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贤,张海燕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对护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良好的操作技能是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更是护理安全的基础。众所周知,在护理技术操作方面,护理教学、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与临床实践不一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1]。对新毕业护士实施规范化技能培训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开始对新毕业护士开展了规范化技能培训,并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实施办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1 对象 2004年后毕业(含2004年)的各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培训导师为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1.2 培训方法
1.2.1 制定培训目标 通过完成本阶段培训,护士能熟练掌握护理部规定的21项护理操作程序及相关理论知识。第一季度: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静脉输液、静脉采血技术,各种注射(肌肉、皮下、皮内)。第二季度: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擦(冲)洗、各种标本采集方法、口服给药法、物理降温。第三季度:吸氧、吸痰、雾化吸入技术、穿脱隔离衣、无菌技术、导尿术。第四季度:静脉穿刺套管针留置技术、鼻饲、大量不保留灌肠、甘油灌肠、心肺复苏。通过完成本阶段培训,护士能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及转正技能考核。
1.2.2 实施方法
1.2.2.1 岗前培训 时间为1周~2周,培训地点为护理部示教室,此阶段培训由护理部专门负责培训的护士长及护理教学办公室的老师负责。培训内容选择临床最常见的操作项目,将操作程序印成手册,人手一份。先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然后让学员练习2 d后反示教(由学员演示给大家看),大家共同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再练习2 d后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1.2.2.2 岗位培训 ①制订培训计划:科室根据护理部规范化培训手册内容制订科室培训计划,并且在进科时就将计划交给新护士,使其了解培训目标、内容、工作标准及考核方式。②采取导师制培训: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并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修养,能严于律己,有一定业务能力,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者担当导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定期参加护理部召开的导师会议,反馈培训计划落实情况。
1.2.3 评价 采用护理部考核与病房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成绩与转正及晋升挂钩。每月1次科室技术操作考试,所考项目为护理部制定的与本季度相对应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每月考核项目不得重复。护理部每季度每人抽考1次,所考项目从护理部制定的与本季度相对应的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中以抽签方式考核1项。满1年护理部统一组织转正技能考核,所考项目从护理部制定的本年度所有基础护理操作项目中以抽签方式考核2项。所有操作考试85分为及格,成绩均记入规范化培训手册。若单项考试不及格,经补考仍不及格者或 1年中有3项以上(含3项)补考者,须延期 1年转正。
通过系统培训,新毕业护士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在2004年的转正技能考核中通过率为90.0%,而经过规范化技能培训后2006年的考试通过率为96.7%。
3.1 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通过集中培训解决了由于各科室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操作规范不统一的矛盾,使培训内容有据可查。另外,岗前培训对新护士而言,是进入职业生涯十分重要的起点。新护士来自不同院校,学历层次不同,接受的护理教育、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均参差不齐,为了能使新护士上岗后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完善的岗前培训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各病房护士长也纷纷反映,自从开展了规范化技能培训,新毕业护士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不同的时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以前的护士长追着护士考操作,到现在被培训护士主动找导师考操作,在管理上轻松多了。
3.2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是关键 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为新护士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减轻了新护士学习过程中的茫然感。并且在不断的阶段考核过程中,促使培训对象以及带教系统不断有反馈的信息,加强薄弱环节,不但达到了培训的目的,而且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3.3 实施导师制的优点 实施导师制不但有利于培训计划的落实,使新护士培训质量明显提高,而且提高了临床导师的自身素质,由“教”的需要产生了“学”的动力[2]。通过 1年中对新护士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得到一个很好的管理工作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满足了他们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4 领导重视及全员参与是培训、考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将一次性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转变为阶段性的、分专业的、连续不断的终生教育,实施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正是弥补了护理专业教育连续统一体的空缺[3]。
考核与临床工作不统一,护士在考试过程中能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考试通过率大大提高。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短缺、操作时间有限以及习惯性等问题,往往使护士实际操作与考试中不一致,仍然会有差错的发生。导师制固然提高了培训的效果,但有些科室1年中人员分配较多,导师无法做到一对一,增加了导师的压力,降低了培训效率。并且,在轮班的情况下,个别护士整月中都不能与导师见面,使得培训、考核、与手册的记录都不能按时完成。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是否可以考虑导师互动的方式,使被培训护士在任何班次遇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复。护理部制定的操作项目,虽然相对临床较多见,但毕竟各个科室侧重点不同,由于采取抽签考试的形式,考试成绩往往与临床表现不相符。而由于人员与时间的限制,又无法做到全面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1] 李坪,宋锦平,成翼娟.临床护理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3):159-161.
[2] 黄琴.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集中培训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31-33.
[3] 霍孝蓉,操海明.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及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