和大型企业集团或民营企业合作,实现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创新,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遵照国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具体要求,界定产权归属,明确职责权限,实现政企脱钩,加强科学管理,逐步形成决策科学民主,执行有力高效,管理规范有序,监督制约保障的高效运营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6.2 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

(1)遵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要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自身优势特点,编制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确定企业发展定位及目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拓展市场业务,做强做大经济规模,做专做久业务平台。并按国家现行财务、税收、金融、保险相关政策制度,完善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调整主营经济创收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战略目标执行能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按照建设部《关于中小型勘察设计咨询单位深化改革指导意见》,努力构建中小型工程公司运营模式,并按《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的要求,调整企业组织机构,改变传统项目管理方式,延伸咨询、设计、总承包、监理及项目管理等服务功能,完善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并按国家扩大开放的外向型经济要求,积极探索立足省内,走出省外、国外发展的路子,逐步实现与国际工程公司的接轨。

6.3 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

(1)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形势,遵照党和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并按协会《关于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努力营造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环境,强化没有技术就没有市场的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机制和办法的建立,推动创新工作的开展,以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以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按照制度创新要求,建立健全技术开发立项、风险评估、资金落实、收益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和鼓励奖励措施,大力开展原始集成、消化吸收、开发放大和成果转化技术创新。要主动联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根据风险共担和成果共享的原则,引入科研成果和技术,并使之实现成果转化。要提供技术创新资源和资金配置投入,保证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6.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遵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和劳动法规的要求,牢固树立企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是人,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的意识。长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发展理念,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并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加以实施,以实现人的成长进步和人才的发展。要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明确企业中长期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干部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并积极探索发现人才、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方法和措施,使企业人才培养培得出、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并适应和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2)着力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较高、勤政廉政、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和提高一支理论扎实、经验丰富、踏实肯干的技术骨干队伍,努力培养和稳定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确保三支队伍的建设卓有成效,以担当起企业科学发展的使命和责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满足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6.5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1)完善以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粗放式管理为集约化管理的观念,建立健全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责权限分解与沟通,强化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力,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不断实现管理目标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2)结合改制重组实际,继续深化以分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主要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完善企业分配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逐步提高员工收入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6.6 提高组织行为能力

(1)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内部执行能力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结合自身战略发展和目标定位,依照与国际接轨的咨询设计与工程公司模式,调整企业组织构架,整合内部组织资源,使其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要求,为培养和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提供组织保证。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要求,建立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高效运营机制,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工作关系,明确相互协调又互为制约的职责权限,实施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企业行政规章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绩效考核检查,适时激励奖惩兑现,以保持企业政令畅通与协作高效,为企业组织能力的打造和提升提供机制与执行保证。

6.7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稳定科学发展的精神和灵魂,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各项管理工作的源泉和动力,企业的经营实际上是企业文化和品牌的经营,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成熟的标志。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员工群众共同文化理念,牢固树立发展企业、回报社会、回报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个人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员工群众爱岗敬业,努力培养高效协作团队精神。

(2)结合企业特点和发展要求,在自身历史沉淀和以往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保持行业共性,突出企业个性,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提出明确的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形象识别(CI)、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系统,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广泛动员全体员工持之以恒贯彻实施,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和凝聚能力,逐步改善企业文化力对企业科学发展的影响,努力做到内强员工素质,外树企业形象,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和高效协作的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6.8 加强领导,完善政策

(1)科技型民企改革与深化要按照国家和地方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权限,统筹协调各方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加大支持力度。建设部门要按高端放开、低端准入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科技部门要完善评价办法,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机构要努力开发中小企业开展工程总包和项目管理所需的融资信贷服务;劳社部门要做好中小企业社会保障统筹;财务税收部门要完善科技型企业各项资金税收政策;商务部门要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授予对外经营权、贷款资金贴息、提供信用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

(2)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政府管理职能的变化,行业协会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秩序、维护权益的作用。要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协调机制,建立维权自律平台,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和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