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砂基础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

2010-04-08 20:43肖福军胡曙东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流砂井点分段

肖福军,胡曙东

(1.虎林市水务局,黑龙江虎林 158400;2.虎林市阿北涝区管理站,黑龙江虎林 158400)

1 流砂现象与流砂成因及特点

1.1 流砂现象

水工建筑物基坑开挖时,如采用单一的集水明排方案,当开挖面低于地下水位一定深度时,往往在坑底出现无数的“冒沙”涌泉,坑底高程随之隆起。如处理措施不当,再猛挖猛抽,就会造成边挖边冒、越抽越冒的状况。无穷无尽的“细颗粒”随水涌来,基坑内形成粥状流体,人机难以作业,基坑无法挖深。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流砂现象。

1.2 流砂成因及特点

仔细分析流砂现象,不难看出,流砂有着随水来、随水去的特点,其成因有二:①是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差大。这是形成“流砂”的必要条件,原因是地下水排水措施不当造成的,但在施工中是可以避免的。②是基坑土壤粉状颗粒含量多。这是基坑土壤的内在因素,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先天”条件。粉砂、粉质亚砂土及粉状颗粒含量多的土壤,都是形成流砂的主要地基土壤。

在水工建筑物施工中,出现流砂是常有的事。基坑开挖一旦出现流砂现象,轻则影响开挖进度,重则无法施工。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严重“管涌”,掏空地基,使基底土壤完全丧失原有的力学性质,以致基坑报废。因此,必须及时恰当处理。

2 处理方法

如何处理流砂,将流砂转变为稳定土。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来实施。具体的措施有:①打板桩法:将板桩打入坑底下面一定深度,增加地下水从坑外流入坑内的渗流长度,以减小水力坡度,从而减小动水压力,防止流砂产生,此方法一般可解决基础较浅的工程。②地下建筑墙法:此法是在基坑周围先灌一道混凝土连续墙以支撑土臂、截水并防止流砂产生,这种方法投入大成本无法回收,一般不常采用。③群井降水法:根据土质的渗透系数与地下水位的高低计算出水量,依据水量在建筑物的周围打井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来防止流砂产生。④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井点排水,特别是轻型井点排水。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是沿基坑周围,以一定的间距埋入,在地面上用集水总管将各井点管连接起来,并在一定的位置设置抽水设备,利用真空泵和离心泵的真空吸力作用使地下水经滤管进入井点,然后汇入总管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地下水降低后,可使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改善施工条件,同时还使动水压力方向向下,从根本上防止流砂发生并增加土中有效应力,提高土的强度或密实度,因此,井点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不仅是一种施工措施,也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采用此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适当改陡坡以减少挖土数量,但在降水过程中,基坑附近的地基土壤会有一定的沉降,因此,在施工时应加以注意。

轻型井点位置,一般根据基坑的大小、土质、水位、降水深度要求而定。当基坑或沟槽宽度<6 m,水位降低值≤5 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的一侧,两端延长一般不小于沟槽宽度,如沟槽宽度>6 m或土质不良,宜用双排井点。面积较大的基础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布置为U形。以利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出入。环状井点四角部分应适当加密。井点管距离基坑一般为0.7~1m,以防漏气。井点管间距一般用0.8~1.6 m或根据经验确定。

如基坑较大,单套抽水设备不涌满足基坑开挖要求,可采用多套抽水设备,这时,井点系统要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分段地点宜选择在基坑转变处,以减少总管接头数量,提高水泵抽吸能力。水泵应设置在各段总管中部,使泵两边水流平衡。分段处应设阀门或将总管断开,以免管内水流紊乱,影响抽水效果。

如果基坑开挖深度大于井点管长度,则应降低井点管的埋置面,以适应降水深度的要求。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标高宜接近地下水位,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房)。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

在我省一些施工单位还采用水中挖土法、基坑冻结法和分段快速挖基法加以防治流砂,但以井点排水法使用最多。

[1]隋春蕾,张晓滨.流砂基础施工处理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4):147.

[2]牛治安.浅谈流砂基础处理[J].西部探矿工程.2005(6):195-196.

猜你喜欢
流砂井点分段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分段计算时间
土木施工中流砂防治的意义及措施
高地下水位流砂地层顶进框架桥设计
集水明排与深井井点联合降水工程应用
西澳大陆架深水重力流砂体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楚商电排站基坑降水井点的设计及其应用
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在给排水工程深基坑中应用
浅谈轻型井点降水技术